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体质测试与评价

【学习目标及要求】

1.了解体质的意义。

2.掌握体质测量的指标。

3.了解国民体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4.了解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步骤。

5.学会身体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的测试方法。

6.学会测量身高、体重和肢体长度的方法,了解这些指标与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关系。

7.学会解释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台阶指数的含义。

8.学会台阶试验的评价方法。

9.了解肺活量、胸围和呼吸差之间的关系。

10.熟悉并掌握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健康诸因素。

第一节 体质概述

一、体质的意义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与变异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一)理想体质

理想体质是指人体具有的良好质量,它是在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达到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智力以及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相对良好的状态。达到理想体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主要标志是:

(1)生活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

(2)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3)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

(4)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

(二)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遗传

遗传是人体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有重大影响。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明,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亲代把自己的特征传给子代的过程,就是子代从亲体得到一定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从而得到和亲代相同的一定的遗传性状。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受遗传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还有些身体素质(如速度)和运动能力,与遗传也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事实说明,人的体质是受遗传影响的。

但是,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的环境条件。

2.营养

在后天的环境中,影响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例如:物质生活条件、劳动条件、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生态平衡和气候等。其中,营养状况是影响体质强弱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在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阶段,适当的营养,对大脑及其他器官、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3.身体锻炼

人体形态、功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都是有很大潜力的。通过科学的身体锻炼,其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工作效率,以至延年益寿。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身体锻炼对增强体质的显著效果。

二、体质测量的指标

体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测量和评价体质应是综合的、多指标的。

(一)体质测量指标的选择

要选择适宜的体质测量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测量指标需具备较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每个个体的体质基本状况。

(2)测量指标应适合受试者的能力,要既能反映年龄、性别特征,又使之趋于一致且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纵向追踪和横向比较研究。

(3)测量指标应能被准确测定,并可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做定量描述,便于记录和统计。

(4)测量指标的选择应符合国情,同时也尽可能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以利于研究和比较。

(5)测量指标要少而精,测试要简易可行。

(二)常用的体质测量指标(表2-1)

表2-1 常用的体质测量指标

从表2-1所示的几组综合评价指标的结构和内容看,几组指标中皆未能包括反映心理发育水平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指标,这是因为,目前对这两类指标尚无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另外,综合评价指标中各类指标数量不等,素质指标适当多些,这反映了一种合理的、积极的评价观念。因为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体质强弱密切相关。

第二节 体质测量的评价体系

一、国民体质评价体系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中指出:“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

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曾多次有计划地组织过对我国学生和国民的体质调查,如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等。

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建立的意义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增强国民体质及民族的优生、优育、优教提供科学依据,它是关系子孙后代身体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

(2)通过对国民体质的科学监测、评价与反馈,有利于提高全民健身和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3)为政府有关部门(工业、农业、国防、体育、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国家统计局提供有关体育事业发展的数据。

(4)为国民经济有关行业(如轻工、服装、人身保险和医疗保健等)及各社会发展和国民体质研究领域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

(5)为检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效果及对其进行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及技术保障。

三、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

(一)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我国建立了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四个不同人群体质监测网点的布局,并且建立了体质监测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制定了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表2-2、表2-3)。具体的评价标准分性别、分人群、分年龄、分指标制定。

表2-2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对象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注:表中数据摘自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表2-3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指标体系

注:表中数据摘自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社会体育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些监测指标对指导对象的体质进行监测,并利用全国国民体质的综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为了解指导对象的体质状况和检验增强体质的效果提供依据。

(二)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网络结构

1.国家体育总局宏观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群体司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监测工作的宏观管理。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负责监测工作的业务管理。

2.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立

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重庆18个(区、市)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科研或教学单位建立省(区、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该中心拥有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员,其中一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配备必要的体质监测器材和办公仪器,具备体质检测和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承担以下任务。

(1)协助省(区、市)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建立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管理和指导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2)培训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验收、汇总各地、市(直辖市为区、县,下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的数据磁盘,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将汇总的数据磁盘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4)研究、分析本省(区、市)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撰写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3.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建立

