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生产现状

(一)桃产业概况

桃是我国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果品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桃第一生产大国。桃树具有品种多、好管理、结果早、投入低、见效快等栽培优势,近年来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新兴产业。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2014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2013年我国桃种植面积76.59万公顷,总产量1192.41万吨,总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桃国总产量的61.59%。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17年度全球桃和油桃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5/2016年度,中国的桃和油桃产量为132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6%。近年来,全球桃和油桃产量上升,供应增多,消费量也随之增加。2011/2012到2015/2016年度全球桃和油桃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2016/2017年度全球桃和油桃消费量超过1990万吨。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桃和油桃生产国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家,2015/2016年度,中国的桃和油桃消费量为1311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66%。2017/2018到2021/2022年度,预计全球桃和油桃消费量将以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缓慢上升,2021/2022年度将近2100万吨。

我国桃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位居首位,但出口量不足3%,而且目前6月份上市的早熟品种已出现阶段性过剩问题。同先进生产国家西班牙相比,西班牙桃的总面积不足世界的3%,但出口量却达34%。这种现象反映出了我国桃质量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盲目跟风的现象极为严重。

(二)桃产量与增速分析

2001~2015年,我国桃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63%,其中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1~2007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2.15%,最高增速17.54%(2003),最低增速7.74%(2006);2008~2013年为稳步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07%,最高增速5.33%(2008),最低增速4.07%(2012);2014~2015年为缓慢增长或饱和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84%。

(三)桃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桃主要生产省份:山东(10.4万公顷,246.48万吨)、河北(8.56万公顷,166.17万吨)、河南(7.64万公顷,110.12万吨)、湖北(5.33万公顷,72.49万吨),以上四个省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41.69%和49.92%(中国农业年鉴2014)。根据2014年对全国13个桃主产省市的问卷调查,306户农户中,有123户愿意扩大桃面积,约占40.20%,有55.23%的农户选择保持现有桃面积,选择缩小桃面积的农户约占总农户的4.57%,据此判断,未来两年我国桃面积和产量仍有上升动力,桃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四)桃产业经济效益

2014年我国桃生产成本每亩约为4139.25元,总收入为每亩9573.96元,净收益为5434.70元/亩。从不同省份的净收益的差别来看,净收益最高的地区为江苏,达到9946.17元/亩,此外,净收益较高的地区还有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净收益最低的为云南省,约为879.51元/亩,净收益差距约为9066.66元/亩。江苏每亩净收益约为云南省的11.31倍,地区间净收益差别较大,此外,净收益较低的地区还有湖北、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与2012年(桃产业技术体系于2012年做了桃成本效益分析)相比,2014年平均价格比2012年低3.68%,但每亩产量比2012年(1966.96kg)增加6.91%,效益比2012年增加355.48元,基本与2012年持平。

(五)桃成熟期结构

早、中熟桃品种产量相对过剩价格下降,尤以6月15~30日成熟的品种下降明显,根据2014年5月31日至7月2日对武汉桃批发市场的跟踪调查,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约为1.51元/斤,平均批发价格区间0.5~4.6元/斤,其中6月15~30日平均价格为1.29元/斤。另外,根据桃产业体系桃市场行情观测点反馈的信息显示,特早熟桃及晚熟桃价格高于早中熟桃,山东、北京、安徽、山西、河南、辽宁、江苏、上海等地区早熟桃也出现下降现象,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早熟桃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河北、山西、甘肃早熟桃价格上升,而全国晚熟桃价格均好于去年。从新建桃园面积来看,特早熟桃和晚熟桃均有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应稳定面积和产量、提质增效、挖掘和拓展桃园功能,发展观光休闲自采,增加桃园附加值,引导扩大鲜桃消费。

(六)鲜桃与加工品进出口贸易

我国鲜桃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2014年,我国鲜桃出口量约为5万吨,出口额约为5600万美元。出口对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香港、越南、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我国无鲜桃进口,对外鲜桃贸易为净出口。自2008年开始,我国鲜桃贸易停止进口,其中2010年及2011年有极少量进口(2010年0.5t,2011年0.06t),原因是我国桃产量扩大,品质提升,能够满足国内鲜桃需求。2008年比2007年产量增加48.26万吨,其后每年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量为47.57万吨。

加工品方面,从世界主要产桃国看,桃产品主要用于鲜食,加工品较少,贸易量低,我国加工桃产量约占鲜食桃产量的2%。与鲜食桃对外贸易相比,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桃加工品(桃罐头、桃汁、制干、果脯蜜饯等)的对外贸易较活跃,产品以桃罐头为主。2013年我国桃罐头出口量达到15.60万吨,出口额18000万美元,约为2003年的1.84倍。进口量1.23万吨,进口额1520.63万美元,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12.68倍。

