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消化系统

鼠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壁内腺和壁外腺。胃腺和肠腺是壁内腺,唾液腺、肝和胰是壁外腺。唾液腺包括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小唾液腺散在于各部口腔黏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其导管开口于口腔黏膜。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除粪便。消化机能的正常是保证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口腔

口腔(oral cavity)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舌、齿、齿龈和唾液腺组成,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齿和舌。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口腔借上、下齿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当上、下颌齿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臼齿后方的间隙相通。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具有采食、饮水、吸吮、咀嚼、味觉、吞咽、流涎及攻击等功能。

(一)唇(lip)

构成口腔的最前壁,以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为基础,内衬黏膜、外被皮肤。分上唇和下唇,上唇与下唇的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oral fissure),口裂两端汇合成口角。上唇与鼻端之间形成光滑湿润的暗褐色的无毛区,称为鼻镜(rhinarium),常保持湿润状态。

(二)颊(cheek)

主要由肌肉构成,外覆皮肤,内衬黏膜,构成口腔侧壁,颊腺管(buccal gland duct)和腮腺管(parotid duct)直接开口于颊黏膜的表面。

灵长目的猕猴和啮齿目的松鼠、黄鼠及仓鼠等动物的口腔内两侧,具有一种特殊的囊状结构,称为颊囊。有暂时储存食物的功能。

(三)硬腭(hard palate)和软腭(soft palate)

构成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切齿骨的腭突、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的水平部共同构成硬腭的骨质基础。软腭以横纹肌构成的腭肌为基础,有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

(四)舌(tongue)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前部为下颌骨切齿部,表面覆有黏膜,舌尖下方舌系带两侧有一对乳头,称为舌下肉阜(caruncula salivaris)。

(五)齿(tooth)

是采食和咀嚼的主要器官。镶嵌于切齿骨与下颌骨的齿槽(alveolus)内。

鼠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齿,因此鼠喜欢咬硬物以达到磨牙的目的。

(六)唾液腺(salivary gland)

唾液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能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其所分泌的液体进入口腔,统称为唾液(saliva)。

1. 腮腺(parotid)

位于下颌支与耳根后方,其排泄管称为腮腺管(parotid duct),开口于颊黏膜。

2. 颌下腺(submaxillary gland)

下颌部的唾液腺,位于腮腺的深层,左右各一个。因颌下腺位于下颌骨的下方,接近下巴骨弯曲角附近,所以又称下颌下腺(下颌骨下方的唾液腺),由舌下舌系带两侧处伸出颌下腺排泄管。颌下腺属于唾液腺的一种,主要的功能就是分泌唾液(一般称为口水)。

3.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黏膜下,较小,扁长圆形,腺管很多,导管有大、小两种,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

二、咽和食道

1. 咽(pharynx)

为漏斗形肌质囊,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同通道,位于口腔和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方,分为口咽部、鼻咽部和喉咽部三部分。

(1)口咽部(pharynx oralis) 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的咽腔,借咽峡通向口腔。

(2)鼻咽部(pharynx nasalis) 顶壁呈拱形,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

(3)喉咽部(laryngohypopharynx) 位于咽后部喉口背侧,较狭窄,上有食管口通食管,下有喉口通喉腔(laryngeal cavity)。咽和软腭的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2. 食管(esophagus)

连接于咽和胃之间。将食物由咽运送入胃的一段肌质性管道,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共三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食管管壁具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三、胃

胃位于腹腔内,为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大部分在腹腔左季肋部,小部分在右季肋部,前接食管,入口处称贲门,贲门大易致呕吐,出口处称幽门,通向十二指肠。主要作用是储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排空快。

图1-81 大鼠内脏腹侧观

1—肺;2—肝;3—胃;4—直肠;5—盲肠;6—十二指肠;7—心

图1-82 大鼠消化道(一)

1—舌;2—空肠;3—回肠;4—盲肠;5—直肠;6—结肠;7—粪便;8—十二指肠;9—胃;10—食管;11—气管

图1-83 大鼠消化道(二)

1—胃;2—脾;3—胰腺;4—空肠;5—盲肠;6—直肠;7—结肠;8—十二指肠;9—十二指肠憩室

图1-84 大鼠消化道(三)

1—胃;2—空肠;3—直肠;4—结肠;5—回肠;6—盲肠

图1-85 仓鼠齿

1—舌;2—臼齿;3—下切齿

图1-86 大鼠齿

1—上切齿;2—臼齿;3—上腭

图1-87 豚鼠齿

1—鼻孔;2—上切齿;3—下切齿

图1-88 大鼠舌

1—舌;2—食管口;3—气管;4—食管

图1-89 大鼠盲肠

1—肝;2—盲肠;3—睾丸;4—剑状软骨突

图1-90 大鼠消化道右侧观

1—髋臼;2—精囊腺;3—空肠;4—肝;5—盲肠;6—睾丸

图1-91 大鼠内脏左侧观

1—肺;2—胃;3—脾;4—肾;5—精囊腺;6—睾丸;7—附睾头;8—肝;9—剑状软骨突;10—膈

图1-92 大鼠脾

1—胃;2—脾;3—肾;4—肾静脉;5—后腔静脉;6—髂腰静脉

图1-93 大鼠胃

1—食管;2—胃贲门部;3—胃大弯;4—胃幽门部;5—十二指肠憩室;6—胃小弯

图1-94 豚鼠胃(一)

1—十二指肠;2—胃;3—胰腺;4—脾;5—膈

图1-95 豚鼠胃(二)

