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别名:升阳菜、夜息花、仁丹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 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 80cm。具匍匐的根茎。茎锐四棱形,多分枝,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著。单叶对生;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花萼管状钟形,外被柔毛及腺鳞;花二唇形,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雄蕊4;花柱略超出雄蕊。小坚果长卵球形,黄褐色。 生于溪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 全草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药材性状】 薄荷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茎长5~8mm,呈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略被茸毛,切面白色,髓部中空。叶片深绿色或灰绿色,皱缩而破碎。花序轮伞状,花冠黄棕色,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

【性味归经】 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牛蒡子—牛蒡

别名:大牛子、鼠粘子、恶实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成熟果实。

【原植物】 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梗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花药黄色;子房下位,先端圆盘状;花柱细长。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常栽培。 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7~8月果实呈灰褐色时,分批采摘,堆积2~3d,暴晒,脱粒,扬净,再晒至全干。

【药材性状】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桑叶—桑

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

【原植物】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被毛;雄花序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蝉蜕

别名:蜩甲、蝉壳、知了皮、仙人衣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主治风热感冒,咽痛,喑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石膏

别名:细石、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

【药材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菊花—菊

别名:甘菊、真菊、甜菊花、药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瘦果不发育。花期9~11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

【采收加工】 9~11月初开花时,待花瓣平展,由黄转白而心略带黄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花,阴干、晒干、烘干均可。

【药材性状】 ①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数层,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②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③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管状花少,外露。④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管状花多数,外露。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蔓荆子—蔓荆

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原植物】 落叶灌木,植株高1.5~5m。具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三出复叶,对生,有时偶有单叶;小叶片卵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侧脉8对;小叶无柄或有时中间1片小叶下延成短柄;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先端5浅裂,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外面有毛。花冠管内及喉部有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伸于花冠外;子房密生腺点。核果近圆形,熟时黑色。花期7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先在室内堆放3~4d,然后摊开晒或烘干,筛去枝梗,扬净杂质即成。

【药材性状】 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柴胡

别名:蚂蚱腿、山根菜、山柴胡、红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的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梗细,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少,狭披针形;小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于向阳旱荒山坡、路边、林缘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抖净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略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常有分枝;根头膨大,顶端残留数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升麻

别名:绿升麻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粗壮,表面黑色。有许多内陷的圆洞状老茎残迹。茎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复叶;叶柄较长;茎下部叶的顶生小叶具长柄,菱形,常3浅裂,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斜卵形,比顶生小叶略小,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疏白色柔毛。复总状花序具分枝3~20,极长;花序轴密被灰色或锈色腺毛及短柔毛;苞片钻形,比花梗短;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倒卵状圆形,白色或绿白色,早落;无花瓣;退化雄蕊宽椭圆形;心皮2~5,密被灰色柔毛,无柄或柄极短。蓇葖果,长圆形,密被贴伏柔毛。种子椭圆形,褐色,四周有膜质鳞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西部、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升麻根茎呈不规则长块状,分枝较多,长3~17cm,直径1.7~4cm。表面暗棕色,极粗糙,上面具多个圆形空洞状的茎基,内壁粗糙,洞浅;下面有众多须根残基。体实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绿色,呈放射状,髓部稍平坦,稍具粉性。气微,味微苦而涩。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带下,崩中。

葛根—野葛

别名:粉葛、黄葛根、葛条根

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的干燥根。

【原植物】 多年生落叶藤本。三出复叶;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栽培3~4年后在冬季进行采挖,把块根挖出,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片,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谷精草

别名:戴星草、文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

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呈莲座状。须根细软,稠密。无茎。叶基生,线状披针形,长6~20cm,中部宽3~4mm,顶端稍钝,有纵脉10余条,叶片上有纵横脉构成的透明小方格。花葶多数,长短不一,高者可达30cm,短于或高于叶片;花序近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倒卵形,杆黄色;花苞片倒卵形,先端骤尖,长约2mm,上部密被短毛。雄花较少,外轮花被片合生成倒卵形苞状;内轮花被片合生成倒圆锥状筒形;雄蕊6,花药黑色;雌花多数,生于花序周围,几无梗;外轮花被片合生成椭圆形苞状,内轮花被片3,匙形,离生,先端有一黑色腺体,有细长毛。蒴果三棱状球形,长约1mm。种子长椭圆形,有毛茸。花、果期7~12月。生于溪沟、沼泽和田边阴湿处。 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湖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平。归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 明目退翳,疏散风热。主治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木贼

