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不同培养原料营养特点及配方设计原则

一、不同培养原料营养特点

1.碳源

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稻草、麦秸、蔗渣等,这些物质是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培养原料。碳源营养分析评价见表1-1。

表1-1 碳源营养分析评价

2.氮源

氮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常利用的无机氮有铵盐和硝酸盐;常利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氨基酸、硫酸铵、尿素、玉米粉、豆饼、蚕蛹粉、米糠、麸皮等。氮源营养分析评价见表1-2。

表1-2 氮源营养分析评价

3.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可构成食用菌的细胞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调节氧化-还原电位,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值等。钙、磷、钾、硫、镁、锰、铁等矿质元素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也有良好的作用,但需求量少,常利用的矿质元素有碳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石灰、石膏等。常用矿质元素营养分析评价见表1-3。

表1-3 常用矿质元素营养分析评价

4.微量因子

微量因子在食用菌生长中需量甚微,但能明显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食用菌生长常利用的微量因子有维生素、核酸、三十烷醇、赤霉素、生长素、比久等。一般情况,这些营养可从栽培原料中获得,不需额外添加。常用微量因子营养分析评价见表1-4。

表1-4 常用微量因子营养分析评价

二、配方设计原则

1.配方应符合食用菌品种特性

广大食用菌种植者在选择配制某一品种的配方时,首先应考虑该品种的生活习性,看它是草腐型菌、木腐型菌、粪草生型菌、土生型菌、寄生型菌,还是菌根型菌,每一类型的菌都是长期适应自然界后形成的相应品种,所以在配方选择时,就应侧重考虑符合它生活习性的配方。有些农户在栽培双孢菇时,双孢菇属于粪草生型菌,而他们的配方中却添加了较高比例的木屑,最终出菇效果不理想,这就属于没有完全了解品种特性造成的。

2.配方中碳氮比应搭配合理

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是食用菌栽培原料的两大类营养成分,因此二者的比例搭配对食用菌生长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搞清楚每种培养原料的营养构成,才能配制出合理的栽培配方,详见表1-5。一般情况下在菌丝体培养期间要求配方内碳氮比为(22~25)∶1;而在原基分化和出菇期间碳氮比以(35~40)∶1为宜。

表1-5 常见原材料的碳氮比例表(干)

3.矿质元素和微量因子的添加量应严格控制

矿质元素和微量因子的用量对食用菌而言需求量很低,矿质元素的比例应依实际需要添加,通常在0.1%~1%,N、P、K为需求量相对多的矿质元素,其他的需求量较低,往往不必刻意添加;微量因子需求量通常在0.01~0.1mg/L,除一些特殊食用菌品种外,往往不用专门添加。

4.配方中应优先选择廉价质优的原料

一个好的配方,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农业实际情况,应选择当地丰富的农业下脚料,因这些材料运输方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品质有保障。若所选原料很难得到,同时价格很高,这类配方建议不加以选择。

5.配方中原料理化性质应合理

食用菌配方中还应考虑原料间粗细搭配合理、含水量适宜、酸碱度合适,以及原料各成分间搭配丰富、合理,对于一些颗粒大的原料应提前预湿处理;对于一些秸秆类原料应采取提前浸泡、碾压的方式破坏其表层蜡质层,之后截断、粉碎成小段用。 Z/K02yFRxzkH2jJN81GjgJRHnskKMiKo/C5EjddfG9yHUlJAJwSW0e/6tDARsR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