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兔沙门菌病

兔沙门菌病(兔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兔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表现腹泻、流产和急性死亡,也可呈败血症,对妊娠母兔危害大。

【病原】沙门菌属肠杆菌科,革兰阴性的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内(肠道寄生菌)。本病病原是鼠伤寒沙门杆菌或肠炎沙门杆菌。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干燥、腐败、日光等有一定抵抗力),但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3%来苏尔、5%石灰乳及福尔马林等于几分钟内将其杀死。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

【流行病学】本病长年发生,一般以春、秋季发病较多。发病兔无品种、年龄、性别差异,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尤其以幼兔和妊娠母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也是幼兔拉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兔的粪便中含大量病菌,是主要传染源,野鼠及苍蝇等昆虫是本病的传播者。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健康兔通过接触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垫草等途径引起感染。发生此病,一种是健康兔采食被病兔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引发此病;另一种是健康兔肠道内寄生有本菌,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好时,兔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趁机繁殖,毒力增强引发此病。

【临床症状】除个别病例因败血症突然死亡外,一般表现为下痢、粪便呈糊状带泡沫,稍有臭味。病兔体温升高至41℃左右,无食欲、精神差、伏卧不起,病程3~10天,绝大多数死亡。部分兔有鼻炎症状。母兔从阴道流出脓样分泌物,怀孕母兔通常发病突然,烦躁不安,减食或废食,饮水增加,体温高至41℃并发生流产。流产的胎儿多数已发育完全,有的皮下水肿,也有的胎儿木乃伊化或腐烂。

【病理变化】急性病例大多数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腹泻病例可见部分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呈暗红色;部分兔胆囊外表呈乳白色,较坚硬,内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在圆小囊和蚓突处可见到浆膜下有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病灶,其大小由针尖到粟粒大不等。流产母兔的子宫肿大,浆膜和黏膜充血,壁增厚,有化脓性或坏死性炎症,局部黏膜上覆盖一层淡黄色纤维素性脓液,有些病例子宫黏膜出血或溃疡。

【诊断】一般可用有病变的肝脏、脾脏、死兔心血、肠系膜淋巴结、子宫或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的内脏器官作为被检材料。有肠炎的病例,可从肠道内容物或排泄物中,直接或增菌后,进行细菌学检查。

【鉴别诊断】

1.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的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均有腹泻、精神沉郁、厌食、渴欲增加、很快死亡等临床表现或肠道黏膜脱落、溃疡等病变。

[不同点]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的病原是魏氏梭菌;体温不高,粪稀呈水样,污褐色,有腥臭味;轻摇兔身可听到“咣当咣当”的拍水声;提起患兔,粪水即从肛门流出,当日或次日死亡;剖检胃底部黏膜脱落,有出血斑点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点;心外膜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肝与肾瘀血、变性、质脆;膀胱多有茶色或深蓝色尿液。而兔沙门菌病以幼兔和怀孕母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兔以顽固性下痢、粪便稀软、常带有胶冻样黏液、体温升高、消瘦、流产为特征,大多数病例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针尖大的坏死病灶;革兰染色镜检,兔沙门菌革兰阴性,呈卵圆形的短杆状,具有周鞭毛并常有菌毛,不形成芽孢。

2.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大肠杆菌病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大肠杆菌病均有传染性、精神沉郁、厌食、体温升高、腹泻(粪有黏液)、最急性不显症状即死等临床表现或肠道黏膜脱落、溃疡等病变。

[不同点]兔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特别是断奶前后仔兔发病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寒冷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病初粪便稀不成形,中后期的症状为拉鼠粪样的粪便,两头尖尖,成串,外包有透明胶冻样黏液的粪球,逐渐转为水样黄粪便,稍带腥臭味,在肛门附近的被毛上黏附着黏液或黄棕色水样稀粪。而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一般以春、秋季发病较多,下痢,粪便呈糊状带泡沫,恶臭、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剖检兔大肠杆菌病病死兔,胃内有多量液体和少量气体;十二指肠和空肠扩张,充满半透明胶样液体,回肠和结肠内容物细长、两头尖、像大白鼠粪便、外面包有黏稠灰白色胶样分泌物,呈串珠状。胆囊扩张,充满胆汁,黏膜水肿。而兔沙门菌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呈暗红色,部分兔胆囊外表呈乳白色,较坚硬,内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在圆小囊和蚓突处可见到浆膜下有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病灶,其大小由针尖到粟粒大不等。

3.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伪结核病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伪结核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等临床表现,以及脾脏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圆小囊和蚓突处可见到浆膜下有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病灶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杆菌引起的兔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多数病兔有化脓性结膜炎,腹部触诊可感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肿硬的蚓突,少数病例呈急性败血经过,呼吸困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死于败血症的病兔见全身脏器充血、瘀血和出血;肠壁血管怒张,肌肉呈暗红色;圆小囊肿大,触感较硬,浆膜下有大批针帽大黄白色结节;蚓突浆膜下有无数灰白色乳脂样大的小结节。兔沙门菌病变肝脏出现弥漫性或散在性黄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1~3倍,大肠内充满黏性粪便,肠壁变薄;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可见光滑、圆形、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以沙门菌多价血清和“O”因子血清与培养物做凝集试验为阳性,可与伪结核病相区别。