二、存在问题

(一)苗木市场混乱

我国桃品种数量众多,目前可检索到的桃品种共有1000多个,其中地方品种500多个,育成品种500个,未正式命名、更名、多名品种不可胜数,造成苗木市场品种杂乱。另一方面,桃树品种苗木繁育技术简单,技术门槛低,造成育苗户泛滥成灾,大大小小的育苗单位、组织或个体户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其对桃苗木市场的不良影响表现为:①老品种更名变身为新品种,以次充好;②编造品种代号进行误导;③随意编造“优系”、“芽变”品种,欺骗种植户;④自命名某某果树研究所冒充科研单位,或号称与科研单位合作,借机盈利;⑤用普通桃做砧木,成本低廉,低价销售。以上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往往造成品种杂乱、低质、同质化严重,易引发桃苗及桃果的恶性竞争。

(二)管理观念落后,滥用除草剂

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处理杂草的方式一般为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随着农作物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桃园应用除草剂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层出不穷,受除草剂危害的桃树果实偏小,品质下降。

(三)化肥多灌水多,产量高、品质低

目前,我国桃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施用量偏多的问题,使用化肥的同时增加灌溉,造成前期桃树旺长,修剪量大,后期大量喷施生长调节剂,坐果率高,产量高,但品质低,根据2014年对湖北鲜桃市场的长期跟踪监测,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1%。因此,我国桃市场普遍存在低质果充斥市场的现象。

(四)规模化桃园管理方式尚需改善

近几年,受土地流转政策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大种植户参与桃生产,出现越来越多的规模化桃园,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或大种植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比较以上三种形式,通过走访调查,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形式最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次之、企业或大种植户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或大种植户往往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缺乏桃树管理专业知识,在田间管理方面缺乏经验,聘用的技术人员缺乏管理大规模桃园的经验。管理成本高,不注意节约劳动力用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多数专业合作社能够实现生产与管理的合作,缺乏产后销售的合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探索及示范引导。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效果最好,不但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积极性,而且乡镇或村重视地方名片的宣传及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各级政府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又有一家一户的积极配合,能够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提高收益。

(五)贮藏与加工产业落后

随着桃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化桃园的逐年增加,桃果销售问题日趋严重,作为鲜桃市场的后盾,贮藏与加工产业目前仍需大力发展,当前,桃鲜果贮藏问题尚未解决,冷藏后往往出现病果率高和品质下降问题,加工企业只采购加工专用品种,缺乏普通桃的加工产品,难以成为普通桃的后盾力量。

三、桃产业生产栽培的趋势

(一)发挥区域优势,调整品种结构

南部地区注重极早熟桃生产,中北部发展特色品种(蟠桃、油蟠桃、红肉桃)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的优良黄肉桃品种;北部地区适量发展保护地生产;城郊适度开展自采果园、农家乐的建设;极晚熟品种少量种植。

(二)改善栽培制度

推行“宽行高冠、小角度轻修剪”的高光效整形修剪模式,改善劳作环境,提倡省力化栽培模式,多施有机肥,严格疏果,提升果实质量。可采取适当的种养结合,提高效益。

(三)实施双减(减化肥、减农药)策略

生产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安全高品质果品。降低化肥农业施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四)重视包装、重视品牌

注重采后处理,适当包装升级,打造地方特色和品牌培育,提档升级,提升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桃产业发展思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的重点任务应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提高优质果、高档果的比例,促进桃产业从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适当增加晚熟品种栽培面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近年来集约化经营的桃园面积逐年增加,传统小农户采用的管理技术模式已不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省工、优质高效与绿色安全的栽培技术体系。

(一)适地适树,区域化种植

任何一个品种均有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土壤类型、温度、湿度、降雨量、海拔等)。具体发展哪一种品种,应突出地方特色,并符合该地区的区域化整体布局,不要盲目发展不为人知的奇特品种,以免造成经济损失。适地适树,适地适栽,区域化种植,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优势产区。

(二)适度规模

桃产业发展规模要适度,正确看待“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越是集中产地的果品质量越好,越是集中产地销售价格越高”的观念。要以质量求生存,突出地方品种特色,选择优质特色品种适度规模种植,以期实现高效生产和增收致富。

(三)市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桃产业发展的种植规模和品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使桃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逐步实现桃生产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使桃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四)标准化生产

发展桃业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包括栽培立地条件和树种品种选择;无病毒苗生产、良种苗木繁育;科学定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立架、农机配置;辅助授粉、合理疏花疏果、适时采收;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等。

(五)以质量为核心

果树发展中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果实品质的提高。推广绿色优质桃果生产技术,提升果品质量,提高效益。今后必须从品种选择、栽培环境调控、根区土肥水管理、合理负载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果实品质。

(六)产业化经营

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营销公司或销售大户,带动基地、带动种植户,完善产业链。既有批量的优质产品,又有通畅的销售渠道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qh0MG6f+l/nGzTFYEFBqTjVPF5rXoLPOKZ+th/ZGvaB3uuuVBpgldelj9tAFqk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