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9 板厚处理

前面所述各种构件的展开,都没有考虑板厚的影响。但在实际放样中,一般当构件板厚 t >1.5mm时,作展开图时必须处理板厚对展开图尺寸的影响,否则会使构件形状、尺寸不准确,以至于造成废品。展开放样中,根据构件制造工艺,按一定规律除去板厚,画出构件的单线图(所谓理论线图),这一过程称为板厚处理。板厚处理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构件的展开长度、高度及相贯构件的接口等。

3.9.1 板料弯形时的展开长度

(1)圆弧弯板的展开长度

当板料弯形成曲面时,外层材料受拉而伸长,内层材料受压而缩短,在板厚中间存在着一个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如图3-137所示,既然圆弧弯板的中性层长度弯曲变形前后保持不变,就应取其中性层长度作为圆弧弯板的展开长度。

图3-137 圆弧弯板的中性层示意图

板料弯形中性层的位置与其相对弯形半径 r / t 有关。当 r / t >5.5时,中性层位于板厚的1/2处,即与板料的中心层相重合;当 r / t ≤5.5时,中性层位置将向弯形中心一侧移动。

中性层的位置可由下式计算:

R = r + Kt

式中, R 为中性层半径,mm; r 为弯板内弧半径,mm; t 为板料厚度,mm; K 为中性层位置系数,如表3-12所示。

表3-12 中性层位置系数 K K 1 的值

注: K —适于有压料情况的V形或U形压弯。

K 1 —适于无压料情况的V形压弯。

其它弯形情况下,通常取 K 值。

(2)折角弯板的展开长度

没有圆角或圆角很小( r <0.3 t )的折角弯板,可利用等体积法,确定其展开长度,如图3-138所示。

毛坯的体积: V = LCt

图3-138 折角弯板的展开长度

弯形后的工件体积:

若不计加工损耗,则 V = V 1 得:

由于实际加工时,板料在折角处及其附近均有变薄现象,因而材料会多余一部分,故上式需作以下修正:

V = A + B +0.5 t

若材料厚度较小,而工件件尺寸精度要求又不高时,折角弯板的展开长度可按其内表面尺寸计算。

3.9.2 单件的板厚处理

单件的板厚处理,主要考虑如何确定构件单线图的高度和径向(长、宽)尺寸。下面举例说明不同单件的板厚处理。

(1)圆锥管的板厚处理

图3-139(a)所示为一个正截头圆锥管,其基本尺寸为 D 0 d 3 h t 。由图中可以看出,以板厚中性层位置的垂直高度 h 0 作为单线图的高度,才能保证构件成形后的高度 h ;而为正确求出其展开长度,单线图大、小口直径均应取中性层直径,即为 D 2 d 2 。由此得到圆锥管展开单线图及各尺寸,如图3-139(b)所示,完成板厚处理。

图3-139 圆锥管的板厚处理

(2)圆方过渡接头的板厚处理

圆方过渡接头由平面和锥面组合而成,如图3-140(a)所示。其弯形工艺具有圆弧弯板和折角弯板的综合特征。因此板厚处理方法是:圆口取中性层直径;方口取内表面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高度取上下口中性层间的垂直距离。图3-140(b)所示为圆方过渡接头经上述板厚处理得到的展开单线图。

图3-140 圆方过渡接头的板厚处理

3.9.3 相贯件的板厚处理

相贯件的板厚处理,除解决各形体的展开长度外,还要重点处理形体相贯的接口线,以便确定各形体表面素线的长度。下面举两例说明相贯件的板厚处理方法。

(1)等径直角弯头的板厚处理

厚板制成的两节等径直角弯头,展开时若不经正确的板厚处理,会造成两管接口处不平,中间出现很大的缝隙,而且两管轴线的交角和结构装配尺寸也不能保证,如图3-141(a)所示。

图3-141 等径直角弯头的板厚处理

正确的板厚处理方法是:在保证弯头接口处为平面的前提下,确定两管的实际接口线。由图3-141(b)可知,弯头内侧两管外表面接触,弯头外侧两管内表面接触,中间自然过渡。所以,展开单线图中,以轴线位置为界,弯头内侧要画出外表面素线,弯头外侧则画出内表面素线,并以此确定展开图上各素线高度(长度)。此外,圆管展开长度还应取中性层周长,而各素线在展开长度方向的位置,仍取其对应的中性层位置。具体作法如下。

①用已知尺寸画出弯头的主视图和实际接口线。

②以轴线为界画出内、外圆断面图,并将其4等分,得等分点1、2、3、4、5。由等分点引上垂线,得过各等分点的圆管素线及接口线的交点1′、2′、3′、4′、5′。

③作展开。在主视图底口延长线上,截取1—1为π( D - t ),并8等分。由等分点引上垂线(素线),与由接口线上各点向右所引水平线相交,对应交点连成光滑曲线,即得弯头单管展开图。

以上两节等径直角弯头的板厚处理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构件,如多节圆管弯头等。

(2)异径直交三通管的板厚处理

图3-142所示为一个异径直交三通管,由左视图可知,两管相贯是以支管的内表面和主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因此,应以支管内柱面与主管外柱面相贯,求出实际接口线,并以此确定两管展开图上各素线的长度。此外,两管的展开长度及其素线的对应位置,仍以中性层尺寸为准。板厚处理的具体方法及展开作图如图3-142所示,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图3-142 异径直交三通管的板厚处理展开图 w8lN1YmXybL1Su/rPrRgRKxbZjv0Dvy62pwxHs80NBQFyJyYtpU8yRB/f53fGE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