每个省(区、市)选择3~6个地、市作为监测片,每个监测片在体育科研或教学单位建立一个地、市(区)级国民监测中心,该中心要拥有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体质监测器材和办公仪器,承担以下任务。

(1)确定国民体质监测点并建立监测站,指导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2)培训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验收、汇总体质监测站报送的体质监测卡片,并将数据录入磁盘,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4)研究、分析本地、市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4.监测点的建立

每个监测片根据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配的监测对象的类别,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监测点,在其所属的工会、体协、医务等部门共同组织与配合下,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体质检测,向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体质监测卡片。体质监测站必须具备以下6个条件。

(1)能够长期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未经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批准,不得撤销。

(2)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样本量比较齐全。

(3)拥有6名以上经培训合格的检测员,掌握检测指标的检测技能。

(4)拥有相对固定、符合检测指标要求的检测场地。

(5)配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设备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的体质检测器材。

(6)体质检测工作中要有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医务监督。

以上布局构成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四级网络,以体质监测任务为中心,通过监测工作使各级监测网络有机地联系并运转起来。

四、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步骤

体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是制定出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然后将个体体质数据对照该标准即可进行评价。

制定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或专家调查法筛选测量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

(2)抽取大样本,通过测量获取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资料。

(3)制定各单项指标评分表,并按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将权重系数隐含在分数中)。

(4)将样本中每个个体各项指标实测值按单项评分表评分,并累加成总分。

(5)对样本总分分布进行正态检验,同时计算总分的平均数。

(6)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体质总分的五级综合评价标准(差、较差、一般、较好、良好)。

例如: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评价中,以体重/身高×1000、肺活量/体重、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为单项指标制定的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见表2-4。

表2-4 中国学生综合体质评价标准 (男生)

注:表中数据摘自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第三节 体质测试项目指标介绍

本节仅以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一、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

1.身高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

通过与体重、其他肢体长度、围度、宽度指标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人体匀称度和体形特点。此外,在计算身体质量指数、评价体格特征、运动素质能力、运动员选材方面,也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2.体重

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和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

一般人的体重与身高有一个大体上的比例,我国男女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105或110)

身高在165cm以下者减100;身高在166~176cm者减105;身高在176~185cm或以上者减110。标准体重±10%均为正常,超过10%~19%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目前此方法已不常用了。

身体质量指数测定:目前广泛应用的体重判断标准是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公式为:

BMI=实际体重(kg)/身高(m) 2

1998年WHO发布了对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1999年针对亚洲人的特点又发布了《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我国肥胖工作组也提出了中国人肥胖症诊断标准的建议。具体标准见表2-5、表2-6。

表2-5 WHO根据BMI对体重的分级以及对伴发病危险性的评估

注:表中数据摘自李红梅.肥胖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临床医生

表2-6 中国肥胖工作组关于体重诊断的建议

注:表中数据摘自李红梅.肥胖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临床医生

利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其特点是简便、实用、易于掌握、与肥胖有很强的相关性、受身高的影响较小。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情况,此方法对于肌肉特别发达(如举重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或水肿的人不适用。

3.胸围

胸围是指人胸廓的最大围度,表示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的发育状况,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另外,还可以配合如体重、身高等指标,作为评价身体形态的指数指标。

4.腰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态,是间接反映人体脂肪状态的简易指标,配合体脂百分率还可以间接评价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

5.臀围

臀围的大小可以反映人体体型特点,同时,保持臀围和腰围的适当比例关系,对成年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以及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腰臀比测定:是预测一个人是否肥胖及是否面临患心脏病风险的较佳方法,比普遍使用的测量身体质量指数的方法还要准确。

计算公式为: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

理想的腰臀比例为:女性,在0.67~0.80;男性,在0.85~0.95。

6.肩宽

反映人上体骨架的发育状况及肩部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营养状况,在评价身体形态和运动员选材上有着重要意义。

7.四肢围度

反映四肢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状况,配合肌肉收缩和放松时的围度差,可反映四肢肌肉收缩能力和脂肪在四肢皮下的分布情况;配合四肢的力量情况,可反映四肢肌肉的相对力量。

