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土鸡的饲料开发

放养土鸡可在放养地觅食青草、树叶和各类昆虫等天然资源。如果天然饲料量不足时会严重影响鸡的生长或生产,消耗较多的精饲料,增加生产成本。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牧地开发饲料资源,生产更多的绿色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当然,开发饲料资源应注意开发成本。

一、青绿饲料的利用

青饲料是指水分含量为60%以上的青绿饲料、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瓜果类。青饲料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并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适口性好,对鸡的生长、产蛋及维持健康均有良好作用。

常见的青饲料有白菜、甘蓝、野菜(如苦芡菜、鹅食菜、蒲公英等)、苜蓿草、洋槐叶、胡萝卜、牧草等。冬春季没有青绿饲料,可喂苜蓿草粉、洋槐叶粉、松针粉或芽类饲料,同样会收到良好效果。芹菜是一种良好的喂鸡饲料,每周喂芹菜3次,每次50克左右。用南瓜作辅料喂母鸡,产蛋量可显著增加,且蛋大、孵化率高。

二、树叶开发利用

我国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树叶数量除少数外,大多数都可以作为饲料。树叶营养丰富,放养鸡可直接采食或经加工调制后作为饲料。

(一)树叶的饲用价值

树叶的饲用价值决定于如下因素。

1.树种

树叶的营养成分因树种而异,有的树种,如豆科树种、榆树等叶子及松针中粗蛋白含量较高,按干物质量计,均在20%以上,而且还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而槐树、柳树、梨树、桃树、枣树等树叶的有机物质含量、消化率、能值较高,对鸡的代谢能值达6.27兆焦/千克干物质;树叶中维生素含量很高。据分析,柳、桦、榛、赤杨等青叶中,胡萝卜素含量为110~132毫克/千克,紫穗槐青干叶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70毫克/千克,针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高达197~344毫克/千克,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D和维生素B 1 等;松针粉含有畜禽所需的矿物质元素。有的树叶含有激素,刺激畜禽生长,或含有抑制病原菌的杀菌素等。

2.生长期

生长着的鲜嫩叶营养价质高,青落叶次之,可饲喂单胃家畜和家禽;而枯黄叶营养价值最差。

3.树叶中所含的特殊成分

有些树叶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因含有一些特殊成分,饲用价值降低。如有的树叶含单宁,有苦涩味,如核桃、三桃、橡、李、柿、毛白杨等树叶,必须经加工调制后再饲喂。有的树种到秋季单宁含量增加,如栗树、柏树等树叶秋季单宁含量达3%,有的高达5%~8%,应提前采摘饲喂或少量饲喂。少量饲喂能够收敛健胃。有的树叶有剧毒,如夹竹桃等。

(二)树叶的采收方法

采收的方式及采收时间对树叶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采集树叶应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为了采集树叶而折枝毁树,不仅影响树木生长,而且破坏生态环境。树叶的采收方法如下。

1.青刈法

适宜分枝多、生长快、再生力强的灌术,如紫穗槐等。

2.分期采收法

对于生长繁茂的树木,如洋槐、榆、柳、桑等,可分期采收下部的嫩枝、树叶。

3.落叶采集法

适宜落叶乔木,特别是高大不便采摘的或不宜提前采摘的树叶,如杨树叶等。

4.剪枝法

对需适时剪枝的树种或耐剪枝的树种,特别是道路两侧的树和各种果树,可采用剪枝法。

(三)采收时间

树叶的采收时间依树种而异,下面介绍几种代表性树种采集树叶时间。

1.松针

在春秋季节松针含松脂率较低的时期采集。

2.紫穗槐、洋槐叶

北方地区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采集,最迟不要超过9月上旬。

3.杨树叶

在秋末刚刚落叶即开始收集,而不能等落叶变枯黄再收集;还可以收集修枝时的叶子。

4.秸树叶

在秋末冬初,结合修剪整枝,采集枯叶和嫩枝。

(四)树叶的加工方法

1.针叶的加工利用

(1)饲用价值 松针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能有效地刺激蛋鸡的排卵功能,提高产蛋率。蛋鸡日粮中添加3%~5%的松针粉,产蛋量提高6.1%~13.8%,饲料利用率提高15.1%,蛋重提高2.9%,受精率提高1.0%,且蛋黄颜色较深;肉鸡日粮中添加3%~5%松针粉,日增重提高8.1%~12.0%,饲料报酬提高8.4%,且肉质鲜嫩可口。同时,松针粉中含有植物杀菌素和维生素,具有防病抗病功效,能有效地抵御鸡病发生,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雏鸡日粮中添加2%的松针粉,成活率、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则分别提高7.1%、11.1%和28.4%,生长期缩短10天。

