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其他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要点

(一)桃褐斑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各桃树栽培区均有分布,可引起桃叶穿孔脱落和导致枝梢枯死。该病除危害桃树外,也可侵害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1.危害症状

桃褐斑穿孔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新梢和果实。叶片感病时,叶的正反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约1~4mm,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斑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导致落叶。枝梢和果实感病时,可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的病斑,天气潮湿时有灰色霉状物产生(图1-8)。

图1-8 桃褐斑穿孔

2.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中的核果尾孢菌。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长,橄榄色,不分枝,直立或弯曲。分生孢子细长,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弯,3~12个分隔。

3.流行规律

桃褐斑穿孔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枝和果实。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4.防治方法

(1)落花后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10天1次,共喷3~4次。

(2)结束冬季修剪后,彻底剪除橘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

(二)桃根结线虫病

桃根结线虫病又叫桃根瘤线虫病,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根部病害,除危害桃树外,还可侵害苹果、核桃、柑橘、花生等木本植物和农作物。

1.危害症状

根部形成根瘤,开始较小,直径约0.3cm,白色至黄白色,以后扩大,但很少超过1.27cm。瘤呈节结状或鸡爪状,黄褐色、表面粗糙,易腐败。发病植株的根较健康植株的根短,侧根和须很少,发育差,直接影响寄主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根结线虫种类的鉴定,需要检查瘤上的雌成虫。由根结线虫危害引起的小瘤与根癌细菌引起的瘤颇相似,但根结线虫为害时不产生较大的根颈瘤和大根瘤。重病株抽梢少,梢短而纤细,叶片黄瘦,缺乏生机,似缺肥状,果小而少,肉硬。

2.病原

根结线虫病害的病原物为根结属的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中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2号生理小种。两性成虫异形,雄虫线形,雌虫梨形或球形。

3.流行规律

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或雌虫当年产的卵不孵化,留在卵囊中随同病根留在土中越冬。第2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或越冬幼虫伺机由根冠部位侵入寄主的幼根。2龄幼虫在根结内生活,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尾后或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于胶质卵囊中。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2龄幼虫破壳而出,离开植物体到土中,进行再次侵染或在土中越冬。田间主要通过病土、病苗和灌溉水传播,农事操作及农具携带也能传播。地势高而干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土壤易发病,土壤温度高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期限愈长为害愈严重。

4.防治方法

(1)不从疫区调运苗木,实行轮作,间隔2~3年。选用抗性砧木。

(2)利用生防制剂防治线虫,如用紫色拟青霉菌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

(3)播种前7天土壤用80%二氯异丙醚乳油75~100kg/hm 2 (1hm 2 =10 4 m 2 ),或棉隆(垄鑫)熏蒸或土壤处理。

(三)桃树腐烂病

桃树腐烂病又名干枯病、胴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桃树、樱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

1.危害症状

果树腐烂病主要为害桃树主干、主枝、侧枝,有时也为害主根基部。发病部位多在枝干向阳面及枝杈处。一年中春、秋两季为腐烂病高发期,尤其是4~6月份。发病初期病部稍隆起,呈水浸状,外部可见米粒大的流胶,按之下陷,轮廓呈长椭圆形;病部初为淡黄色,渐变为褐色、棕褐色或黑色;胶点下病组织呈黄褐色湿润腐烂,病组织松软、糟烂,腐烂皮层有酒糟味。后期腐烂组织干缩凹陷,表面产生灰褐色钉头状突起,如撕开表皮,可见许多似弹球状黑色突起,表面产生小黑点,潮湿条件下小黑点上可溢出橘黄色丝状孢子角。当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即造成枝干枯死甚至全树死亡(图1-9)。

图1-9 桃树腐烂病危害树干

2.病原

桃树腐烂病病原为核果黑腐皮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壳囊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流行规律

桃树腐烂病是一种典型的侵染性病菌,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寄主的伤口侵入,也可通过皮孔侵入,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是冻害造成的伤口,此外,剪锯口、虫害、雹灾、日烧等也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通常果树进入结果期后,腐烂病开始发生,并造成流胶现象。随着树龄的增加和产量的不断提高,腐烂病会逐年增多,在正常管理情况下,树体负载量是导致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连年结果,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养分供给不足,必然招致腐烂病的发生。经实际调查,枝条含水量80%~100%时病斑扩展缓慢,枝条含水量67%时病斑扩展迅速。此外,中晚熟品种发病重,早熟品种发病轻。

冻伤和管理粗放是诱发桃树腐烂病的重要原因,如果冬季寒冷,春节温度骤升,天气潮湿会导致腐烂病的重发生。秋雨多的年份,也会导致腐烂病的大发生。施肥浇水不当、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缺少有机肥、偏施氮肥、虫害发生重、结果过多、枝干日灼、树势衰弱的果园,均会加重桃树腐烂病的发生。

4.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 营养不足,树势衰弱。应针对性地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留果,加强管理。

(2)刮治病班 从2~3月份起应经常检查桃树枝干,如发现病斑,应及时刮治。细心并彻底的刮除变色病皮,然后涂抹消毒剂和保护剂。彻底刮除病皮是防治成功的关键措施。

(3)保护剪口 冬季修剪后保护剪口,防止病菌侵染。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处理,减少侵染来源。

(4)化学防治 对老病斑或大病斑,先用利刃在病部上纵向割划数行,各行间每隔0.5cm左右,所割划的范围应超出病斑1cm左右,然后涂50%多菌灵WP 50~100倍液,或70%百菌清WP 50~100倍液。隔7~10天再涂1~2次。

(四)桃煤污病

桃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属于桃树中相对常见的表面滋生性病害。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果实和枝梢。发病初期,开始在叶片正面产生灰褐色污斑,以后逐渐侵染果实和枝梢。后期病情严重时,被害叶片完全失去本色并脱落,果实表面则布满黑色煤烟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桃树提早落叶(图1-10)。

图1-10 桃煤污病发病果实

2.病原

由多种真菌引起。主要有多主枝孢、大孢枝孢、链格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流行规律

煤污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或在土壤内及植物残体上越过休眠期,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蚜虫、介壳虫、粉虱等传播蔓延,湿度大、通风透光差以及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多的桃园往往发病重。荫蔽、湿度大的桃园或梅雨季节易发病。因其繁殖量大,产生的排泄物多,且直接附着在果实表面,形成煤污状残留用清水难以清洗。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改变桃园小气候,增加桃园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及介壳虫。对于零星栽植的桃园可在严冬年份晚喷清水于树干,结冰后早晨用机械法把冰层振落,蚧壳虫也随之脱落。

(2)药剂防治 11月份落叶后喷2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能最大限度地消灭蚧壳虫以及其他越冬的病虫害。生长季零星发生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抗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2次。 jDMJu1qovAsadRYiRbdOCXZ1CAyReBdmbjAPriDVEsjhXlC+Hdvy/9naxJsbVA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