1—膈;2—脾;3—胰腺;4—胃;5—十二指肠

图1-96 豚鼠回盲韧带

1—盲肠;2—回盲韧带;3—回肠

图1-97 大鼠回盲韧带

1—盲肠;2—回盲韧带

图1-98 大鼠后腔静脉与肾静脉

1—后腔静脉;2—肾静脉

图1-99 大鼠后腔静脉与髂腰静脉

1—髂腰静脉;2—后腔静脉

图1-100 大鼠结肠与盲肠

1—结肠;2—盲肠;3—直肠

图1-101 大鼠盲肠

1—肠袋;2—纵肌带

图1-102 大鼠盲肠剖面

图1-103 大鼠肠系膜(一)

1—结肠;2—肠系膜

图1-104 大鼠肠系膜(二)

1—直肠;2—肠系膜

图1-105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1—肠系膜淋巴结;2—盲肠

图1-106 大鼠回盲韧带

1—盲肠;2—回盲韧带;3—肠系膜

图1-107 大鼠体腔(一)

1—胸腔;2—腹腔;3—骨盆腔

图1-108 大鼠体腔(二)

1—骨盆腔;2—腹腔;3—胸腔

图1-109 大鼠下颌腺

1—咬肌;2—翼肌;3—下颌腺;4—臂头肌;5—臂二头肌;6—胸头肌;7—下颌淋巴结;8—下颌舌骨肌

图1-110 小鼠下颌腺

1—下颌舌骨肌;2—咬肌;3—下颌淋巴结;4—下颌腺

图1-111 仓鼠下颌腺

1—下颌腺;2—胸肌

图1-112 豚鼠肝与胆囊

1—肝;2—胆囊

图1-113 小鼠肝

1—肝;2—胰腺

图1-114 仓鼠胰腺

1—结肠;2—胰腺

图1-115 大鼠肝壁面观

1—肝右内页;2—后腔静脉;3—肝左内页;4—肝左外页;5—肝右外页

图1-116 大鼠肝脏面观(一)

1—肝右内页;2—肝左内页;3—尾页;4—肝左外页;5—肝右外页;6—方页

图1-117 大鼠肝脏面观(二)

1—左外页;2—右内页;3—右外页;4—左内页

图1-118 豚鼠胆囊

1—胆囊;2—胆管

四、肠

肠是细长的消化道,前端连于胃的幽门(pylorus),后端止于肛门(anus)。肠系膜(mesentery)是悬吊、固定肠管的一部分腹膜,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一)小 肠(small intestine)

约为体长的3~4倍。小肠位于腹腔中,前端接幽门与胃相通,末端通过回肠盲肠口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与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基本完成消化过程,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黏膜吸收。

1. 十二指肠(duodenum)

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之间,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输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2. 空肠(jejunum)

是小肠最长的一段,位于腹腔左上侧肝、胃和骨盆口前方,拉开空肠可观察到肠系膜,空肠中部有一个小突起,叫卵黄囊憩室。空肠较十二指肠稍粗,前端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末端与盲肠相连。因为空肠的消化和吸收力强,蠕动快,肠内常呈排空状态,因而称为空肠。

3. 回肠(ileum)

指连接空肠和盲肠的一段小肠,短而直,由腹腔左后部伸向右前方。

(二)大 肠(large intestine)

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形似方框,包绕在空肠和回肠的周围。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肠表面有沿着肠的纵轴有结肠带,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结肠袋;在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称“肠脂垂”。

1. 盲 肠(appendix)

盲肠是大肠中最粗、最短的一段,呈S形弯曲,位于右肾后端的腹侧。

2. 结肠(colon)

位于腹腔背侧,结肠的特征为有连续的肌袋以及纵肌带;结肠在右髂内连接盲肠,在荐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至乙状结肠末端逐渐递减为结肠肠腔最狭窄的部位。

3. 直 肠(rectum)

位于骨盆腔内,生殖器、膀胱和尿道的背侧。直肠周围多脂肪,无纵肌带,直肠的动脉血主要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髂内动脉的直肠中动脉和髂内动脉的直肠下动脉。

五、肝(liver)

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呈红褐色中间厚边缘薄。位于腹前部膈的后方胃的前方,胆囊(cholecyst)前端、右肾前方。在腹侧缘上有深浅不同的切迹,将肝分成大小不等的肝叶。肝各叶的输出管合并在一起形成肝管。胆囊的胆囊管(cystic duct)与肝管(hepatic duct)合并在起,称为胆管(bile duct),开口于十二指肠。

1. 门静脉(portal vein)

收集了来自胃、肠、脾和胰的血液,汇合成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小叶间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再分支形成终末分支开口于窦状隙(sinusoid),然后血液流向肝小叶中心的中央静脉(central veins)。门静脉血因为主要来自胃肠,所以血液内既含有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又含消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细菌及异物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被肝细胞结合、转化为无毒害物质或被枯否氏细胞吞噬。

2. 肝动脉(hepatic artery)

来自腹主动脉。经肝门入肝后,在肝小叶间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在胚胎期肝脏有3条动脉供血,分别来自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六、胰腺

胰腺呈淡黄色,形状不规则。位于腹腔背侧,靠近十二指肠,胰可分为三个叶,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为中叶(或胰头),左侧的部分为左叶,右侧的部分为右叶。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及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内分泌部称为胰岛。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即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降低血糖;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9NVIefWe8OpuYKtdmo9QLZC2GqNuGF5+R2ZK08OMeNQ3YKPD3/FjZrKhj/lbPu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