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四、野兔热(土拉杆菌病)

野兔热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啮齿动物中的传染病,也能传染给兔、其他家畜和人。其特征为体温升高,肝、脾脏、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多发性灶性坏死或粟粒状坏死。淋巴结肿大并有针头大干酪样坏死病灶。

【病原】该病原首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拉伦斯地方陶地松鼠中分离出病菌,故称为土拉伦斯杆菌。土拉热弗朗西菌为弗朗西斯菌属成员。革兰染色后,本菌呈现为非常细小的小点状革兰阴性杆菌。在病料中可以看到荚膜,在患病动物的血液内近似球形,在培养基内则有球杆状或丝状,两极着色。本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动物尸体中室温下可生存40天,在禽类脏器中为26~40天,4℃时生存5个半月以上。在病兽毛中能生存35~45天,在织物上72天,在谷物上23天。对热与化学药物敏感,56℃经30分钟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在直射日光下经30分钟死亡。一般消毒药物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在自然界中,啮齿类是本菌的主要携带者,是家畜和人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北半球。自1957年以来,我国的内蒙古、西藏、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有本病的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别当兔群抵抗力降低时易引起大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疾病可从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传入而发生感染。细菌通过排泄物污染饲料、水源和用具,吸血节肢动物如螨、蜱、蝇、蚤、蚊和虱也能进行传播。本菌可在一些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通过叮咬或分泌物感染家兔。这种传播方式使本病可以从患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也可以传染给人。一般人的感染通常是与病兔直接接触所致。

【临床症状】

1.急性型

不表现临床症状,仅有个别的病例于死前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运动失调。2~3天内呈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2.慢性型

发生鼻炎,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1~1.5℃。呈高度消瘦。淋巴结、尤其是体表淋巴结(颌下、颈下和腋下)肿胀发硬。最后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根据病程长短而有些不同。急性死亡的病兔呈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并伴有下述特征性病变:病程较长的病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深红色,可能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干酪样的坏死点;脾脏肿大,呈深红色,色泽发暗,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的粟粒至豌豆大的坏死点;肝脏肿大,并有多发性灶性坏死或粟粒状坏死病灶;肾肿大,并有灰白色粟粒大的坏死点,肺充血并含有块状的实变区。骨髓也可能有坏死病灶。

【诊断】根据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可作出诊断。进行细菌学诊断,采取病变淋巴结、肝、脾作1∶(5~10)稀释,豚鼠皮下或腹腔注射0.5~1.0毫升,一般于4~10天死亡。剖检病变与病兔相同,从病变组织中可分离到土拉伦斯杆菌。如第1次不能得到纯培养,还须再进行2或3次的豚鼠培养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野兔热与伪结核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伪结核病均表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等临床表现以及内脏器官有点状白色病灶等病变。

[不同点]兔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菌引起的兔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盲肠蚓突和圆囊浆膜下有乳脂样结节,有的病例脾脏也有结节,结节内容物为灰白色乳脂样物(病灶起初是由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的,后来则以白细胞为主,因此,病灶和脓肿相似;而结节发生和发展要比结核病快得多,在病的早期即行酪化,因此,最小的结节呈白色,较大的则软化成乳脂状团块,常被结缔组织的包膜所包围);脾肿大,较正常大约5倍,有慢性下痢症状;如将病料培养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者为伪结核耶尔森杆菌。伪结核耶尔森杆菌为革兰阴性,是不抗酸的杆菌。野兔热以体温升高、衰竭、麻痹和淋巴结、脾、肝肿大为主,病变集中于淋巴结等实质器官,如颌下、颈下、腋下和腹股沟等体表淋巴结肿大,鼻腔黏膜发炎。脾、肝肿大充血,上有点状白色病灶,肺充血、肝变。