(2)针叶粉的生产 针叶采集后要保持其新鲜状态,含水量为40%~50%。原料贮存时要求通风良好,不能日晒雨淋,采收到的原料应及时运到加工场地,一般从采集到加工不能超过3天,以保证产品质量。对树枝上的针叶,应进行脱叶处理。脱叶分手工脱叶和机械脱叶。手工脱下的针叶含水量一般为65%左右,杂质含量(主要指枝条)不超过35%;机械脱下的针叶含水量为55%左右,杂质的含量不超过45%。用切碎机将针叶切成3~4厘米,以破坏针叶表面的蜡质层,加快干燥速度。可采用自然阴干或烘干。烘干温度为90℃,时间为20分钟。干燥后应使针叶的含水量从40%~50%降到20%,以便粉碎加工和成品的贮存运输。用粉碎机将针叶加工成2毫米左右的针叶粉,针叶粉的含水量应低于12.5%。加工好的针叶粉的外观为浅绿包,有针叶香味。

(3)针叶粉的贮存 针叶粉要用棕色的塑料袋或麻袋包装,防止阳光中紫外线对叶绿素和维生素的破坏。另外,贮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以防吸湿结块。在良好的贮存条件下,针叶粉可保存2~6个月。

(4)针叶浸出液生产 饲喂针叶浸出液,不仅能促进家禽的生长,而且还能降低畜禽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病率,增加食欲和抗病能力,因此,又称针叶浸出液为保健剂。将针叶粉碎,放入桶内,加入70~80℃的温水(针叶与水的比例为1:10)。搅拌后盖严,在室温下放置3~4小时,便得到有苦涩味的浸出液。

(5)饲喂 针叶粉作为添加饲料适用于各类畜禽,可直接饲喂或添加到混合饲料中。针叶粉应周期性地饲用,连续饲喂15~20天,然后间断7~10天,以免影响禽产品质量。松针粉含有松脂气味和挥发性物质,在畜禽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宜过高。一般在肉鸡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蛋鸡和种鸡为5%;针叶浸出液可供家畜饮用,也可与精料、干草或秸秆混合后饲喂。家禽对浸出液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应少量,然后逐渐加大到所要求的量。

2.阔叶的加工利用

(1)糖化发酵 将树叶粉碎,掺入一定量的谷物粉,用40~50℃温水搅拌均匀后,压实,堆积发酵3~7天。发酵可提高阔叶的营养价值,减少树叶中单宁的含量。糖化发酵的阔叶饲料主要用于喂猪、鸡。

(2)叶粉 叶粉可作为配合饲料的原料,在鸡饲料中掺入的比例为5%~10%。

(3)蒸煮 把阔叶放入金属筒内,用蒸汽加热(180℃左右)15分钟后,树叶的组织受到破坏,利用筒内设置的旋转刀片将原料切成类似“棉花”状物。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进行膨化、压制成颗粒和青贮。

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

山林果园放养的土鸡一般采食到的植物性饲料多,补喂的饲料量有限,所以容易缺乏蛋白质,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和生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于提高放养鸡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具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在冬季补饲中作用更大。解决动物性蛋白质不足问题,饲养者可以利用人工方法生产一些昆虫类、蚯蚓、黄粉虫等动物性蛋白质喂鸡,既保证充足的动物性蛋白质供应,促进生长和生产,降低饲料成本,又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一)养殖蚯蚓

1.蚯蚓的特性

蚯蚓又名地龙,为夜行性环节动物。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穴居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蚯蚓喜欢温暖、潮湿和安静的环境。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蚯蚓喜居安静的环境,怕噪声或震动。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蚯蚓的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尾,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蚯蚓的食性很广,各种畜粪、污泥、腐烂的水果、果皮、蔬菜、作物秸秆、杂草、垃圾以及工业下脚料(如造纸厂、制糖厂、食品厂和酒厂的下脚料)等,经过充分发酵腐烂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由于品种、地区、饲料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周期也不一样。据试验,赤子爱胜蚓在室温22~30℃环境下,以发酵的马粪为饲料,湿度60%~70%,从产卵到孵化为21天。幼蚓从孵出到性成熟为56天,性成熟到开始产卵一般为1~12天;整个生活周期最短47天,最长128天,平均2.5~5个月。