4.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李氏杆菌病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与兔李氏杆菌病均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母兔流产、从阴道内流出分泌物等临床表现以及胸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水肿,肝脏有结节状坏死灶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李氏杆菌病的病原是李氏杆菌,没有季节性,鼻黏膜发炎,流出浆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运动失调;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孕兔流产、死产、子宫炎等。而兔沙门菌病一般以春、秋季发病较多,下痢、粪便呈糊状带泡沫,恶臭、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兔李氏杆菌病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内有多量清朗的渗出液;皮下水肿;肺出血性梗死和水肿;肝脏实质有散在或弥漫性针头大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心肌、肾、脾也有相似的病灶。兔沙门菌病大多数内脏器官充血和有出血斑点,胸、腹腔内有多量浆液或纤维性渗出物,肝脏、脾脏出现针尖大小的坏死病灶,肠壁表面的淋巴结肿大,有些出现坏死,在圆小囊和蚓突处可见到浆膜下有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病灶,其大小由针尖到粟粒大不等。

5.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野兔热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野兔热均有传染性,有不显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升高、沉郁、腹泻等临床表现及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暗红色,肝脏有小坏死灶等病变。

[不同点]野兔热的病原是土拉杆菌,一般有鼻炎,体表淋巴结肿大、化脓。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深红色,并有针尖大小坏死灶,肾脏有坏死灶。肺脏充血,有斑驳实变区。

6.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泰泽病的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泰泽病均有传染性,沉郁、不食、腹泻、粪臭,污肛等临床表现和肠黏膜充血、出血,圆小囊和蚓突有小结节等病变。

[不同点]泰泽病的病原为毛发样芽孢杆菌,粪褐色糊状或水样,1~2天死亡;回肠末端及盲肠、结肠前段黏膜充血、出血;盲肠黏膜粗糙,充满气体和褐色糊状或水样内容物。病区病料涂片,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法染色镜检,可见细胞浆内存在毛发样芽孢杆菌。

7.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阴道炎的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阴道炎均有阴道黏膜充血、肿胀,流脓样分泌物。

[不同点]阴道炎无传染性,不发生腹泻和流产,体温不高。

8.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兔衣原体病的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兔衣原体病均有传染性,体温高(40℃)、沉郁、不食,孕兔流产。流产胎儿体弱,皮下水肿,很快死亡。

[不同点]兔衣原体病病原为衣原体,后肢瘫痪,多见于第二胎,头胎和第三胎也有发生。流产后1~2天死亡。可见气管、支气管弥漫性出血。病料涂片,姬姆萨染色,可见针尖大原生小体。

9.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肠源性毒血症的鉴别

[相似点]兔沙门菌病(副伤寒病)与肠源性毒血症均有幼兔发病,急剧腹泻等特点。

[不同点]肠源性毒血症病因是肠内有大量毒素,发病12~14小时死亡。剖检可见胃内有水,盲肠黏膜脱落,浆膜有出血点,内有绿黑色水样液,淋巴结有坏死点。

【防制】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兔场应与其他畜场分隔开;兔场要做好灭蝇、灭鼠工作,经常用2%火碱或3%来苏尔消毒。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兔场要进行定期检疫,淘汰感染兔。引进的种兔要进行隔离观察,淘汰感染兔、带菌兔,建立健康的兔群。

(2)疫苗免疫 对怀孕初期的母兔可注射鼠伤寒沙门菌灭活苗,每次颈部皮下或肌内注射1毫升,每年注射2次。

2.发病后措施

发病兔、病死兔应及时治疗、淘汰或销毁,并进行药物治疗。

处方1

链霉素,肌内注射,每次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或庆大霉素,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用四环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进行治疗。

处方2

磺胺二甲嘧啶,口服,兔100~20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痢特灵,兔5~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次,连用3天。

处方3

大蒜,取1份大蒜捣碎后,加5份水,调成汁,每只兔服5毫升,每天2~3次,连用5天,效果较好。

处方4

板蓝根、火炭母、番桃叶各15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处方5

大青叶、白头翁、白背叶各10克,板蓝根、一点红各12克,紫茉莉、五加皮、鸡冠花各15克,紫背金牛、独脚金各10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处方6

大叶桉、番桃叶各12克,火炭母、白背叶各15克,水煎灌服,每次10毫升,每天2次(方解:大叶桉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的功效;番桃叶可消食、收敛、止泻;火炭母、白背叶有清热利湿,消除阴道脓性分泌物的功效)。

加减法:高热者,加板蓝根、一点红各适量。阴道脓性液流出多者,加紫茉莉、五指牛奶根、鸡冠花各适量。食欲差者,加紫背金牛、独脚金各适量。

处方7

黄连3克,黄芩、黄柏各6克,水煎灌服,每次10毫升,每天3次。 yi4CrYkKNL42p79pewGHb0lZz7X9gMGq7qx0N3wGvKS9EXvMP1PCMOCU7jxlSk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