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水景的诗情画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在广阔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里,一直回荡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诗的声浪,流传着极为丰富多彩的美丽诗篇。有的描绘细腻,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浅显诙谐,有的寓意深远……都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异彩纷呈的文化心态。而这种文化通过楹联匾额以及文化活动与设施,渗入到以山水为基本要素的山水景中来,而水景的创作也是习以为常地以山水诗文作为渊源与蓝本。

唐代诗人王维的《青溪》一诗: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首诗首先是把青溪的环境写出来。青溪长不过百里,随山峰回流,产生了丰富的水趣,溪中的乱石与溪水相撞产生的水声,在两旁绿色的松树林中回荡,又与溪旁的菱角、葭苇相衬映,描写出水与石的交响,色与树的和谐,以及水生植物的漾漾澄澄,最后将自己的心境与水的澹泊糅和在一起,表现出那种闲适心境的极致,写出了大自然中溪水的典型环境,综合了山、水、树、石诸园林要素的综合效果。可以说,它是一首大自然溪水景观的绝唱,为园林水景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明代诗人钟惺的《浣花溪记》中,描述了浣花溪“西折纤秀长曲,可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以及其“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的景观,已在杭州玉泉的海棠溪,曲院风荷的芙蓉溪以及大连动物园的花溪中曲折回环、若有若无的人工溪流中找到了它的倩影。诗人们对山水的描绘与理解是广泛而深厚的,其中许许多多的精彩绝句,被引用到人工的水景中来。如李白形容的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已被引用到桂林漓江饭店的庞大瀑布群中,因而从形象及文化内涵上都赢得了人们的欢迎与肯定。

香港海洋公园海涛馆顶部池中的岸石水涛,最高时可达1m,也颇具诗人孟浩然描述的潮涌“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的韵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景通常都是与山石分不开的,不少诗文总是将山与水连在一起描绘。如韩愈形容桂林漓江为“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苏轼写杭州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刘禹锡画洞庭湖也要将君山带上一笔:“湖光秋色雨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尤其是在中国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水,同样表现出山水相依、相映的景色,具有山高水长,山刚水柔,山俊俏而水秀丽,山如呼啸而水若幽鸣的种种相互衬托的形态与意蕴,也都反映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哲理精神。

幽涧鸣泉是以水命名的画。画面上展示的山与水所占面积差不多,但是远山与水面及其两只带帆的小船所表现的这一部分给观众的感觉是一个广阔的湖面或一条无尽的河流;而在主要的中心画面上,则以两岸的高山参差错落地对置,形成了一条蜿蜒的幽涧,涧是由山谷中流向河流或湖泊中的。画山时,山脚是虚的,以示涧水以及谷底的深邃与乱石,于是就产生了“鸣”泉的联想,恰当地表现出主题。在这里,水因山而形成了涧之幽,又以山而想象出泉之鸣。如果不画出,则涧就难以形成幽与鸣了。故造园林水景和一般的水利工程是完全不同的。

大自然景的产生是如此,诗人画家的描述也是如此,因此在人工理水中,切记不能忘记水的伴是山,没有山也要有石,最好还有各种水草植物相配,这样的水景才更生色。

中国人的哲学概念是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理水亦然。这也算是中国传统水景的一个特色。 VXagxXcFJITwU9190SsUowj7zIOqSde8151lD8eDXkZcwYu7GvHWl/uRF0YjlH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