2.蚯蚓的营养特点

蚯蚓的主产品是蚓体,副产品为蚓粪。蚯蚓可药用。蚯蚓具有解热镇痛、通络平喘、解毒利尿的功能,能治疗多种疾病。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干蚯蚓含蛋白66.5%),适口性好、诱食性强,是畜、禽、鱼类等的优质蛋白饲料。蚯蚓粪不仅是优质的肥料,也可作为动物的饲料。蚯蚓粪中有22.5%的粗蛋白,丰富的粗灰分、钙、磷、钾、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有报道把90%蚯蚓粪、10%蚯蚓粉和少量微生物配成生物饲料,按1%~5%的最佳添加量,使肉鸡球虫病、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减少50%,蛋鸡产蛋高峰期延长25天左右,鸡蛋个大、味香、红心。

3.蚯蚓的品种

目前已知地球上有蚯蚓25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160余种。适合人工养殖的有如下几种,我们要根据自己养蚯蚓的目的来选择蚯蚓品种。

(1)威廉环毛蚓 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

(2)湖北环毛蚓 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3~6毫米宽,体节110~133节,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荧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常栖于湿度较大的沟渠近水处和山沟阴湿处,较耐低温,秋后可在落水的绿肥田中放养。

(3)参环毛蚓 个体较大,120~400毫米长,6~12毫米宽,背面紫灰,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4)白颈环毛蚓 80~150毫米长,2.5~5毫米宽,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环带3节 (位于第14~16节),腹面无刚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5)赤子爱胜蚓 60~130毫米长,3~5毫米宽,成熟体重0.4~1.2克,全身80~110个环节,环节带位于第25~33节。背孔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4.养殖技术

(1)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 温度20℃(15~30℃),饵料湿度70%~75%,孵化湿度50%~60%,pH值为6~8,通气良好,无光或暗光、红光,严禁紫外光照射,适宜的密度和丰富的营养。夏天注意防高温和日光直射,冬天注意防冻。

(2)饵料搭配及处理 饵料既是蚯蚓的食物,又是其生活环境。因而,饵料搭配和处理至关重要。下面几个饵料配方,供参考。

①牛粪20%,猪粪20%,鸡粪20%,稻草屑40%,混配后充分发酵。

②废纸浆污泥80%,干牛粪20%。

③沼气池残渣60%,垃圾20%,秸秆或食用菌渣20%。

④牛粪20%,羊粪10%,活性泥40%,垃圾30%。

无论选择什么饵料都要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如作物秸秆或粗大的有机废物应行切碎,垃圾则应分选过筛,除去金属玻璃、塑料、砖石和炉渣,再经粉碎后发酵;家畜粪便和木屑,则可不进行加工,直接进行发酵处理。饵料要混合均匀,而后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40%~50%,即堆积后堆底边有水流出为止。堆成梯形或圆锥形,最后堆外面用塘泥封好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经4~5天,堆内的温度可达50~60℃,待温度由高峰开始下降时,要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将上层的料翻到下层,四周翻到中间,使之充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沾手,颜色为棕褐,然后摊开放置。使用前,先检查饲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一般pH在6.5~8.0都可使用。过酸可添加适量石灰,过碱用水淋洗,这样有利于过多盐分和有害物质的排除。饲用前,先用少量蚯蚓试验饲养,如无不良反应,即可应用。实践中发现,在饵料中添加香蕉皮、烂苹果、烂梨等,效果很好。

(3)养殖方式 生产中养殖方式有多种,主要介绍如下三种。

①简易养殖。这种方法包括箱养、坑养、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容器、坑或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后投放种蚯蚓。这种方法可利用鸡舍前后等空地以及旧容器、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废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就地取材、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并可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充分利用有机废物,但饲养量小。

②田间养殖法。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挖宽40~5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15厘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每亩放养蚓种15000~25000条),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冬天可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便促进蚯蚓活动和繁殖能力。由于蚯蚓的大量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实行免耕。此种养殖方式季节性强,可在放养鸡的牧地养殖,适于投放耐旱和抗逆性强的蚓种。平时注意保持湿度,雨天注意排水,并及时采收。