别名:节节草、无心草、笔管草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 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粗、黑褐色;地上茎直立,单一,中空,径5~10mm,表面有纵棱脊20~30条;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茎表极粗糙。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合成筒状的鞘,鞘长6~10mm,叶鞘基部和鞘齿各有一黑色环圈;鞘齿线状钻形,顶部尾状早落而成钝头,背面有2行棱脊,形成浅沟。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锥形,长7~15mm,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中央具柄,周围轮状排列椭圆形的孢子囊;孢子多数,球形,具2条弹丝,遇水就弹开,便于散播。孢子期6~8月。 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溪边、河岸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cm,直径0.2~0.7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cm,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明目退翳,疏散风热。主治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淡豆豉—大豆

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 (L. )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原植物】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 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 中,待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d,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药材性状】 淡豆豉呈扁椭圆形,表面黑色略皱缩,上附有黄灰色膜状物。皮松脆,偶有脱落,种仁棕黄色,质坚。气香,味微甜。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凉。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浮萍

别名:水萍、水帘、萍、田萍

来源:为浮萍科植物浮萍 Lemna minor L. 的全草。

【原植物】 浮水小草本。根1条,纤细,根鞘无翅,根冠钝圆或截切状。叶状体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叶面平滑,绿色,不透明,下面浅黄色或为紫色,全缘。具不明显的3脉纹。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极短的细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囊状,内有雌花1、雄花2;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1室,具弯生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无翅。种子1颗,具凸起的胚乳和不规则的凸脉12~15条。 生长于池沼、水田、湖泊或静水中,常与紫萍混生。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6~9月采收。捞出后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叶状体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mm。单个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绿至灰绿色,下表面紫绿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上表面两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质轻,易碎。气微,味淡。以色绿、背紫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治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隐疹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大浮萍—大薸

别名:水浮莲、水浮萍、浮萍、大番萍、红莴苣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薸 Pistia stratiotes L. 的全草。

【原植物】 水生飘浮草本。有多数长而悬垂的根,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先端截头状或浑圆,基部厚,两面被毛。佛焰苞白色,外被茸毛,中部两侧狭缩,管部卵圆形,檐部卵形,锐尖,近兜状;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花单性同序,下部雌花序具单花,上部雄花序有花2~8,无附属器,雄花排列为轮状;雌花单一,子房卵圆形,斜生于肉穗花序轴上。浆果小,卵圆形。种子圆柱形。花期5~11月。 本种适宜于在平静的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有野生品种。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多皱缩,全体呈团状。叶簇生,叶片展开后呈倒卵状楔形,长1.5~5cm,宽1~3.5cm,先端钝圆而呈微波状,淡黄至淡绿色,两面均有细密的白色短绒毛,基部被有长而密的棕色绒毛。须根残存。质松软,易碎。气微,味咸。

【性味归经】 味辛,性寒。归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透疹,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主治风热感冒,麻疹不透,荨麻疹,血热瘙痒,汗斑,湿疹,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膝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

笔管草—节节草

别名:通气草、锁眉草、草麻黄、节骨草、锉刀草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 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 ) Boerner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高18~100cm或更高。根茎横走,黑色或黑褐色。地上茎绿色,直立,基部节上有分枝2~5,各分枝中空,节上每节生小枝,稀无分枝,表面有棱脊6~20条;棱脊上有1列小疣状突起。沟内有气孔线1~4行。叶退化,轮生,下部联合成筒状梢,鞘片背上无棱脊,鞘齿短三角形,黑色,有易落的膜质尖尾。孢子囊穗生在分枝及主茎顶端,长圆形,有小尖头,无柄;孢子叶六角形,中央凹入,盾状着生,排列紧密,边缘生长形的孢子囊6~9;孢子同型,圆球状,有弹丝4,成十字形,平时紧绕在孢子外面,遇水即弹开;孢子期8~10月。 生于路边、山坡草从、溪旁、池沼边等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晾通风处阴干。

【药材性状】 茎灰绿色,基部多分枝,长短不等,直径1~2mm,中部以下节处有2~5个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条,棱上有1列小疣状突起。叶鞘筒似漏斗状,长为直径的2倍,叶鞘背上无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齿,黑色,边缘膜质,常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小孔洞。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

【功能与主治】 清热,明目,止血,利尿。主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冰糖草—野甘草

别名:香仪、假甘草、节节珠、米碎草、叶上珠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 Scoparia dulcis L. 的全株。

