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硬质糖果设计原理

硬糖的设计原理如图2-2所示,分为四个方面。

图2-2 硬糖的设计原理

一、载体装载物

1.载体

载体即产品的主体,起着加载、负载的功能。

就硬糖而言,其主要成分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在白砂糖与淀粉糖浆、糖醇之间选择。

2.装载物

装载物就是在主体部分的基础上添加的各种辅料,包括香料、调味料、色素等,赋予产品不同的色泽、香气、滋味,产生各种不同性状,就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

二、混合到融合

从混合到融合,是使所有的原料最终形成一个均匀的、有机的固体物质。

1.混合

混合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多种原料相互分散,从而达到均匀状态的操作。不同物料经过混合所达到的分散掺和的均匀程度,称为混合程度。

混合的方法主要有:

① 搅拌 将液体、气体或固体粉粒分散到液体中去的一种最常用方法。

② 捏合 即用机械或手工方法混合糊状或高黏度物料。

③ 均质 也称为匀浆,它是固-液或油-水混合的手段。首先形成悬浮液或乳化液,然后通过均质对体系中的分散物微粒化、均匀化处理,降低分散物尺度,提高分散物分布均匀性,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地相互混合。

④ 乳化 将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它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如果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这个过程叫乳化。

2.融合

融合是将不同的原料融为一体。

在这个过程中,用到最普通的溶剂——水,它透明、无色、无味,不会与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融合的过程,是使用溶剂——水,将固体原料溶化,将液体原料混合,形成均匀的液体,然后通过蒸发将溶剂除去,留下被溶物。融合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操作是溶化、蒸发。

在生产过程中,这个过程称为熬糖工段,简称熬糖段。溶化称为化糖,蒸发称为熬糖。

(1)化糖

化糖即用水把白砂糖、淀粉糖浆溶化成糖液,可以通过加热促进溶解。

我们需要了解白砂糖的溶解度,由此确定加水量和加热温度,并留有余量。

所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2)熬糖

熬糖,也称为熬煮,是糖液的蒸发、浓缩过程。硬糖是经高温熬煮而成的糖果,干固物含量很高,约在97%以上。

在排除多余水分的同时,糖液始终处于高温状态下,物质内部的分子产生比较剧烈的运动。因此在熬糖过程中,特别在熬糖的后期,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若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次品和废品,并影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这里,需要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火色。火,通常指火力;色,通常指颜色、色彩。火色,通常称为火候,指情况、时机。

火候,是烹调领域的专用词,它是指菜肴在烹调过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火候是烹调技术的关键环节。烹调时,一方面要从燃烧烈度鉴别火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根据原料性质掌握成熟时间的长短。两者统一,才能使菜肴烹调达到标准。有好的原料、辅料、刀工,如果火候不够,菜肴不能入味,甚至半生不熟;若过火,就不能使菜肴鲜嫩爽滑,甚至会糊焦。

在熬糖过程中,通常不用“火候”这个词,而用火色,以此判断熬糖的操作是否到位。通常说:看火色,拿稳火色。这种说法存在于民间,也有人说它是方言,文献中很少提到它。

我们认为,火色是熬煮过程中火力(蒸汽压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物料在受热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其实质主要是熬煮给糖液所带来的品质变化,一是水分的变化,二是色香味的变化。

① 水分的变化 在硬糖制作过程中,随着糖液熬煮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这是由水分蒸发造成的。当熬煮时间比较短、温度比较低时,糖液中的水分没有充分蒸发,糖的硬度和脆度都比较小;随着熬煮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水分蒸发充分,糖的硬度和脆度都随之增加。如表2-1所示,它是熬糖的原理。

表2-1 蔗糖溶液沸点温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② 色香味的变化 随着熬制温度的升高及熬制时间的延长,糖液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减少,硬度与脆度都有所增加;糖液的转化也不断加快,产生许多小分子物质。但熬制时间太长,糖类发生严重的焦糖化反应,会产生一些深色物质,使糖果颜色加深,影响感官品质。

因此,熬糖方式的进步大多集中于改变熬糖的温度和时间,以利于糖果品质的改善和提高。

三、塑性与成型

通过前面的化糖、熬糖,再通过蒸发除去绝大部分水分(溶剂)之后,留下被溶物,它呈流体状态时称为糖液,呈半流体的软体状态时称为糖膏或糖坯。它需要通过成型加工制成糖粒。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如下三个概念。

① 塑性 指在外力作用下,糖膏能发生变形的能力。

② 塑性区 因为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糖膏产生变形的区域。

③ 塑性加工 糖膏在外力(通常是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组织,从而形成产品的过程。

硬糖是无定形结构,没有固定的熔点。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变软、开始流动,最后完全变成液体;反之,随着温度降低,熔化后的无定形糖体也是逐渐过渡到固态。

硬糖在70℃以上从固态逐渐熔化为半固态的可塑性糖体,在100℃以上逐渐变为黏度较高的糖膏,在150℃以上又转变为流动性很大的液体。

这就是硬糖冷却、成型的工艺设计依据。

四、保护好品质

保护品质是指要保证产品在原料、加工、成品过程中的品质,避免错误、失误出现。

1.原料

重点关注香精及其加入。香精分为水质、油质、水油两用及乳化、粉末类,硬糖应选择油质香精,并掌握好添加香精时糖膏的温度。加香精时温度太高,会使香气成分挥发;而加香精时温度太低,糖膏黏度太高,二者不易调和均匀。一般将糖膏冷却至90~110℃时加入香精香料,以防香精挥发或调和不均,并根据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来确定香精的用量。

2.加工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应需要高度重视。例如,焦香化反应只有焦香糖果需要,其他糖果通常不需要,就要坚决杜绝,以免糖果产生杂味、杂色。

3.成品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返砂、发烊,关注的指标是还原糖。

(1)返砂、发烊

硬糖糖浆是一种由过饱和的、过冷的白砂糖和其他糖类形成的溶液,因而处于非晶形状态或称玻璃态。当白砂糖从溶液析出时形成糖的结晶或晶粒,即返砂现象。白砂糖极易结晶,仅用白砂糖很难制成硬糖,因此在硬糖的配方中包括抑制结晶的配料——淀粉糖浆或麦芽糖浆。

淀粉糖浆的成分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还原糖起到了阻止白砂糖再结晶的作用,但它同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如果还原糖含量过高,糖体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糖体表面容易发黏、浑浊,甚至溶化,失去原有的光泽及固有的清晰外形,这种现象称为“发烊”。

发烊的产品,如果受外界空气骤然干燥的影响,一部分被糖果吸收的水分又会重新失去,向空气扩散,糖果表面原来开始溶化的糖分又发生结晶而析出,在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砂层,返砂的过程由表及里反复进行,直到糖粒全部返砂为止。

(2)还原糖

还原糖是能使碱性菲林溶液中的铜盐得到电子从而被还原的糖类。具有还原性的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以及由蔗糖转化而来的转化糖。

在硬糖的化学组成中,还原糖是重要的组成与控制指标,一般含量为12%~29%。这是配方设计的指标。 r6DUmV8y81I2a66bR4UAOyUVyhM6eliKVI4vTexjPazvkGHZtggEB+5nxsfn1R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