③工厂化养殖。此法适于养殖生产性能较高的蚓种,如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等。可利用普通房间、塑料大棚或半地下温室,进行周年生产。养殖床宽1.5米、深0.4米左右;亦可用竹、木、塑料制的箱子作为养殖床,大小以2个人能搬动为宜,一般为长60厘米×宽30厘米或40厘米×20厘米,立体叠放,可放4~5层。

(4)种蚓的选育 蚯蚓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繁殖力很强,但也容易造成近亲退化。必须重视种蚓的选育工作。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将蚓群分成3个部分:种子群、繁殖群和生产群。种子群是关键,应选择个体粗大、性状一致、活动力强、生产性能高和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成蚓。其繁殖的后代作为繁殖群。种子群要不断进行选择和淘汰,并注意同一品种不同群体间进行血缘更新。繁殖群是种子群产生的优秀后代,应繁殖力强,为生产群提供大量的卵块。其卵块孵出后即为生产群,长成后便为商品蚓。

(5)采收及分离 当养殖床内的蚯蚓大多数达到400毫克,而且密度较大时(1.5万~2万条/平方米),应及时采收部分成蚓。室内床养、箱养或池养,可采用光照下驱法。根据蚯蚓的避光性,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刮粪,使成蚓钻到最下部,最后聚集成团。将其放在5毫米的大筛子上,筛子下面放容器,光照使之钻到下面的容器内;田间养殖可利用其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夜间3点~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电筒采收;也可用水灌法,驱使蚓大量爬出捕捉。工厂化养殖,要使茧粪分离,可先将成蚓收集,剩余的粪及茧重新孵化。经过30~40天,卵茧全部孵化,并长到一定程度,但尚未产卵时采集即可。

(6)天敌与疾病 蚯蚓的天敌很多,如鼠类、鸟类、蛇、蛙、蟾蜍、蚂蚁、螳螂、蜘蛛、蜈蚣等,应有针对性地预防。蚯蚓的病害不多,主要是饲料酸化造成的蛋白质中毒症,应予以注意。

(二)养殖蝇蛆

蝇蛆是优良的动物蛋白饲料。使用蝇蛆生产的虫子鸡,肌肉纤维细,肉质细嫩,口感爽脆,香味浓郁,补气补血,养颜益寿,虫子鸡的蛋俗称安全蛋,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10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被称为抗癌之王的硒和锌的含量是普通禽类的3~5倍,是当代最为理想的食疗珍禽和理想的营养滋补佳品,被誉为“蛋中极品”。

大量饲养试验证实,用蝇蛆代替部分或全部鱼粉作为蛋白质饲料喂养畜禽、鱼类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姚福根等试验用10%的蝇蛆粉喂养蛋鸡与用10%的鱼粉喂蛋鸡相比,喂蝇蛆粉的鸡产蛋率比喂鱼粉的提高20.3%,饲料报酬率提高15.8%,每只鸡增加收益72.3%。

1.家蝇的特点

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蛹经过5天发育变成成蝇。成蝇羽化1小时以后,展开翅膀开始吃食和饮水。家蝇在自然条件下,一般1年可繁殖7~8代。在人工饲养条件下,1年可繁殖25代以上。卵期1~2天,幼虫期4~6天,蛹期约5天,成蝇寿命可达1~2个月,越冬蝇寿命可长达4~5个月。苍蝇的1个世代,约为28天。人工饲养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约需15天,生产蝇蛆只需要4~5天。

成蝇白天活泼好动,夜间栖息,3天后性成熟,雌雄开始交尾产卵,1~8日龄为产卵高峰期,到25日龄基本失去产卵能力。蝇卵4~8小时孵化成蛆,蛆在猪、鸡粪中培育,一般第五天变蛹。温度及饵料养分对蛆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一般室温在20~30℃温度和营养含量越高,蛆生长发育越快,变成的蛹也越大。

2.蝇蛆的营养价值

蝇蛆是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蛋白资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蝇蛆含粗蛋白59%~65%、脂肪2.6%~12%,无论是原物质或是干粉,蝇蛆的粗蛋白含量都与鲜鱼、鱼粉及肉骨粉相近或略高。蝇蛆的营养成分更加全面,含有动物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并且每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鱼粉,必需氨基酸和蛋氨酸含量分别是鱼粉的2.3倍和2.7倍,赖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6倍。同时,蝇蛆还含有多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磷、钴、铬、镍、硼、钾、钙、镁、铜、硒、锗等。

