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殿会议
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十月,前秦王苻坚在长安太极殿会见群臣,商议伐晋。苻坚认为现在四方已大体平定,现在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前秦可以调集97万军队前去征讨。但是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大大多于赞同的。等到退朝的时候,群臣们都出去了,苻坚唯独留下了弟弟阳平公苻融。苻坚对苻融说:“自古以来干大事,最怕众说纷纭,真正决策的不过一两人。这伐晋的事,还是我们两个人来决定。”苻融说:“据微臣之见,如今讨伐晋朝有三难,第一,晋主贤明,朝臣有桓温、谢安尽心辅佐,政治清明,上下团结;第二,我军连年征战,兵疲将倦,有畏敌厌战的情绪;第三,也是我最担心的,那些被我们俘虏过来的鲜卑、羌族是我们的仇敌,对我们怀有二心。王猛临终时曾忠告陛下切不可伐晋。我的话陛下听不进,但陛下把王猛比做孔明,难道他的话也不愿意听吗?”苻坚很不高兴,对苻融说:“连你都这样说,我还跟谁讨论天下大事!”他自负地认为比较双方的势力,以前秦的力量攻打晋朝,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容易。鲜卑人冠军将军慕容垂心怀叵测,迎合苻坚的意图,支持他伐晋,苻坚十分高兴,还是决定征伐东晋。
前秦大军出发
2.出兵伐晋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七月,前秦王苻坚决定大举入侵东晋,下令平民百姓每十个成年人当中选一个人充军;凡是年龄在20岁以下的富家子弟,一律授予羽林郎的官职。八月,苻坚派遣苻融统率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兵、骑兵二十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率领益州和梁州的军队。苻坚亲自率领六十多万步兵,二十七万骑兵从长安出发,旌旗战鼓遥遥相望,绵延千里。苻坚的伐晋,所靠的就是兵多。既然“多而不精”,就一定“多而不整”,这本是兵家所忌的。
九月,苻坚的八十多万大军抵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凉州的军队也到达成阳,蜀地的军队顺着长江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到达彭城,前秦的军队、战舰水陆并进,从四面八方地包抄过来,大有一口吞下晋朝的气势。苻融的前锋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任命谢安担任征虏将军,统领诸军,谢玄担任前锋,与辅国将军谢琰等人的士兵共八万人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胡彬受命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江州刺史桓冲率十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敌军顺江东下。
苻坚之弟苻融率前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今寿县)。与此同时,前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安陆)。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这时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渡淝水东进,到达洛涧(今安徽怀远西南洛水入淮处),在洛口设置木栅,截断淮河交通,阻止东晋援军。这样使退守硖石的东晋水军胡彬部队又陷入了困境。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前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八千骑兵兼程赶到寿阳,直接指挥前线作战。
谢石等率部到洛涧以东二十五里处。听到寿阳失守,苻坚已在寿阳城内的消息,便不敢继续前进,企图坚守阵地。正在这时,苻坚派遣攻陷襄阳时俘获的晋将朱序到晋营中去劝降谢石。这位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朱序在当初襄阳陷落被活捉,后来他还曾经逃跑并躲到一个人家里,只是那个人因他受了连累被苻坚走,朱序为了救人才回去自首。所以这种行径也得到苻坚见的欣赏并让他当了尚书。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前秦军的情况。他分析前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现在前秦军不过三十万人马,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应趁前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前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建议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首先击溃洛涧西岸的前秦军前锋梁成部队。
11月,谢玄派遣勇将刘牢之率“北府兵”精兵五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前秦将梁成率部五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前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夜袭前秦军。前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梁成及其弟梁云及弋阳太守王咏均被杀死。刘牢之继而占据渡口,断其归路。梁成残部在溃退中又被晋军歼灭一万五千人。这次战斗,刘牢之所率的北府兵战胜了十倍于己的前秦军,称为洛涧大捷,这一仗对全局影响很大,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胜利,不仅给了前秦军一个下马威,大挫了敌人的锐气,也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开始扭转了战局。
洛涧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前秦军对淮河的封锁,胡彬水军被包围的威胁也已解除。晋军乘胜水陆并进,展开了全线反攻,主力挺进到了淝水东岸(寿阳东北瓦埠湖至淮水的一段)。
1.过程
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淝水是安徽寿县古城旁,位于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淝水又叫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晋军在前进到淝水东岸时,前秦军沿淝水西岸已经布阵,与晋军隔水对峙。这种情况如果拖下去,前秦军各路大军到齐,晋军就难以应付。谢玄利用苻坚骄傲轻敌的弱点,亲自写了一封战书,派使者送给前秦军前锋主将苻融,要求前秦军在淝水西岸让出一片战场来,以便晋军渡水决战。
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晋军渡河渡到一半,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一定可以取胜。苻融也认为可以。苻坚武断地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通知了晋使者,约定好时间,让谢玄率兵渡水,双方进行决战。
按约定的时间,前秦军奉命后撤。前秦军中被迫征调来的汉族士兵和被奴役的各族人民,本来就不愿意替氐族贵族卖命,一听到撤退命令,马上趁机奔逃,队伍大乱。这时朱序在前秦军阵后大喊:“前秦军败了!前秦军败了!”前秦军后方部队信以为真,转身争相逃命,溃不成军。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死于乱军之中。前秦军失去了指挥,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形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谢玄带领突击部队乘机抢渡淝水,追杀前秦军,大队晋军也随后渡水猛追猛打。前秦军早已指挥不灵。蹲在寿阳城里的苻坚见到大势已去,吓得不敢停留,慌忙骑上战马逃命。
淝水之战形势图
溃退的前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前秦兵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与此同时,其余各路前秦军皆溃败,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十余万。
淝水之战是关系晋秦存亡的决定性战役,北府兵在这场意义重大的会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原因分析
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根本原因则是内部问题。虽然兵力数量表面上看起来庞大,但是庞大的数量并不意味着强大。这支庞大的军队战斗力不强的原因很多。从兵源上来说,很多人是强制而来的,出发前是按照十丁抽一丁强征了大量民众,强制而来的军队民心不满,战斗力薄弱。再加上是战前才匆匆拼凑起来的,可以想见战斗素质。这些新兵在战场上没见过战争,未战先怯者应该非常多,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他们紧绷的神经造成大的恐慌。在淝水之战中,主要就是自己的惊慌打败了自己。此外,这是一支多民族联军,内部士兵难于沟通,根本就不是一个整体,相当机械地站在那里。很多士兵心怀不满,早就想溜,给了机会当然要跑。这样的军队如何能胜?
前秦战败的其他原因还有:苻坚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方陷入被动地位。
秦晋淝水之战示意图
晋军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东晋代表汉族人民利益而反抗种族奴役,因而赢得了师出有名的政治号召力,取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同仇敌忾,士气旺盛。当时东晋统治阶级内部,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矛盾也暂时缓和了。在有经验的政治家谢安等人领导下,东晋朝廷的高级文武官员团结一致,形成了“同心同德二戎衣”、上下一致抗敌的形势。这对于打败前秦的进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他因素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朱序身在前秦军心在东晋,对两次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战争影响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七十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种少数民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东晋继续延续了数十年统治,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