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穴位皮肤时,如果感觉到紧张、酸胀、麻木,或者是按摩时感觉局部疼痛或身体不适得到缓解,说明穴位找对了。
按摩随时都可以做,晨起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下午1~3点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消化,强健肠胃;下午5~7点按摩可以补脾肾、强身体;洗澡或者泡脚后按摩,可促进体内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睡前按摩,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考虑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建议在晚上睡觉之前按摩,因为这时候人忙碌了一天,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琐事都会暂时放一放。此时人最放松、最心无旁念,按摩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按摩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按摩时间长了会使血液大量流向体表,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时间较长,可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特别是身体虚的人,按摩时间太长会产生疲劳和不适感,反而不利于健康。一般情况下,单个穴位的按摩时间控制在3~5分钟,施加的刺激比较强时以3分钟为宜,施加的刺激比较温和时以5分钟左右为佳。一次按摩多个穴位时,总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很多人认为按摩力度越重越有作用。其实不然。按摩力度过重,可导致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按摩后会出现身体酸痛的现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还有可能因按摩力度过大而诱发疾病。但是,力度轻也不行,穴位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一般来说,按摩时感觉被按摩的部位略微酸痛,但完全可以承受,不会感到心慌、头晕、恶心等,按摩后觉得舒适,为最佳的力度。
衣着以宽松舒适为主;不要穿紧身衣,以免影响气血流动;不要穿过厚的衣服,以免影响到按摩的效果。
有的人进行自我按摩,因为穴位位置、按摩手法以及手指力度等掌握不好,总感觉按摩的力度不够。也有的人经常按摩,身体对按压刺激的耐受度提高,敏感性降低,从而感觉按摩力度不够。这时,不要盲目地增加按摩的力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或道具来增强按摩的效果。
用木槌敲打肩部、背部、大腿等区域较大的部位,可缓解疲劳、疏通筋骨。
用手指按摩不能很好控制力度,可以借助按摩棒以及圆珠笔、铅笔或钥匙的圆润一端来按揉穴位。
用手按摩头部,有时候不容易把握力度,可用梳子来按摩。用梳子按摩的时候,可以在从前向后梳头的基础上,稍微加一些力,也可以用梳子按在一个地方不动,稍微停留,以刺激穴位。
用手握住两个核桃,通过手指的运动带动核桃相互摩擦转动,可有效刺激手部穴位。
取两双上半部分有方棱的筷子,两手反复搓擦,做洗筷子的动作,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足浴时加一些小石头,并稍微用力踩或者前后活动,可以有效刺激足底的穴位。
可以在按摩前用温水,加上适当的中药来泡手或泡脚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按摩时,手指对穴位的刺激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里,从而起到增强按摩效果的作用。
按摩的时候,如果力度大小、时间长短适合,穴位正确,一般会出现如下正常的反应:
发热: 按摩后,被按摩的部位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按摩的时候尤其是采用摩擦手法,使局部皮肤受到刺激,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所致。
出汗: 按摩的时候,被按摩部位的皮肤因为受到外力的刺激,使得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增强,从而出现按摩后出汗的情况。按摩后出汗有助于排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呼吸加重: 按摩时手掌、手指刺激病损或疲劳部位,使气血流向体表,一些重要器官缺氧,所以按摩后常会出现呼吸加重的现象。另外,按摩时身体得到放松,人也会不由自主地加重呼吸。
按摩后没反应,通常是因为按摩力度太轻,或者没有按摩到恰当的部位导致的。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着急,先坚持练一练手劲儿,熟悉一下穴位和按摩的部位,多推敲按摩的手法,一般都会得到改进。在按摩之前,可以先活动手指,做做手腕关节运动和手指舒展活动,有助于增强手劲儿,还能活动双手,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有的人按摩后,被按摩的部位出现青紫瘀斑,这是按摩后的不正常反应,有可能是因为手法过重,或用指甲不适当地刺激了皮肤,也有可能是局部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不良的原因。当出现青紫瘀斑时,要及时排查原因,对于用力过度引起的青紫瘀斑,可用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过几天就会消失;因为指甲不适当刮伤引起的青紫瘀斑,要注意给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不良导致的青紫瘀斑,则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