2.野兔热与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李氏杆菌病均有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不振、鼻腔黏膜发炎、运动失调等临床表现及内脏器官白色坏死灶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李氏杆菌病的病原是李氏杆菌。李氏杆菌灰白色坏死灶主要位于肝、心、肾,同时有脑炎、流产、单核细胞增多等临诊变化。野兔热以淋巴结、脾、肝肿大为主,病变集中于淋巴结等实质器官,如颌下、颈下、腋下和腹股沟等体表淋巴结肿大,鼻腔黏膜发炎;脾、肝肿大充血,上有点状白色病灶,肺充血、肝变。

3.野兔热与兔沙门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兔沙门菌病均有传染性,最急性不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有体温升高、沉郁、腹泻等临床表现及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暗红色,肝脏有小坏死灶等病变。

[不同点]兔沙门菌病的病原为沙门菌;母兔阴户流脓性分泌物,流产;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出血,部分肠黏膜有许多粟粒大淡灰色小结节;淋巴结水肿。

4.野兔热与兔黏液瘤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兔黏液瘤病均有传染性,皮下有肿胀,体温升高(42℃)。

[不同点]兔黏液瘤病的病原为黏液瘤病毒,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口、鼻颔下、肛门、外生殖器黏膜皮肤交界处发生肿瘤,内容物含黏液,内脏出血。

5.野兔热与兔棒状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兔棒状杆菌病均有传染性,皮下脓肿。

[不同点]兔棒状杆菌病病原是棒状杆菌,有变形关节炎;剖检可见肺脏、肾脏有小脓肿;病料新鲜血琼脂培养呈细小β或α溶血。

6.野兔热与脓肿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脓肿体表均有肿胀、化脓。

[不同点]脓肿是因感染或皮注药物而发病,无传染性,化脓不在体表淋巴结,剖检可见肺脏、肾脏无坏死灶。

7.野兔热与连续多头蚴病的鉴别

[相似点]野兔热与连续多头蚴在颈、股等处有肿胀。

[不同点]连续多头蚴病的病原为连续多头蚴,在咬肌、股、肩、背、颈部肌肉中有樱桃大至核桃大肿胀,可移动;剖检可见肌肉中有囊泡。

【防制】

1.预防措施

①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引进兔源,无病兔场防止本病传染在引进兔时应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查,阴性能进入兔场。尤其是严禁从疫区输入家兔。

②消灭鼠类和节肢动物以及内寄生虫,防止野兔进入饲养场。

③若是发现可疑兔时,应立即扑杀处理,彻底消毒一切用具。并应用凝集反应普查带菌兔群,消灭带菌兔。可疑病兔的皮张用消毒液消毒,干燥30天后才可供生产用。剖检时事先将家兔浸入消毒药水15~20分钟,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并注意个人消毒。病兔应立即扑杀、销毁,肉、皮、毛不可利用,可疑的病兔肉要充分煮熟,以防止传染给人。

2.发病后的措施
(1)管理

发现病兔要及时隔离治疗,没有治疗效果的进行扑杀处理。尸体及分泌物和排泄物深埋或焚烧,并进行彻底消毒。

(2)药物治疗
处方1

链霉素效果较好,每只肌注1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或卡那霉素,每兔每次0.2~0.4克,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庆大霉素每兔每次1万~2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甲枫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4天。或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4天(也可用红霉素、四环素、金霉素、肌内注射或口服片剂,各种药物均应早期治疗,后期治疗效果不佳)。

处方2

雄黄2克,黄柏4克,青黛2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涂患处。

处方3

紫花地丁、夏枯草各10克,连翘、金银花各5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3次。

处方4

蒲公英、白菊米各2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水煎灌服,每次5毫升,每天2次。

处方5

乌梢蛇(去头、去皮)。焙干研末,加一些蜜,以水化开,每次1克,每天2~3次。

处方6

蝗虫(去翅、去足)。焙干研末,以温水灌服,每次1克,每天2~3次。 UJMMtn0Jn/gzOtPF+pm8e3d8lFas+VTO+ulA70TPxLyEZul9nugGSLiosINvct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