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攻下药

芒硝

别名:马牙硝、英硝、盆硝、芒硝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Mirabilite,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药材性状】 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性味归经】 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落葵

别名:藤葵、木耳菜、潺菜、紫葵

来源:为落葵科植物落葵 Basella alba L. 的叶或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肉质,光滑无毛,茎分枝明显,绿色或淡紫色。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心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间或下延,全缘,叶脉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状,长圆形,宿存;花无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红色,下部白色,连合成管;无花瓣;雄蕊5个,花丝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具多数小颗粒突起。果实卵形或球形,暗紫色,多汁液,为宿存肉质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种子近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见。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叶或全草,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茎肉质,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绿色或淡紫色;质脆,易断,折断面鲜绿色。叶微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心形或长椭圆形。气微,味甜,有黏性。

【性味】 味甘、酸,性寒。

【功能与主治】 滑肠通便,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主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热毒疮疡,跌打损伤。

大黄—药用大黄

别名:南大黄、马蹄大黄、雅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花被片6,成2轮;雄蕊9;花柱3。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3、第4年7月种子成熟时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炕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卵圆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块片,长3~17cm,直径3~9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未除尽外皮者表面棕褐色。切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饮片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病,解毒。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大黄—掌叶大黄

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

【采收加工】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3、第4年7月种子成熟时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

【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 同药用大黄。

番泻叶—狭叶番泻

别名:泻叶、泡竹叶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的小叶。

【原植物】 草本状小灌木,高约1m。托叶卵状披针形;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具短柄;小叶5~8对,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易落的苞片;萼片5,长卵形,略不等大;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两瓣较大;雄蕊10,上部3枚小型,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荚果长方形,扁平;种子4~7颗,种皮棕绿色,有细线状种柄,具疣状皱纹。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于热带非洲。我国台湾、广西、云南有引种栽培。

【采收加工】 生长盛期选晴天采下叶片,及时摊晒,经常翻动,晒时勿堆积过厚,以免使叶色变黄,晒至干燥。或用40~50℃温度烘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打包。

【药材性状】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茸毛,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叶片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黏性。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凉。归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通便,消积导滞,止血。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臌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芦荟

别名:卢会、讷会、象胆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 Aloe vera L. 、斑纹芦荟 Aloe ver 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的叶汁经浓缩的干燥品。

【原植物】 ①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叶片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花期2~3月;我国有栽培。

②斑纹芦荟:根系须状,茎短或无茎;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叶片狭披针形,边缘有刺状小齿,下面有斑纹;花期7~8月;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将中下部生长良好的叶片分批采收。将采收的鲜叶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也可将叶片洗净,横切成片,加入与叶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h,过滤,将过滤液浓缩成黏稠状,倒入模型内烘干或暴晒干,即得芦荟膏。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老芦荟显黄棕色、红棕色或棕黑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蜡样,无光泽,遇热不易溶化。新芦荟显棕黑色而发绿,有光泽,黏性大;质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样光泽;有显著的酸气,味极苦。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下,清肝,杀虫。主治热结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 jFsya/rcuXBZ+3/L6PoFMMQXkt5WKcu/5l7rkSFhl8cDZTFztgh/8Jn4Wv8+52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