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发散风寒药

桂枝 —肉桂

别名:菌桂、桂、辣桂、玉桂

来源:为樟科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原植物】 常绿乔木。全株气芳香,树皮灰褐色;枝条被灰黄色短柔毛。单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疏被黄色短绒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两性,白色;能育雄蕊9,分3轮排列,花药4室,退化雄蕊3,箭头状。果实椭圆形,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在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尤以广西栽培为多。

【采收加工】 春、夏两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饮片鉴别】 桂枝呈类圆形的薄片。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皮部红棕色,髓部略呈方形,周边棕色及红棕色。质硬而脆。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桂枝木呈类圆形的薄片,气微香特异,味微辛。桂枝尖形同桂枝而细,呈不规则的小段。炒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偶有焦斑。蜜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略有黏性,味微甜。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麻黄—草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华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质茎。

【原植物】 草本状灌木,高20~40cm。木质茎短,常似根茎,匍匐地上或横卧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绿色,长圆柱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花成鳞球花序,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雌球花单生,有梗,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种子2,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表面有细皱纹。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生于干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分布于我国华北及吉林、辽宁、陕西、新疆、河南西北部等地。

【采收加工】 8~10月间割取部分绿色茎枝,去净泥土,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六成干时,再晒干。干后切段供药用。

【药材性状】 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时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紫苏

别名:苏、苏叶、紫菜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草本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 的干燥茎、叶。叶称紫苏叶,茎称紫苏梗。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萼钟状,外面下部有黄色腺点。花冠白色或紫红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子房4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南方7~8月,北方8~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①紫苏叶: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②紫苏梗: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生姜—姜

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新鲜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较长,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穗状花序椭圆形;苞片卵形,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两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广为栽培。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性味归经】 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羌活

别名:羌青、退风使者、黑药、胡王使者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的干燥根茎和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中空,圆柱形,表面淡紫色,有纵直细条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并由基部向两侧扩展成膜质叶鞘,抱茎;叶片为三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3~4对,末回裂片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卵形,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茎上部叶成鞘状,近无柄,先端有羽状分裂的小叶片。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小伞形花序直径1~2cm,小总苞片线形,6~10;花多数,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钝而内凹;雄蕊的花丝内弯,黄色。分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为宽约1mm的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2000~4200m的灌丛、林缘下或沟谷草丛中。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为圆柱形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的地方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香薷—江香薷

别名:香菜、石香薷、石艾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 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 的干燥地上部分。习称“江香薷”。

【原植物】 直立草本,高55~65cm。基部的分枝较长,向上的分枝渐短。茎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0.7~1cm,被小纤毛;叶片披针形,长3~6cm,宽0.6~1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5~9个锐浅锯齿,侧脉明显,上面黄绿色,被短柔毛,间有长绵毛,下面较淡,主脉上为长柔毛,余为短柔毛,两面均具凹陷腺点。总状花序密集成穗状、长2~3.5cm,苞片覆瓦状排列,倒卵圆形或圆卵形,先端短尾尖,全缘,上面上半部被疏柔毛,下部近无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上半部密生凹陷腺点,边缘具长睫毛,脉7~9条,自基部掌状生出。花萼钟形,长4mm,宽2~2.5mm。外被白色柔毛及凹陷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或披针形,近相等,约为全长的2/3,果时基部膨大;花冠淡紫色。或少有白色,长0.6~0.8cm,伸出苞片,外被微柔毛,内面在冠筒上簇生长柔毛,冠筒基部具一圈长毛环,其余脉上具疏短毛茸,下唇中裂片边缘具不规则圆或尖锯齿,前端凹入。小坚果扁圆球形,表面具疏网纹,网眼内平坦,具疣状突起。花期6月,果期7月。 江西分宜、新余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药材性状】 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主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香薷—石香薷

别名:香菜、石香薷、石艾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习称“青香薷”。

【原植物】 与江香薷极其相似,但叶呈线状披针形,长1.8~2.6cm,宽0.3~0.4cm,边缘具疏锯齿3~4个,苞片多为5条脉,冠筒内基部具2~3行乳突状或短棒状毛茸,退化雄蕊多不发育,2药室,一小一大。小坚果具深穴状或针眼状雕纹,穴窝内具腺点。野生于草坡或林下,海拔至1400m。 分布于华东、中南、台湾、贵州。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药材性状】 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 同香薷—江香薷。