蝇蛆中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限制氨基酸含量都很丰富,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2%,必需脂肪酸占36%(主要为亚油酸)。虽然一般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其营养价值比动物油脂高,但在蝇蛆这种动物中,所含必需脂肪酸均比花生油、菜籽油高。蝇蛆是一类品质极高的壳聚糖资源。同时,蝇蛆体内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等。此外,据研究,蝇蛆中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菌活性蛋白、凝集素、溶菌酶等。

3.养殖技术

(1)建造蛆棚 选择光线明亮、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建造蛆棚,根据养殖规模,蛆棚的面积一般为30~100平方米。棚内挖置数个5~10平方米的蛆池,池四周砌放20厘米高的砖,用水泥抹光。门和窗安装玻璃和纱窗,以利于调温。壁上安装风扇,以调节空气。房内宜有加温设备,使冬天温度保持20~23℃,房内相对湿度保持60%~70%。

(2)驯化种蝇 把新鲜鸡粪放入蛆池,堆放数个长400厘米、宽40厘米的小堆。蛆棚的门在白天打开,让苍蝇飞入产卵,傍晚时关闭棚门让苍蝇在棚内歇息。野生蝇在产卵后要将其用药剂杀死,蝇蛆化蛹后,把蛹放在5%的EM菌液中浸泡10~20分钟,当蛹变成苍蝇时,再堆制新鲜鸡粪,诱使新蝇产卵,产卵后将苍蝇杀死。如此重复3~5次,即可将野生蝇驯化成产卵量高、孵出蝇蛆杂菌少、个头大的人工种蝇。

(3)收取蝇蛆 进入正常生产后,每天要取走养蛆后的残堆,更换新鲜鸡粪。经人工驯化的苍蝇产卵后10小时即可孵化出蝇蛆,3~4天成熟的蝇蛆就会爬出粪堆,当它们沿着池壁爬行寻找化蛹的地方时,会全部掉入光滑的塑料收蛆桶内。每天可分两次取走蝇蛆,并注意留足五分之一蝇蛆,让其在棚内自然化蛹,以保证充足的种蝇产卵。分离出的蝇蛆洗涤后可以直接用来饲喂,也可在200~250℃烘干15~20分钟,储存备用。实践证明,用此方法养殖蝇蛆,每1000千克新鲜鸡粪可产活蛆400千克以上,成本极其低廉。

(三)养殖黄粉虫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要求不高,失去飞翔能力,便于人工养殖。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率提高23%。以5%的黄粉虫幼虫粉替代等量的进口鱼粉饲喂产蛋高峰期的蛋鸡23天,结果喂黄粉虫的产蛋率为93.42%,喂进口鱼粉的产蛋率为92.33%,提高1.09%;蛋重增加0.37克。用1%的黄粉虫粉替代等量的微量元素饲喂蛋鸡43天,结果产蛋率提高7%~12%;用1%的黄粉虫替代等量高效精料饲喂蛋鸡43天,结果产蛋率提高2.38%。

1.黄粉虫的特点

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变态。成虫,体长而扁,长1.4~1.8厘米,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成虫期为50天左右。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4~5天后颜色变深,鞘翅变硬,灵活但不能飞行,爬行较快;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卵,白色椭圆形,大小约1毫米,卵期8~10天。幼虫,棕黄色,体长2~3厘米,体节较明显,有3对胸足;在第9腹节有1双尾凸,幼虫孵出时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平均9天蜕1次皮,每蜕1次皮为1龄,共蜕7次皮,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期约为80天。蛹白色,后变白黄色,体节明显,蛹期为12~15天。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上。

2.黄粉虫的营养价值

黄粉虫营养丰富,幼虫含粗蛋白质51%~60%;各种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5.72%、蛋氨酸0.53%;含脂肪11.99%、钙1.02%、磷1.11%、碳水化合物7.4%;另外,还含有磷、铁、钾、钠等矿物质及糖类、维生素、激素、酶等,营养价值高。黄粉虫用于各种特种经济动物和珍奇稀有动物,可加快其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3.养殖技术

(1)种虫 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其中以成龄幼虫最佳。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的虫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待蛹羽化成成虫。每0.5千克蛹放在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