【原植物】 直立草本或为亚灌木状,可高达1m。根粗壮。茎多分枝,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近无柄;叶片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枝上部较小而多,顶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或前半部有齿,两面无毛。花单朵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无小苞片;萼分生,齿4,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具睫毛;花冠小,白色,喉部生有密毛,花瓣4,上方1枚稍大,钝头,缘有细齿;雄蕊4,近等长,花药箭形;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圆形至球形,室间室背均开裂,中轴胎座宿存。花期3~7月。 生于荒地、路旁,偶见于山坡。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为2~3cm长的小段。茎淡绿色、灰色至淡棕色。蒴果卵圆形至球形,室间室背均开裂。味甘。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 疏风止咳,清热利湿。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小便不利,脚气水肿,湿疹,痱子。

磨盘草

别名:金花草、耳响草、磨盆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 Abutilon indicum (L. ) Sweet的全草。

【原植物】 磨盘草,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亚灌木状草本,高1~2.5m。分枝多,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被灰色短柔毛和丝状长柔毛;托叶钻形,外弯;叶卵圆形或近圆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近顶端具节,被灰色星状柔毛;花萼盘状,绿色,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宽卵形,先端短尖;花黄色,花瓣5;雄蕊柱被星状硬毛;心皮15~20,成轮状,花柱5,柱头头状;果为倒圆形似磨盘,黑色,分果爿15~20,先端截形,具短芒,被星状长硬毛。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平原、海边、砂地、旷野、山坡、河谷及路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主干粗约2cm,有分枝,外皮有网格状皱纹,淡灰褐色如被粉状,触之有柔滑感。叶皱缩,浅灰绿色,背面色淡,少数呈浅黄棕色,被短柔毛,手捻之较柔韧而不易碎,有时叶腋有花或果。气微。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蛇尾草—水珍珠菜

别名:水毛射、狗仔尾、老鼠癀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珍珠菜 Pogustemon auricularius (L. ) Hassk. 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0.4~2m。茎基部平卧,节上生根,上部上升、四棱形,密被黄色平展长硬毛。叶对生;叶柄短,密被黄色糙硬毛;上部叶近无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或浅心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黄色糙硬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通常在茎或枝顶组成紧密而连续、有时基部间断的假穗状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常与花冠等长,边缘具糙硬毛;花萼钟状,仅萼齿边缘具疏柔毛,其余部分无毛,但具小腺点,萼齿5,短三角形,长约为萼筒的1/4;花冠淡紫或白色,长约为花萼长度的2.5倍,无毛,上唇3裂。下唇全缘,裂片边缘具柔毛;雄蕊4,长长地伸出,伸出部分具髯毛;子房4裂,花柱比雄蕊短,柱头2裂;花盘杯状。小坚果近球形,褐色。花期4~11月,果期5~12月。 生于疏林下湿润处或溪边近水潮湿处。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为2~3cm长的小段。茎淡黄色,密被黄色平展长硬毛,髓部中空。完整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或浅心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黄色糙硬毛,绿色。味微苦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与主治】 散风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惊风,风湿痛,肠伤寒,疝气,疮肿湿烂,湿疹,小儿胎毒,毒蛇咬伤。

榕须—榕树

别名:半天吊、榕树须、老公须

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 Ficus microcarpa L. 的气生根。

【原植物】 常绿大乔木,高15~25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生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托叶披针形,叶片革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缘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花柱侧生,短,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11月。 生于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割下气生根,扎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气生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m左右,基部较粗,直径4~8mm,末端渐细,多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表面红褐色,外皮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韧,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结膜炎,风湿骨痛,痧气腹痛,久痢,胃痛,白带,湿疹,阴痒,跌打损伤。

臭草—芸香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猴子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 Ruta graveolens L .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木质草本,可高达1m。全株无毛但多腺点。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至深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金黄色,直径约2cm;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开初期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而外露,花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竖直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种子有棱,种皮有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7月。 为栽培植物,我国南部常见,长江以北则栽培于温室。

【采收加工】 7~8月生长盛期收割,阴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全草多分枝,叶为2~3回羽状复叶或深裂,长6~12cm,末回小叶或裂片倒卵状矩圆形或匙形,长0.6~2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锯齿。茎叶表面粉白色或灰绿色,可见细腺点,揉之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味微苦。以枝叶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寒。归肺、肾、肝、心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