土香薷

别名:香草头、鱼香草、水芳花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薷 Elsholtzia ciliate (Thunb. ) Hyland. 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直立,四棱形,紫褐色,多分枝,被疏柔毛。叶对生;叶柄边缘具狭翅,披毛;叶片卵形,边缘具锯齿,上面被小硬毛,下面叶脉被小硬毛,其余散布腺点。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宽卵圆形,先端针芒状,外面近无毛而具腺点,边缘具缘毛;花萼钟形,萼齿5,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芒状;花冠淡紫色,外面被毛,上唇直立,下唇3裂;雄蕊4,伸出,花药2室;雌蕊子房4裂,花柱内藏,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棕黄色。 生于山地、林内、河岸和路旁。全国各地均有产。

【采收加工】 全草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50cm,表面紫褐色;质脆。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4cm,上面暗绿色,有疏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散生多数亮黄色腺点;叶柄长0.5~3cm,有小硬毛。顶生假穗状花序,稍偏向一侧,花淡紫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以枝嫩、穗多、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暑,化湿利尿。主治夏季感冒,中暑,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湿疹,痈疮。

防风

别名:铜芸、屏风、风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k. 的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棕色,根头处密生纤维状叶柄残基及明显的环纹。茎单生,二歧分枝,分枝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极长,2~3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顶生叶简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顶生花序伞辐5~7,无毛;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4~10,小总苞片线形或披针形;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丘陵和多石砾山坡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一般于栽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再晒或炕干。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荆芥

别名:假苏、鼠萁、姜芥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 Briq. 的茎叶和花穗。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60~100c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茎基部的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中部及上部叶无柄,羽状深裂,先端锐尖,基部楔状渐狭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花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苞片叶状;小苞片线形,较小;花小,花萼漏斗状倒圆锥形,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冠浅红紫色,二唇形,上唇先端2浅裂,下唇3裂;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长圆状三棱形,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性状】 荆芥为不规则小段,茎、叶、穗混合。茎呈方柱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叶片皱缩卷曲,破碎。花穗淡棕色或黄绿色。气芳香,味辛,有清凉感。荆芥穗为不规则的小段,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淡棕色或黄绿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风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白芷—杭白芷

别名:芳香、泽芬、香白芷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 的根。

【原植物】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m。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断面白色。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绿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2~3回羽状分裂,叶片为卵形至三角形,极长,叶柄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小总苞片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花瓣倒卵形。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采收,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枯萎时采收,抖去泥土,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长0.5~1cm,略排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气芳香,味辛、微苦。以独枝、条粗壮、质硬、体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细辛

别名:华细辛、小辛、少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细辛 Asarum sieboldii Miq. 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叶通常2枚;芽苞叶肾圆形,边缘疏被柔毛;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下面仅脉上被毛。花紫黑色;花被管钟状,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或近平展;雄蕊着生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七位,球状,花柱6,较短,先端2裂,柱头侧生。蒴果近球状。花期4~5月。 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土中。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移栽田生长3~5年、直播地生长5~6年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kg捆成1把。放阴凉处阴干。

【药材性状】 常卷曲成团。根茎细长,长5~15cm,直径1~3mm,节间长0.2~1cm;表面灰棕色,粗糙,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叶柄长,光滑,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心形或肾状心形,表面深绿色,上面脉上有毛,下面毛密。偶见花,紫褐色,半球状。气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能与主治】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细辛—地花细辛

别名:大块瓦、花叶细辛、白三百棒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地花细辛 Asarum geophilum Hemsl. 的根、根茎或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柔毛。根茎横走。叶柄密被黄棕色柔毛;芽苞叶卵形或长卵形,密生柔毛;叶圆心形、卵状心形或宽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散生短毛或无毛,下面初被密生黄棕色柔毛。花紫色;花梗有毛;花被与子房合生部分球状或卵状,花被管短,中部以上与花柱等高处有窄的凸环,花被裂片卵圆形,浅绿色,表面密生紫色点状毛丛,边缘金黄色(干后紫色),两面有毛;雄蕊花丝比花药稍短,药隔伸出,锥尖或舌状;子房下位,被毛,花柱短于雄蕊,先端6裂,柱头顶生,向外下延成线形。蒴果卵状。花期4~6月。 生于护林下或山谷湿地。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4~5月挖取带根全草,除去泥土,置通风处阴干。