(2)设备

①房舍。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设备。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一间房能养300~500盘。

②饲养盘。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为长方形,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为12目铁筛网并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4个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③盘架。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④筛网。筛盘、筛子需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⑤其他设备。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低于10℃,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应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3)饲料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也可辅以糠麸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宜作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蓝等青叶菜。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

(4)饲养管理要点

①成虫期。蛹羽化成虫的过程为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1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和鲜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②卵期。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③幼虫期。幼虫从卵孵化出至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千克,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麦麸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蜕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皮1次,幼虫长1龄,虫体长大。幼虫平均9天蜕皮1次。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再到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④蛹期。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面,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最后一次蜕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随后蛹体逐渐缩短,变成暗黄色。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的蛹与幼虫混在1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5)注意事项 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①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进入室内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②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③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④在幼虫期,每蜕皮一次就要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⑤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⑥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的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四)养殖蝗虫

蝗虫性味辛、甘、温,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可以入药。蝗虫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高且种类丰富,除为人类食用外,还是各种畜禽的优良饲料。刘志林等(2000年)报道,在商品代京黄肉用型雏鸡饲料中添加1%和5%的蝗虫粉,可以使鸡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72%和16.14%,效果明显;李韬等(1995年)报道,在星杂288蛋鸡饲料中按每只鸡每日添加蝗虫粉10克,可提高产蛋量18.08%,提高产蛋率7.99%。

1.基本特性

蝗虫俗称蚂蚱,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和鲜嫩饲草为食。我国有1000余种,其中只有少数适合人工饲养,如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蝗虫为卵生,有成虫、卵和若虫3种形态。雄成虫体长18~27毫米,雌成虫体长25~60毫米,体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卵长约3.5毫米,宽1毫米,深黄色;若虫也称蝗蝻,有6个龄期。蝗虫对温度反应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逐渐旺盛。最佳生活环境为:温度25~30℃,湿度80%~85%。蝗虫生长期内至少需经历日平均气温25℃以上达30天时,才能完成发育和生殖。成蝗虫在土壤中产卵时对土壤的硬度与含水量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成虫喜欢在比较坚硬的土壤中产卵,产卵最适合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

2.营养价值

鲜品含水分约65.9%、蛋白质25.5%、脂肪2%、碳水化合物1.4%、灰分2.3%及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等。干品约含水分20%、蛋白质64%、脂肪2.3%及少量维生素A、维生素B和约3.3%灰分(磷、钙、铁、铜、锰等)。中华稻蝗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7.73%,蛋氨酸含量(0.75%)与半胱氨酸含量(1.3%)之和超过了畜禽的饲养标准,完全可以利用蝗虫作为添加饲料为畜禽补充氨基酸。

3.养殖技术

(1)饲养设施与器具 饲养蝗虫要选择空旷、阳光充足、平整地块作为饲养场,地面最好是不易结块的沙壤土,便于产卵和取卵。建造养殖棚,长方体形框架结构或拱形、梯形蔬菜大棚式的养殖棚都可以,一般以长方体形养殖棚为佳。养殖棚一般高1.5~2米,一侧纱网上留门。纱网质地要结实,目数要适宜,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也可使用一般民房或废弃厂房作为饲养室。饲养笼一般为1米×1米×(2~3)米的长方体。每笼饲养密度500只左右。饲养笼上部用窗纱密封,下部地面铺设潮湿的沙土以供蝗虫产卵,前部留一个双层纱帘门,以便于饲喂和打扫。

(2)蝗虫孵化和若虫期饲养管理 孵化蝗虫时需要选择新鲜的卵块,放置在清洁培养皿中,卵块下面垫上湿润的滤纸,30℃恒温孵化。待蝗虫若虫即将孵化时取出培养皿,直到若虫孵化出来全身变硬带黑后再转移至饲养笼中。

若虫期温度以25~30℃为宜,光照12小时以上。饲养笼中要放置足够的枝条,以供若虫攀跃和蜕皮之用。若虫期要及时供应优质的鲜嫩饲草,并且要随着若虫龄的增大,逐渐增加饲喂量,尤其是到了3龄以上要保证饲养笼里有充足的食物,防止自相残杀。

