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地黄

别名:鲜生地、山菸根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Geartn. )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的新鲜块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圆状披针形,叶面多皱;茎生叶较小。花茎直立,被毛,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花冠宽筒状,稍弯曲,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开;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长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要为栽培种,亦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早地黄在10月上、下旬收获;晚地黄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采挖根部后,除净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亦可挖出后不洗即以干砂土埋藏,放干燥阴凉处,用时取出,可保存2~3个月。

【药材性状】 呈纺锤形或条形,表面浅红黄色,具纵直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瘢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以条粗长直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玄参

别名:野脂麻、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干燥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时互生,均具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形;花序轴和花梗均被腺毛,萼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先端5裂,不等大;雄蕊4,二强,另有一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贴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短裂。蒴果卵圆形,深绿色或暗绿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栽种1年,在10~11月当茎叶枯萎时收获。挖起全株,摘下块根,晒或炕到半干时,堆积盖草压实,经反复堆晒待块根内部变黑,再晒(炕)至全干。

【药材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纵沟或横向皮孔。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有焦糖气,味甘、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性味归经】 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寐,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牡丹皮—牡丹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来源:为芍药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根皮。

【原植物】 落叶小灌木,高1~2m。根粗大。茎直立,枝粗壮,树皮黑灰色。叶互生,纸质;叶柄无毛;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近枝端的叶为三小叶,顶生小叶常深3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近无柄。花两性,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宽卵形,大小不等,绿色,宿存;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亦具紫红等色,花药黄色;花盘杯状,革质,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裹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离生,绿色,密被柔毛。蓇葖果长圆形,腹缝线开裂,密被黄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供观赏。

【采收加工】 种子播种4~6年,分株繁殖3~4年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上部枯萎将根挖起,去泥、须根,趁鲜抽出木心,晒干,即为原丹皮。刮去丹皮后,去除木心者,称刮丹皮。

【饮片鉴别】 牡丹皮为空心圆形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刮脱处呈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物。质脆,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之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痈肿疮毒,跌仆伤痛,风湿热痹。

紫草

别名:鸦衔草、山紫草、红石根、红紫草、紫根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 Lithosperma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e的根。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大,肥厚,圆锥形,略弯曲,常分枝,外皮紫红色。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全株密被白色粗硬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两面有粗毛;花萼5深裂近基部,裂片线形;花冠白色,筒状,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开展,喉部附属物半球形,先端微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着生花冠筒中部,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球状,2浅裂。小坚果卵球形,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种子4颗。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灌丛或林缘。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硬紫草根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气特异,味涩。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

水牛角

别名:沙牛角

来源:为牛科动物水牛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

【原动物】 水牛体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而扁,上有很多切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者。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以南方水稻产区为多。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取角后,水煮,去除角塞,干燥。

【药材性状】 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质硬。气微腥,味淡。

【性味归经】 味苦、咸,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治热病头痛,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天葵子—天葵

别名:千年老鼠屎、天去子、天葵根、一粒金丹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 Semiaquilegia adoroides (DC. ) Makino的块根。

【原植物】 多年生小草本,高10~30cm。块根外皮棕黑色。茎直立,1~3条,上部有分枝,被稀疏白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基部扩大呈鞘状;叶片卵圆形或肾形;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3深裂,深裂片又作2~3圆齿状短刻裂,两面无毛,下面常带紫色;茎生叶较小,互生,叶柄较短。单歧或二歧聚伞花序,花梗被白色细柔毛;苞片、小苞片叶状;花两性,小萼片5,花瓣状,狭椭圆形,白色,常带淡紫色,先端圆钝;花瓣5,匙状,先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状;雄蕊8~14,花丝下部变宽,花药宽椭圆形,黄色;退化雄蕊2,线状披针形,白色膜质;心皮3~4,花柱短,先端向外反卷,无毛。蓇葖果表面具横向脉纹。种子多数,卵状椭圆形,黑褐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疏林下、草丛、沟边路旁或山谷地较阴处。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 移栽后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采挖,较小的块根留作种用,较大的去尽残叶,晒干,加以揉搓,去掉须根,抖净泥土。

【药材性状】 块根呈不规则短柱形、纺锤形或块状,略弯曲,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中部通常较膨大。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微苦辛。以个大、断面皮部色白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微辛,性寒,小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小儿热惊,癫痫,痈肿,疔疮,乳痈,瘰疬,皮肤痒疮,目赤肿痛,咽痛,蛇虫咬伤,热淋,砂淋。