【药材性状】 根茎较短,直径1~3mm,节间长0.3~1.3cm;皱纹细密。根细长,黄色。叶展平后圆心形、卵状心形或宽卵形,上面有的有毛,下面密生黄棕色柔毛;叶柄长3~15cm,密布黄棕色茸毛。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止痛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渊,痰饮咳喘,风寒湿痹,毒蛇咬伤。

苍耳子—苍耳

别名:牛虱子、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裸子、老苍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x Widde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茎直立,被灰白色糙伏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基出三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雄蕊5;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瘦果2,倒卵形,瘦果内含1颗种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路边、草地、村旁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由青转黄,叶已大部分枯萎脱落时,选晴天,剖下全株,脱粒,扬净,晒干。

【药材性状】 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

辛夷—玉兰

别名:房木、迎春、木笔花、玉堂春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玉兰 Magnolia denudate Desr. 的干燥花蕾。

【原植物】 玉兰,落叶乔木,高6~12m。小枝黄绿色或淡棕黄色,光滑或近梢处有毛;冬芽卵形,苞片密生淡黄色茸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托叶痕;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光滑,背面淡绿色,沿脉有疏毛。花先叶开放,单生枝顶,稀腋生,呈钟状,白色,外面基部带紫红色,芳香;外轮花被3,萼片状近线形,长约为花瓣的1/4;中、内轮花被各3,匙形;雄蕊多数,在伸长的花托下部螺旋状排列;雌蕊多数,排列在花托上部。聚合果圆筒形,稍扭曲;蓇葖木质。种子倒卵形。花期2~3月,果期8~9月。

【采收加工】 1~3月,齐花梗处剪下未开放的花蕾,白天置阳光下暴晒,晚上堆成垛发汗。晒至五成干时,堆放1~2d,再晒至全干。

【药材性状】 呈长卵形,似毛笔头,有的基部具短梗。花蕾长15~30mm,直径10~15mm。苞片外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茸毛,体轻,质脆。有特异香气,味辛而稍苦。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散风寒,通鼻窍。主治鼻渊,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

荷花玉兰

别名:广玉兰、洋玉兰、百花果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L. 的花和树皮。

【原植物】 荷花玉兰,常绿大乔木,高20~30m。树皮淡褐色或灰色,薄鳞片状开裂。枝与芽有锈色细毛。叶互生;叶柄被褐色短柔毛;托叶与叶柄分离,无托叶痕;叶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有锈色细毛,侧脉8~9对。花芳香,白色,呈杯状,开时形如荷花;花梗粗壮具茸毛;花被9~12,倒卵形,厚肉质;雄蕊多数,花丝扁平,紫色,花药内向,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椭圆形,密被长绒毛,心皮卵形,花柱呈卷曲状。聚合果圆柱状长圆形或卵形,密被褐色或灰黄色绒毛,蓇葖果先端具长喙。种子椭圆形或卵形,侧扁。花期5~6月,果期10月。 喜生潮湿温暖地区。原产北美洲东南部,现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未开放的花蕾,白天暴晒,晚上发汗,五成干时,堆放1~2d,再晒至全干。树皮随时可采。

【药材性状】 花蕾圆锥形,长3.5~7cm,基部直径1.5~3cm,淡紫色或紫褐色。花被片9~12片,宽倒卵形,肉质较厚,内层呈荷瓣状。雄蕊多数,花丝宽,花药黄棕色条形,心皮多数,密生长绒毛。花梗节明显。质硬,易折断。有时切成丝状。气香,味淡。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脘腹胀痛,呕吐腹泻,高血压病,偏头痛。

