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桃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果树,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桃果肉细腻多汁,风味芳香,营养丰富,广为人们喜爱。桃起源于我国西南山谷地区,随着河流和古人类的迁徙而传播。桃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南起广东、台湾,北至吉林延边,西到新疆于田,西南至西藏拉萨,各地皆有不同品种的栽培。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桃栽培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江苏、上海和浙江是水蜜桃和水蜜型蟠桃的发祥地,早在明清时期,‘上海水蜜’即享誉国内外;20世纪20年代初无锡桃产区,因交通便利,迅速发展成为继山东肥城、河北深州、浙江奉化之后的第四大产区,其水蜜桃品种从起初的‘小红花’、‘大红花’逐渐发展成耐贮、果大、味美的‘白花水蜜’。浙江‘玉露水蜜’、‘企园水蜜’、‘陈圃蟠桃’、‘嘉庆蟠桃’也均与上海水蜜桃有渊源关系,无锡的‘红花水蜜’品种经多方调查证实,系20世纪20年代初由浙江引入的‘奉化玉露’。

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湿热,水蜜桃久负盛名,而蟠桃更是桃中珍品,素以易融多汁、香味浓郁著称。硬肉桃栽培渐少,零星分布在偏远地区。城市近郊的早熟水蜜桃品种发展较快,同时罐藏黄桃已大面积成片种植,成为食品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目前,长江三角洲桃产业在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品种也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已初见端倪,果实的大小、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商品果率都有大幅度提升。观光桃园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可观,展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长三角地区东濒大海,内临湖泊,河汊众多,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春季低温多雨,春夏之际雨量充沛且空气湿度大,气候温暖,属于典型的夏湿带气候,园林树木种类丰富。所有这些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植物布局都使长三角地区桃病虫害的种类、为害情况与南北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并决定了对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施药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危害桃的害虫有150余种,病害百余种。但在长三角桃园生产中的主要靶标病虫害约有20余种。

桃是世界性大宗果品,桃树栽培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栽培管理中,病虫害的危害造成果树生长衰弱,树体伤亡,减产和果品质量低劣,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更好地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桃产业的发展,对生产中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是关键问题,在多年科研成果和推广实战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实践经验,我们编写了此书。

编著者
2015年8月 09r30DLMm80xzBkl0rucdWPi9vBAC5WsiCgKBkSaWIR2TEBXVdkYKWjt2uXM2z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