(3)成虫期饲养管理 五龄以上蝗虫即将羽化,此时要多加枝条和新鲜饲料,以创造适宜的羽化场所,促进蝗虫生长成熟和交尾。性成熟后4~7天开始交尾,15~20天内开始产卵。雌蝗平均产卵4~5块,每块含60~80粒卵。产卵时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土壤pH值为7.5~8.0。对于准备第二年孵化的越冬卵,需要及时从饲养笼地面土中收集,用湿度10%~15%的土按一层土一层卵的层次分层覆盖并密封,于5℃保存。

(五)其他育虫方法

可以在放牧的地方育虫,直接让鸡啄食。简单的育虫方法如下。

1.稀粥育虫法

在牧地不同区域选择多个小地块作为育虫地,轮流在地上泼稀粥,然后用草等盖好,2天后草下尽生小虫子,让鸡轮流到各地块上去吃虫子即可。育虫地块注意防雨淋,防水浸。

2.稻草米糠育虫法

在牧地挖1个宽0.6米、深0.3米、长度适当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切成6~7厘米长,用水煮2小时,捞出倒入坑内,上面盖6~7厘米厚的污泥(水沟泥或塘泥)、垃圾等,再用污泥压实,每天浇1盆米水。经过8天坑内即可生虫子,翻开压盖物,让鸡啄食即可。鸡每次吃完后,需再盖好污泥等,再浇1盆洗米水,可继续生虫子供鸡食用。

3.粪便发酵育虫

每500千克猪粪晒至七成干后加入20%肥泥和3%麦糠或米糠拌匀,堆成堆后用塑料薄膜封严发酵7天左右。挖一深50厘米土坑,将以上发酵料平铺于坑内30~40厘米厚,上用青草、草帘、麻袋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即生蛆、虫、蚯蚓等;在牛粪中加入10%米糠和5%麦糠拌匀,倒在荫凉处的土坑里,上盖杂草、秸秆等,最后用污泥密封,经过20天即可生虫子;在较潮湿的地块上挖1个长和宽各1~2米、深0.3米的土坑,坑底铺一层碎杂草,草上铺一层马粪,粪上再撒一层麦糠。如此一层一层铺至坑满为止,最后盖一层草。坑中每天浇水一次,经一周左右即可生虫子。在放牧场内利用杀菌消毒和发酵处理过的猪粪、鸡粪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麸拌匀堆成堆后,覆膜发酵7天左右,将发酵料铺在砖砌地面或50厘米宽、70厘米长、30厘米深的坑中,用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即可生蛆、虫、蚯蚓等,每天将发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鸡食用,可节约饲料30%。

4.杂物育虫法

将鲜牛粪、鸡毛、杂草、杂粪等物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堆成1米高、1.5米宽、3米长的土堆,堆顶部及四周抹一层稀泥,堆顶部再用草等盖好,以防阳光晒干。过7~15天即生虫子。

5.腐草育虫法

在较肥沃的地块挖宽约1.5米、长1.8米、深0.5米的土坑,底铺一层稻草,其上盖一层豆腐渣,然后再盖一层牛粪,粪上盖一层污泥,如此铺至坑满为止,最后盖一层草。经1周左右即可生虫子。

6.豆腐渣育虫法

把1~2千克豆腐渣倒入缸内,再倒入一些洗米水,盖好缸口。过5~6天即可生虫子,再培育3~4天即可让鸡采食。用6只缸轮流育虫,可满足50只鸡食用。

7.豆饼育虫法

把少量豆饼敲碎后与豆腐渣一起发酵。再与秕谷、树叶等混合,放入20~30厘米深的土坑内,上面盖1层稀污泥,再用草等盖严实,经过6~7天即生虫子。

8.酒糟育虫法

酒槽10千克加豆腐渣50千克混匀,在距离房屋较远处堆成长方形,过2~3天即生虫子,5~7天后可让鸡采食。

9.麦(米)糠育虫法

在庭院角落处堆放两堆麦糠,分别用草泥(碎草与稀泥混合而成)封闭起来,数天后即可生虫子。或在鸡舍附近堆放及堆米糠,分别用草泥(碎草与稀泥混合而成)糊起来,数天后即生虫,轮流让鸡采食虫,食完后再将麦糠等集中成堆照样糊草泥,又可生虫。 QUKTc1fJgYAZ3UBey7w+4xKQqbF68Cbbq4c26+Bj+3wcZLVkc7Xd6pX975pIcU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