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文化胜景: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指的是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曲曲弯弯的水溪或小河旁聚会,用一种带耳的漆器酒杯(叫作羽觞)盛满酒,任其在曲溪中漂荡,溪水潺潺流动,人们顺溪而坐,当酒杯停留在谁的座旁,就将此杯中的酒尽数饮下,并即席作诗。这是一种借饮酒赋诗用来取乐的文人雅兴。

这种活动在先秦时代已经盛行,是老百姓在一年开春后的三月上巳日(月初)到水边嬉戏沐浴,用来消除所有不祥的一种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将这称为修禊,也可以被叫作春禊。到了曹魏时期,有人把这种民间的修禊活动,推广到了宫廷,而且将时间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在洛阳的华林园内,是中国最早出现举办修禊活动的场所,见图1-2所示。

西晋时期,有一个官僚富商石崇(249~300年)在他洛阳的金谷园中修建了设施,举行过与曲水流觞相似的活动。石崇和众宾客在涧中,游宴了一天一夜,不时地更换座位席,登高处欣赏。在此种环境中赋诗,有人做不出诗来就罚饮酒一杯。在溪涧园林中,作游乐以及饮宴的文化活动,也为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一种诗境。石崇的《金谷诗叙》实际上是50余年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前奏。足见曲水流觞的举动,在王羲之之前已经能够追见其雏形。

图1-2 修禊活动的场所

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要数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由大书法家、文人官僚王羲之在他任职期间的绍兴兰亭,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雅士们的邀宴,以曲水流觞及时行乐,最后由王羲之把这被邀的42人所作的诗篇,大约有31首汇集成书,王羲之就此聚会的情景作了一篇非常精彩的序文,名叫《兰亭序》,而传为千古美谈。在这里,不妨引用其中精彩段落,能够更形象地认识曲水流觞这种水边文化活动的意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历经千百年的变化,如今那种在大自然中的曲水流觞活动,只能从绍兴兰亭看到后人仿建的痕迹。很大一部分是从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流杯亭的形式,像是北京故宫乾隆花园的禊赏亭、恭王府的枕秋亭、中南海的流水音、潭柘寺的琅玕亭、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流杯亭等。这些流杯亭的面积也仅仅是数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而曲水也变成了宽不过十到数十厘米的小水沟,这样小的空间,也仅仅能容纳三五知己活动,是很难和当年王羲之的流觞活动相比较的,所以今日所见的流杯亭仅仅是晋代曲水流觞活动的缩影或象征,见图1-3所示。

总而言之,曲水流觞是由最初民间的修禊活动,发展变成后来的一种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从大自然中借鉴而来的人工建筑群,它具有作诗饮乐的功能,不过今日的曲水流觞最好还是返回到具有“窑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山水空间,有诗兴、有酒乐、再添加些丝竹管弦的声音,创造出那种古境深幽,游目骋怀的文雅乐趣,而这样的场所,便是园林。所以,曲水流觞属于中国风景园林理水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理水艺术和文学情趣,也为我们今后创造园林理水的文化特点提供了富有趣味的启发,为开拓园林理水的新文化设置,保存了一份可贵且特别的丰富遗产。

图1-3 曲水流觞 kFdNP/Kzp3uEvbr4P0+RRDETMjrOt+qzhzUSTYutAI48j00wRyXVaDOAW1PE8c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