白毛夏枯草—金疮小草

别名:见血青、白夏枯草、散血丹、朋花、筋骨草、苦草、蚊毒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金疮小草 Ajuga decumbens Thunb.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基部倾斜或匍匐,上部直立,多分枝,四棱形,略带紫色,全株密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粗齿,下面及叶缘常带有紫色,两面有短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或在枝顶集成间断的多轮的假穗状花序;花萼漏斗形,齿5;花冠唇形,淡蓝色或淡紫红色,稀白色,花冠下唇约为上唇的2倍;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部灰黄色,具网状皱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于路旁、林边、草地、村庄附近及沟边较阴湿肥沃的土壤。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采收加工】 第1年9~10月收获1次。但第2、3年,则在5~6月和9~10月各收获1次。齐地割起全草,拣净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30cm。根细小,暗黄色。地上部分灰黄色或暗绿色,密被白柔毛。茎细,具四棱,质较柔软,不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绿褐色,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边缘有波状锯齿;叶柄具狭翅。轮伞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黄褐色。气微,味苦。以色绿、花多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散血。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目赤肿痛,痢疾,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苦地胆—地胆草

别名:鹿耳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平卧或斜升;茎直立,粗壮,二歧分枝,茎枝叶被白色粗硬毛。单叶,大都为基生;叶片匙形、长圆状匙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个;总苞片8枚;多数头状花序密集成复头状花序,被长圆状卵形的叶状苞片所包围;花冠筒状,淡紫色;全为两性花,先端4裂,一边开裂。瘦果有棱,被白色柔毛,先端具长硬刺毛;冠毛1层,污白色。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于山坡、路旁、山谷疏林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末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全长15~40cm。根状茎长2~5cm;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下簇生多数皱缩须根,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茎圆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紧贴的白色粗毛。叶多基生,展平后完整叶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黄绿色至绿褐色,边缘稍具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灰白色粗毛,幼叶尤甚,叶柄短,稍呈鞘状,抱茎,茎生叶少而小。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治感冒,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湿疹,虫蛇咬伤。

苦地胆—白花地胆草

别名:苦龙胆草、天芥菜、土柴胡、草鞋底、牛插鼻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花地胆草 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斜升或平卧,具纤维状根。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条,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具腺点。叶互生;最下部叶常密集呈莲座状;基部叶在花期常凋萎;下部叶长圆状倒卵形,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稍抱茎;上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近无柄或具短柄,全部具有小尖的锯齿,上面皱而具疣状突起,被疏或较密的短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腺点。头状花序12~20个,在茎枝顶端密集成复头状花序,复头状花序基部有3个卵状心形的叶状苞片,具细长的花序梗,排成疏伞房状;总苞长圆形;总苞片绿色,外层4,披针状长圆形。内层4,椭圆状长圆形;花4个,花冠白色,漏斗状,管部细,裂片披针形,无毛。瘦果长圆状线形。花期8月至翌年5月。 生于山坡旷野、路边或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的沿海地区。

【采收加工】 夏末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全长15~40cm。根茎长2~5cm,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下簇生多数皱缩须根,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茎圆柱形,被紧贴的灰白色长柔毛。叶片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边缘稍有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长柔毛,叶柄短,略呈鞘状。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 见苦地胆—地胆草项下。

菊芋

别名:洋姜、番羌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芋 Helianthus tuberosus L. 的块茎或茎叶。

【原植物】 菊芋,多年生草本,高1~3m。具块状地下茎,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叶柄,叶柄上部有狭翅;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具3脉。头状花序数个,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苞叶;总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开展;舌状花中性,淡黄色,特别显著;管状花两性孕育,花冠黄色、棕色或紫色,裂片5。瘦果楔形;冠毛上端常有2~4个具毛的扁芒。花期8~10月。 现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种。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块茎,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块状。茎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叶缘具锯齿。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消肿。主治热病,肠热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龙船花

别名:山丹、卖子木、五月花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龙船花 Irora chinensis Lam. 的花。

【原植物】 龙船花,常绿小灌木,高0.5~2m。小枝深棕色。叶对生;托叶绿色,抱茎,顶端具软刺状突起;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成伞房状;花序柄深红色;苞片极小,红色,齿状;花萼深红色,光滑无毛,4浅裂,裂片钝齿状;花冠略肉质,红色;花冠筒4裂,裂片近圆形,顶端圆;雄蕊4,花丝极短;雌蕊1,红色,子房下位,2室,柱头2裂,略张开。浆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花期4~8月。 散生于疏林下、灌丛中或旷野路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花序卷曲成团,展平后呈伞房花序。花序具短梗,有红色的分枝。花径1~5mm,具极短花梗;萼4裂,萼齿远较萼筒短;花冠4浅裂,裂片近圆形,红褐色,肉质;花冠筒扭曲,红褐色,长3~3.5cm;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筒喉部。气微,味微苦。以花朵完整、色红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高血压,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疮疡疖肿。