二、生理功能指标的测试

1.安静脉搏

脉搏直接反映心率数值,即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在60~100次/min。在成年人中,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脉搏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可行的指标,对早期发现人体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安静血压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管腔内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的血压范围是: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90~120mmHg。

一般说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而脉压差则反映动脉管壁的弹性。为此,血压的测试是检查和评价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成年人体质状况和衡量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3.肺活量

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通气功能的简易指标。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包括胸廓的扩张能力,可以间接反映人体的换气能力和运动潜能,是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功能指标。

4.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又称哈佛台阶试验(Harvard step test),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定量负荷实验,同时测试人的耐力水平。通过测试人进行定量的负荷后心率的恢复情况,来对人的心血管系统进行简单的评价。

哈佛台阶试验测试时要求受试者以30次/min在固定高度的台阶上上下,持续运动5min。负荷后测定第2min、3min、5min的前30s脉搏数,然后按下列公式求得台阶指数:

受试者可根据实际完成的运动持续时间,从哈佛台阶试验指数表(表2-7)查得指数值。

表2-7 哈佛台阶试验指数表

注:表中数据摘自张钧主编.体育康复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台阶指数的评定标准为:哈佛指数<55差,哈佛指数介于55~64为中下,哈佛指数介于65~79为中上,哈佛指数介于80~90为良,哈佛指数>90为优。

三、运动素质指标的测试

1.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试静止状态下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2.握力

握力主要测试前臂及手部肌肉的绝对力量。

3.纵跳

主要通过纵跳高度的测试,反映下肢的弹跳力、爆发力,另外,对人体上下肢和腰腹部的协同用力情况也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4.闭眼单足立

主要用于检查在没有视觉的帮助下,靠本体感受器维持人体平衡的能力,也可以评价位置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的协调能力、本体感受神经出现疲劳的快慢。

5.俯卧撑

主要测试人体上臂、肩带、胸部肌肉的力量。由于在做的过程中人的躯干始终保持一直线,因此可以间接反映人体腰腹部肌肉持续收缩的耐力水平。

6.一分钟仰卧起坐

主要反映受试者腰腹部肌群力量,包括爆发力和耐力水平。

7.选择反应时

测试和评价受试者的简单反应和综合反应能力。反映人体从视觉上获得信息、传回大脑,经过综合处理后传到肌肉、由肌肉作出最后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可评价人体神经传导速度的快慢及大脑处理信息的快慢。

8.10m×4往返跑

主要测试人体移动的速度和灵敏性。反映人体快速起动,快速停止并转身再起动的能力,评价人体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值得提出的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身体素质测试应包括50m跑(min、s)、立定跳远(cm)、男生引体向上(次数)、女生1min仰卧起坐(次数)。在大学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m跑时,都要做以下几种记录,即记录跑前安静时的心率、跑前准备活动结束时心率和跑后即刻、跑后1min、2min、3min、5min、7min、9min的心率,以监测该学生的心脏功能。

第四节 现代健康观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英文health源于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词汇,其主要含义是安全的、完善的、结实的。

健康的概念具有动态特征,受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健康概念的沿革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远古时代,由于受本体疾病观的影响,认为健康是由鬼神主宰的,即人的健康是由鬼神决定的,人类无力抗争,特别是传染病的几次大流行更加剧了人们的这种认识。这种健康概念既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因素,又看不到其社会性因素。

19世纪末,自然科学疾病观形成雏形,认为疾病是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个时代认为健康就是保持病原微生物、人体和环境(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这种健康概念只涵盖了自然因素,忽视了疾病的多元病因。

20世纪初,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的日趋成熟和社会生态学观点的提出,人们认识到疾病病因的复杂性(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后天获得性、心理因素等),特别是认识到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健康的概念延伸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人行为,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协调发展的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健康即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更加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健康是人的发展的基本目标。

1989年WHO又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二、健康的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与以往的健康观相比有以下特点:

(1)它指向健康而不是指向疾病,其内涵扩大了;

(2)它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突破了医学的界限,医学研究的范围不能涵盖人类所有的健康问题,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人类知识的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健康,还包含群体健康(社会健康);

(4)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观。

三、健康的标志与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其中(1)、(2)、(4)的界定都是不确定的,受主观、客观、自然和社会等条件的影响,机体健康的阈值指标比较容易确定,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阈值由于受主观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难于确定。健康与非健康的定性测定相对较容易,但定量测定较难。

(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机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部分,具体可用“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衡量。

1.“五快”

(1)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2.“三良好”

(1)良好的个性人格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四、健康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健康进行分类,以便于科学研究和实践。

(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没有检查出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

2.心理健康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3.社会适应健康

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可以从5个方面的作用和活动类型来定义:

(1)与家庭与亲属的关系 与家庭成员的接触、参与家庭活动的数量和热情、与家庭成员及亲属的亲密程度、性爱的程度等都是社会安宁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作与学习 完成本职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的能力和水平,从工作中和求得知识中得到满足的程度,与同事、同学相互关照的程度等。

(3)和熟人、朋友之间的活动、交往的程度 这一程度包括是否可以达到暴露亲密的感情、坦白自己的秘密和隐私、寻求援助、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日常事务等。

(4)社团活动 参加或从属各种社会的体育娱乐俱乐部、协会、社会组织、宗教团体、政治和公民组织等。

(5)其他社会活动 参加体育活动、舞蹈、游戏、戏剧仪式、礼仪活动、音乐演奏活动和到动物园、美术馆、博物馆等。

(二)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可以将健康分为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个体健康是指个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个体健康是评价个人生存质量的最基本指标。人群健康是指不同地域或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人群健康对制定健康政策、评定国家或地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非常重要。人群健康是以个体健康为基础的,个体健康的提高能促进整体健康的水平。

(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根据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将健康分为第一状态(健康状态)、第二状态(疾病状态)和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目前,流行于世界的健康评估法是一种名为“MDI健康评估”的方法。它具体是通过逐一检测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依次排列为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脑卒中预报、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肢体损伤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项目,根据被测人实际检测项逐项打分,最终得出总评分。

MDI健康评估的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对健康的定义,通过世界性普查得出的结果是:85分以上为第一状态(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第二状态(疾病状态);70~85分为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

全世界的普查结果显示,健康评估分值在85分以上的第一状态人约为5%,70分以下患者约为20%,第三状态者则为70%以上。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亚健康状态的内涵、成因和防治策略的研究成果都将丰富人类健康概念的内涵,也是健康内含研究的重点。

五、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非常多。1974年,加拿大Mac Lalonde用更为广泛的“健康领域概念”替代传统认为“所有的健康改善都源自医学”的狭隘观点,提出把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归纳为4大类: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和卫生服务的获得性。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关注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更加注重社会、物质、经济和政治的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人们认识到,健康的决定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至少可以分为7大类(表2-8)。

表2-8 健康的决定因素

注:表中资料来源于傅华.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从表2-8中可以看出,健康问题已经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综合问题,从侧面可以折射出健康因素遍布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体质?什么是理想体质?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选择合适的体质测量指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3.简述制定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步骤。

4.说明成年人体质测量项目中每一指标的测量意义。

5.体脂的多少与营养和发育有何关系?怎样用简单的测量方法判断体脂的多少?

6.学会测量身高、体重和肢体长度的方法。请谈谈这些指标与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关系。

7.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可以派生出哪些指数?这些指数在评价生长发育方面有何意义?

8.按照台阶试验的方法测量自己或同学的台阶指数,判断心脏功能的优劣。

9.用肺量计测量自己或同学的肺活量、胸围和呼吸差,讨论肺活量与胸围、呼吸差之间的关系。

10.最大吸氧量的高低与人体的什么运动能力关系最大?

11.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

12.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3.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akAMe3HOzdr2dl8/PdO06gEqsKqH/rkceBnsSckDmNrYoSFVFXlmuVIaR2+Sn6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