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巧克力设计属于产品开发设计,主要内容是配方设计和工艺设计。
配方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通过试验、优化、评价,合理地选用原辅材料,并确定它们的用量配比关系。这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工艺设计,就是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按照怎样的加工顺序和方法来生产这种产品。这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配方设计和工艺设计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能把事情梳理清楚。这两者相互联系而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可以说,产品设计就是依靠这两条腿走路的。
对于糖果、巧克力设计,一般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传统的认识,认为设计依靠的是设计者的经验、感觉、灵感、直觉,是不可传授的;另一种认为它是一门科学,可以通过严谨的分析、研究、推理、实验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两种认识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大量的实践活动,后一种认识逐渐成为主流,设计模式就产生了。
设计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因为设计是一项有规则的自由活动,既有科学的内容,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遵循必要的原则,完成特定的任务,但它又应该依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对象灵活实施,变革创新。也就是说,设计既要注意体现规律性,又要讲究创造性,在“有法”(遵循规律、原则)与“无法”(灵活操作)之间“自由活动”,完成设计任务。
“有法”“无法”只是在特定时空下对待设计的一种态度。
“有法”:守常。遵守基本规律,这是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否则没有扎实有效的基础作为支撑,整项工作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无法”:变革。佛家主张不应该执著于“法”。《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并进一步说:“譬如筏喻。”这里把“法”比喻成船,在过河的过程中,法是“筏”,是工具;过了河,还执著于“筏”有什么用呢?
设计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守,但到具体实施、操作方法、手段,则不可僵化固定,否则,设计工作就陷入机械化、程式化的泥潭,难以推陈出新。设计不能降格为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而应将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不囿古法自创其格,我用我法自由创作,常中有变,变中守常,打破界限,解放思想,让产品设计灵动精彩,充盈创新因子,充满个性色彩,焕发生机活力。
设计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顺应规律,大胆创新,灵活变革,就能在“变”与“不变”、“有法”与“无法”之间自由活动,实现产品设计的原则性与变通性、规律性与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增强设计的实效性。
这两种方法的方向正好相反,分解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而组合是将部分组合成整体。分解和组合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实际就是拆了装、装了拆,如同玩玩具一样,只不过每一次拆装都有具体依据。
关系与类型是其中的主要元素。分解时尽量切断各种关系,将一个大的事物分解为不同类型的小事物;而组合是拉关系,通过关系将不同事物组装在一起,将相同类型的事物合并成一组类型。
分解组合实际是一种重建方法,将设计中的框架分解为一个个基本元素,然后再使用“关系”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组合,形成的组合就是一种新的状态,设计就孕育其中。
“有法”之守常,是有基本规律的;“无法”之变革,也有规律可循。通过分解与组合,就能形成整体思维。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产品设计的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这样的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设计经验的总结。
运用设计模式可以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实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种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它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设计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我们完成设计任务,有助于我们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