葱白—葱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 Allium fistulosum L. 的近根部鳞茎。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可高达50cm。通常簇生,全体辛臭,折断后有辛味之黏液。须根丛生,白色。鳞茎圆柱形,先端稍肥大,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白色纵纹。叶基生;叶片圆柱形,中空,长约45cm,直径1.5~2cm,先端尖,绿色,具纵纹;叶鞘浅绿色。花葶约与叶等长,总苞白色,2裂,伞形花序球形。多花,密集,花梗与花被等长或为其2/3长,无苞片;花被钟状,白色,花被片6,狭卵形,先端渐尖,具反折的小尖头;花丝长为花被片的1.5~2倍,锥形,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蒴果三棱形。种子黑色,三角状半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材性状】 圆柱形,先端稍肥大,白色鳞叶成层,上面具有白色纵纹。味辛。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叶及外膜,鲜用。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主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

胡荽—芫荽

别名:香菜、香荽、芫荽、筵葛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 Coriandrum sativum L. 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花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地区。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多卷缩成团,茎、叶枯绿色,干燥茎直径约1mm,叶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1~2回羽状分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具浓烈的特殊香气,味淡微涩。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主治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痈初起,蛇咬伤。

柽柳

别名:柽、河柳、赤柽柳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的嫩枝叶。

【原植物】 灌木或小乔木,高3~6m。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鳍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脊。每年开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并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线状钻形的绿色小苞片;花5,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喜生于河流冲积地、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野生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我国东部至西南部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未开花时采下幼嫩枝梢,阴干。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小段,枝、叶混合。嫩枝呈圆柱状,表面灰绿色,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叶片多脱落而残留突起状叶基。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平。归肺、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鹅不食草—石胡荽

别名:山胡椒、二郎戟、杜网草、砂药草、地白茜、猪屎潺、通天窍、球子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边缘有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具4棱,边缘有长毛;无冠毛。花期9~11月。 生于路旁荒野、田埂及阴湿草地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表面黄绿色,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或中空。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锯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通鼻窍,止咳。主治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广西九里香

别名:山柠檬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广西九里香 Murraya kwangsierisis ( Huang Huang的枝叶。

【原植物】 灌木,高约1m。小枝浑圆,初时密被微柔毛,其后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时为偶数。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片7~10,近革质,生于叶轴上部的较大,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生于叶轴下部的较细小,广卵形,先端稍尖略圆头,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小而疏的钝锯齿,下面深绿色,稍光亮,无毛,下面青色,密被柔软的绒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6~8对,在上面可见,有棕黑色的腺点,以齿缝处腺点粗大。圆锥花序顶生,花柄及总花梗被短小的微柔毛;萼片5,广卵形,外面被毛,边缘被缘毛。浆果圆球形,黑色,光亮,有腺点。花期9月,果期11~12月。 生长于杂木林中。分布于广西。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为1~2cm长的小段。茎表面褐色。叶黄绿色,完整的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广卵形,无毛。味辛。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疏风解表,活血消肿。主治感冒,麻疹,角膜炎,跌打损伤,骨折。

东风橘—酒饼簕

别名:黄根、狗吉、乌柑仔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簕 Atalantia burifolia (Poir. ) Oliv. 的根及叶。

【原植物】 酒饼簕,灌木或小乔木。分枝甚多,刺生于叶腋,茎坚硬。单叶互生;叶狭长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圆,明显微凹,基部圆形至楔形,边缘全缘,中脉及侧脉均微凸起,侧脉在叶缘处连成明显的缘脉,网脉明显、革质。密伞花序有花3~8朵或单花,腋生;花具短梗或无梗;花药不规则5深裂。裂片不等大,卵形,花瓣5,白色,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雄蕊10,分离,极少在基部合生,长短不相等,长的与花瓣等长,短的有时无花药;子房2~3,花柱比子房稍长,柱头略增粗;花盘略升起。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平地或低海拔阳坡灌木丛中。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阴干。

【药材性状】 叶黄绿色,狭长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圆,明显微凹。味辛、苦。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活血,止痛。主治感冒,咳嗽,疟疾,胃痛,疝气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山小橘

别名:山油柑、山金橘、野沙柑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 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 ) Lindl. 的根和叶。

【原植物】 山小橘,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嫩枝常被褐锈色绒毛几呈压扁状。叶互生,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5;小叶片纸质,长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而钝头,基部狭楔形,缘或为不规则的微波状,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具透明腺点,干后两面苍暗。圆锥花序腋生,稀顶生,花序轴初时被褐色短柔毛;萼5裂,广卵形,外被毛;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椭圆形,光滑;雄蕊10,等长,药隔无腺体,但在先端为延长的凸尖;子房上位,扁圆形,花柱短,有细小腺点。浆果近球形,淡红色或朱红色,熟时半透明。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药材性状】 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微有光泽,下面浅黄绿色。叶脉稍隆起,两面有透明服点;叶柄短。气微香,味苦、辛。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主治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肿痛。