大叶桉

别名:桉叶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的叶。

【原植物】 大乔木,高达20m。树皮不剥落,深褐色,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有嫩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有柄;成熟叶互生,叶片厚革质,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两面均有腺点;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花梗短,粗而扁平;花萼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花瓣与萼片合生成一帽状体,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多数,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与萼管合生。蒴果卵状壶形,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内。花期4~9月。 栽培于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常作行道树。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幼嫩叶卵形,厚革质,长11cm,宽达7cm,有柄;成熟叶卵状披针形,厚革质,长8~17cm,宽3~7cm,侧脉多而明显,以80°开角缓斜走向边缘。两面均有腺点。叶柄长1.5~2.5cm。叶片干后呈枯绿色。揉碎后有强烈香气,气微苦而辛。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 疏风发表,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感冒,高热头痛,肺热咳喘,泻痢腹痛,疟疾,风湿痹痛,丝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咽喉肿痛,目赤,翳障,耳痈,丹毒,痈疽,乳痈,麻疹,风疹,湿疹,疥癣,烫伤。

虎耳草

别名:石荷叶、金丝荷叶、丝绵吊梅、耳聋草、金线莲、石丹药、丝丝草、金笑梅、天青地红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 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小草本,冬季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红紫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叶基生,通常数片;叶片肉质,圆形或肾形,有时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片和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常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两面被柔毛。花茎高达25cm,直立或稍倾斜,有分枝;圆锥状花序,轴与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绒毛;苞片披针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数,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下方2瓣特长,椭圆状披针形,上方3瓣较小,卵形,基部有黄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比萼片长约1倍,花药紫红色;子房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细小。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将全草拔出,洗净,晾干。

【药材性状】 全体被毛。单叶,基部丛生,叶柄长,密生长柔毛;叶片圆形至肾形,肉质,宽4~9cm,边缘浅裂,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的细点。花白色,上面3瓣较小,卵形,有黄色斑点,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蒴果卵圆形。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寒,小毒。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吐血,聤耳流脓,风火牙痛,风疹痰痒,痈肿丹毒,痔疮肿痛,毒虫咬伤,烫伤,外伤出血。

苦丁茶—苦丁茶冬青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苦丁茶冬青 Iiezx kudingcha C. J. Tseng的嫩叶。

【原植物】 形态与大叶冬青相似。主要区别为:幼枝无小凸点,无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基部楔形;花萼直径只有2.5mm,裂片无缘毛,花瓣长圆形至倒卵形,雄蕊比花瓣短;果实较大,直径1~1.2cm。

【采收加工】 成林苦丁茶树在清明前后摘取嫩叶,头轮多采,次轮少采,长梢多采,短梢少采。叶采摘后,放在竹筛上通风,晾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 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0~16cm,宽4~8cm,边缘有锯齿,主脉于上表面凹下,于下表面凸起,侧脉每边10~14条,叶柄直径2~3mm。表面橄榄绿色或淡棕色。叶片厚硬、革质。气微,味苦、微甘。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狗仔花—咸虾花

别名:大叶咸虾花、万重花、牛鞭子草、蜻蜓饭

来源:为菊科植物咸虾花 Vernoia patula (Dryand.) Merr. 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粗壮草本,高60~100cm。根垂直,具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基部茎多分枝,枝圆柱形,具明显条纹,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基部和下部叶在花期常凋落,中部叶具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状狭成叶柄,边缘波状或有浅齿,上面近无毛,下面有灰色密柔毛,具腺点,侧脉4~5对,弧状斜升;下部无翅,上部叶向上渐小。头状花序较大,通常2~3个生于枝端或排列成分枝宽圆锥状或伞房花序;花序密被绢状长柔毛,无苞片;总苞扁球形,总苞片4~5层,绿色,卵状披针形,锐尖,外面有短柔毛;花托稍凸起,具窝孔;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向上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瘦果近圆柱形,具4~5棱,无毛。花期7月至翌年5月。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主茎粗4~8mm,茎枝均呈灰棕色或黄绿色,有明显的纵条纹及灰色短柔毛,质坚而脆,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破碎,灰绿色至黄棕色,被灰色短柔毛。小枝通常带果序,瘦果圆柱形,有4~5棱,无毛。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与主治】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散癖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疟疾,头痛,高血压,泄泻,痢疾,风湿痹痛,湿疹,荨麻疹,疮疖,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 nilGItMOOoGCbPibkqgfLowsUJehblPtzakDNKHkjOxTc9NNYIYp7SMnA9lRqJ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