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测定CCT曲线试验

热/力学模拟机是采用热膨胀法测定CCT曲线的,利用钢在相变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原理来确定钢的转变温度。

2.4.1 试验原理

当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若高温组织及其转变产物具有不同的比体积和膨胀系数,则由于相变引起的体积效应叠加在膨胀曲线上,破坏了膨胀量与温度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热膨胀曲线上所显示的变化点来确定相变温度。

当高温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试件的长度将发生变化,并符合下列关系:

Δ L L V + Δ L T

式中,Δ L 为试样加热或冷却时全膨胀量;Δ L V 为相变体积效应引起的长度变化量; Δ L T 为温度变化引起的长度变化量。

Δ L T = α Δ T α 为金属的热膨胀系数,Δ T 为温度变化量)。对于用Gleeble试验机测试CCT图时,长度是指圆柱体试样的直径。

2.4.2 试验方法

试样尺寸: ϕ (3~10)mm×(80~120)mm;

在Gleeble试验机上按设定的加热速度加热到最高温度[对于一般热处理的CCT图,其最高加热温度为 T max = A c3 +(50~150℃),加热升温时间为120~300s,保温时间为180~300s],保温一定时间后,控制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中用径向位移传感器测定均温区的径向位移(或称膨胀量),参见图2-22、图2-23;根据膨胀量-温度曲线确定不同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点(曲线中的转折点,一般用切线法找出,参见图2-24),并根据各种冷却速度下的硬度值,绘制CCT图。

图2-22 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热

图2-23 CCT测试奥氏体化条件

图2-24 膨胀量-温度实测曲线

实例4:含硼冷锻钢10B21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及组织研究 [5]

10B21钢是一种8.8级较高强度的含硼冷锻钢。传统的8.8级强度的冷锻钢是35K,35K属于中碳钢,在冷锻加工前需要球化退火处理以降低强度。10B21属于低碳钢,可省去球化退火工序以降低成本,冷锻成螺栓后经热处理达到8.8级强度,而硼可提高热处理时的淬透性。为了在10B21钢的热轧控冷后获得稳定的组织和性能,为此钢种的热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需要测定该钢种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检测不同冷却速度时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1)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2-5所示,试样尺寸见图2-25。

表2-5 试验材料10B21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5] 单位:%

图2-25 CCT试样尺寸示意图

(2)试验程序

①10B21钢预定奥氏体化温度为940℃。将试样以10℃/s速度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5min后,分别以速度0.2℃/s,0.5℃/s,1℃/s,2.5℃/s,5℃/s,10℃/s,15℃/s,20℃/s,30℃/s,45℃/s,60℃/s,75℃/s冷却到室温。测定试样膨胀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26所示。

图2-26 静态CCT测定实验热历程 [5]

②将测完的试样经过镶嵌,打磨,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然后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组织形貌。

③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测定各冷却后试样的硬度。

④根据不同冷却速度膨胀曲线上的拐点(切点或极值点),结合金相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不同冷速时的相变温度,并绘制CCT曲线。

(3)试验结果

①转变临界点温度的测定结果

根据加热过程试样的热膨胀情况,确定加热时铁素体→奥氏体的开始温度 A c3 ,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 c1 ;由0.2℃/s连续冷却过程膨胀曲线确定冷却时开始析出铁素体临界点 A r3 ,与析出珠光体临界点 A r1 ,由直接水冷的膨胀曲线可确定 M s 点。测定结果为: A c3 =841℃, A c1 =740℃; A r3 =783℃, A r1 =718℃; M s =416℃。

②各冷却速率下试样的硬度

硬度测试结果如表2-6所示,趋势如图2-27所示。

表2-6 不同冷速的维氏硬度(HV) [5]

图2-27 冷速对冷锻钢10B21硬度的影响 [5]

③CCT曲线的绘制

最终绘制的CCT曲线见图2-28。

图2-28 10B21钢静态CCT曲线 [5]

④连续冷却转变后的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如图2-29和图2-30所示。

图2-29 10B21不同冷速下的光学显微组织 [5]

(a)0.5℃/s铁素体+粒状珠光体;(b)10℃/s铁素体+珠光体;(c)20℃/s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d)30℃/s少量铁素体+贝氏体;(e)45℃/s贝氏体组织+少量马氏体;(f)75℃/s马氏体

图2-30 10B21钢不同冷速下的扫描电镜照片 [5]

(a)0.5℃/s铁素体+粒状珠光体;(b)5℃/s铁素体+珠光体;(c)20℃/s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d)30℃/s少量铁素体+贝氏体;(e)45℃/s贝氏体+少量马氏体;(f)75℃/s马氏体

⑤CCT曲线的应用

a.终轧温度 10B21钢的 A c 3 温度为841℃,亚共析钢的终轧温度应当高于 A c 3 线50~100℃,因此为保证在单相奥氏体区轧制,终轧温度不能低于841℃。

b.吐丝温度 一般控制吐丝温度既保证相变发生在快速冷却之后,又能避免因相变前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吐丝温度应控制在790~810℃。

c.相变区冷却速度 冷锻钢盘条要求有良好的塑性,其理想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粒状珠光体,所以轧制后控制冷却时的冷速应在0.2~1℃/s之间。

d.热处理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 c 3 +(30~50℃),即10B21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在871~891℃。 kAw0HX+NF5+yEBWuV9MKM58R5LZy76ghlWzHIuQ5ocZw1UIJh1wlImS7AsvkRe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