狗肝菜

别名:猪肝菜、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 Dicliptera chinensis (L. ) Nees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被毛,直立或近基部外倾。节常膨大呈膝状。叶对生;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花序腋生或顶生,聚伞式,多个簇生;总苞片阔倒卵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具脉纹;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5裂,钻形;花冠淡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阔卵状,近圆形,全缘,有紫红色斑点,下唇长圆形,3浅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蒴果被柔毛。种子坚硬,扁圆,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于旷野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根须状,淡黄色。茎多分枝,折曲状,具棱,节膨大呈膝状,下面节处常匍匐具根。叶对生,暗绿色或灰绿色,多皱缩,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纸质。有的带花,由数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叶状苞片一大一小,倒卵形。蒴果卵形。种子有小疣点。气微,味淡、微甘。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热病发斑,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热目赤,小儿惊风,小便淋沥,带下,带状疱疹,痈肿疔疖,蛇犬咬伤。

牡蒿

别名:齐头蒿、流尿蒿、臭艾、碗头青、油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的全草。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叶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分枝。下部叶倒卵形,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裂;中部叶匙形,上端有裂片,每裂片上端有锯齿或无;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总苞片3~4层;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朵,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于林下、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干燥的全草,茎圆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性味】 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荷苞花根—赪桐

别名:红苓蔃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 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nb. ) Sweet 的干燥根。

【原植物】 灌木,高1~4m。小枝四棱形,嫩时有绒毛,枝内髓坚实,干后不中空。单叶对生;叶柄有黄褐色短柔毛;叶片圆心形,边缘有疏短尖齿,表面有疏伏毛,叶脉基部具较密的锈褐色短柔毛,背面密被锈黄色盾形腺体。二歧聚伞花序组成大而开展的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形、线状披针形;花萼红色,外面散生盾形腺体;花冠红色,稀为白色;雄蕊4,与花柱同伸于花冠外;子房4室,柱头2浅裂。果实近球形,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生于平原、溪边、山谷或疏林中,亦可栽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江苏、福建、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8~9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25~40cm,直径1~2cm,表面灰黄白色,略显纵皱纹,有支根痕及圆点状凹陷的砂眼;质坚硬。切成切片者厚约3mm,横切面的皮部灰黄色,木部淡黄色至类白色。具细密放射状纹理及小孔。气微,味淡,嚼之味甘。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安神,止血。主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

凉粉草

别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 Mesona chinensis Benth. 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茎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脱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叶对生;叶柄被柔毛;叶片狭卵形或宽卵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圆形,具尾状突尖;花萼钟形,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缘;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外被微柔毛,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较长,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干沙地草丛或水沟边。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茎四棱形,有分枝,被疏毛或细刚毛,幼枝毛更明显,质脆,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黄褐色,展平后呈狭卵形,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疏长毛,质稍韧。手捻不易破碎,水湿后显黏滑感,水煎液有胶黏性。气微,味甘、淡。

【性味】 味甘、淡,性寒。

【功能与主治】 消暑,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中暑,糖尿病,黄疸,泄泻,痢疾,高血压病,肌肉、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自消容—大猪屎豆

别名:十字珍珠草、通心容、响铃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 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 的茎叶。

【原植物】 直立灌木状草本,高1~2m。茎和枝均有丝光质短柔毛。单叶互生,膜质;托叶小,钻状,宿存;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先端钝,有小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有绢质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疏生,有花20~30朵;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蝶形花冠,金黄色;雄蕊10,单体,花药异型;雌蕊1,花柱长,弯曲。荚果长圆形,上部宽大,下部较狭。种子多数。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我国南部多栽培。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茎枝直径4~8mm,有稍凸起之纵棱,叶多破碎,上面灰褐色或灰绿色,背面灰色。枝上尚可见宿存的小托叶,色黄,贴伏于叶柄下两旁。气微,味淡。以叶多、完整、干燥者为佳。

【性味归经】 味淡,性微凉,有毒。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消肿。主治小儿头疮,牙痛,肺热咳嗽咯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水肿,肾结石,膀胱炎,风湿骨痛。 Md9+FHJV7XtYTMsmJ/Tw/1NwFeJURjone0/Jz34wWQswydga5/FDG+srn6jo7U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