野芫荽—刺芹

别名:香信、山芫荽、节节花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芹 Eryngium foetidum L. 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 刺芹,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有特殊香气。根纺锤形,茎无毛,上部有三至九歧聚伞式分枝。基生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狭,有膜质叶鞘,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两面无毛,羽状网脉达锯,齿尖端成硬刺,无叶柄。花葶直立,粗壮,二歧分枝,具有疏生尖齿的茎生叶;由多数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具三至五回二歧分枝;总苞片5~6,叶状,开展且反折,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萼齿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花瓣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顶端内折,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花柱直立或向外倾斜。双悬果球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生于丘陵、山地林下、林边、路旁、沟边等阴湿处。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全株有特殊香气。根纺锤形。叶多皱缩,完整的基生叶展开时呈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无毛,无叶柄,质脆。聚伞花序具三至五回二歧分枝;花序头状,总苞片5~6,叶状。双悬果球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瘤状凸起。味辛。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与主治】 发表止咳,透疹解毒,理气止痛,利尿消肿。主治感冒,咳喘,麻疹不透,咽痛,胸痛,食积,呕逆,脘腹胀痛,泻痢,肠痛,肝炎,淋痛,疮疖,烫伤,跌打伤肿,蛇咬伤。

蛇白子—山香

别名:山薄荷、大还魂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山香 Hyptis suaveolens (L. ) Poit. 的茎、叶。

【原植物】 山香,一年生草本,高0.6~1.6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钝四棱形,被平展刚毛。叶对生;叶柄被平展刚毛;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近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小锯齿,两面均被疏柔毛。聚伞花序2~5花,着生于叶腋,排列成假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钟形,花后结果增大,外被长柔毛及腺点,萼齿5,短三角形,先端长锥尖形,被毛;花冠蓝色,圆筒形,外面上部被微柔毛,上唇先端2圆裂,下唇3裂,中裂片囊状,侧裂片与上唇裂片相似,略长;雄蕊4,前对较长,被疏柔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无毛,柱头2浅裂;花盘边缘微波浪状。小坚果长圆形,暗褐色。花期1~12月,果期1~12月。 生于开旷荒地上,或栽培于庭园、屋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为1~2cm的小段。茎棕褐色或黄绿色,断面淡黄色或白色,有髓部。叶多卷曲。完整叶片展开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近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小锯齿,两面均被疏柔毛。花萼钟形。味辛。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利湿,行气散瘀。主治感冒,风湿痹痛,腹胀,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落马衣—广防风

别名:马衣叶、豨莶草、防风草、排风草、臭苏、野苏麻、土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防风 Epimeredi indica (L. ) Rothm. 的全草。

【原植物】 直立草本,粗壮,分枝,高1~ 2m。茎四棱形,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对生;苞片叶状;叶片阔卵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牙齿,两面均被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在主茎和侧枝顶排列成密集或间断的长穗状花序,苞片线形;花萼钟形,外面被长硬毛及腺柔毛和腺点,萼齿5,三角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色,外面无毛,内面中部有毛环,上唇直伸,长圆形,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倒心形,边缘微波状,侧裂片较小,卵圆形;雄蕊4,伸出;花盘平顶,具圆齿。小坚果近圆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于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的林缘或路旁等荒地上。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0~150cm。茎呈四方柱形,有分枝,表面棕色或棕红色,被黄色向下卷曲的细柔毛;质硬,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多皱缩,展平后呈阔卵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灰棕色,背面灰绿色,两面均密被淡黄色细柔毛;质脆,易破碎。有时可见密被茸毛的顶生假穗状花序,花多脱落,残留灰绿色花萼。小坚果类圆形,表面黑褐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消疮毒。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痈肿疮毒,皮肤湿疹,虫蛇咬伤。 0f9haTS2FygHLpeFQV5+RtTSGjp6KqSKlG/7IcN0BFSuE6k0TmqxZcMKr3m14R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