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8 落幕前的左右互搏

姚明决定退了,但还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他经常对身边的朋友说: “嗨,我又有点想打了……你说,如果我这次好了,再打打会如何?”

过一阵,就是:“算了,还是不打了。放弃了!”

下一次,自己说起来都不好意思了:“你别说,又想试试了。呵呵,不说了哈。”

2011年2月中旬,火箭主场打小牛,在小牛任总裁助理、前上海男篮主帅李秋平跟过来看比赛,姚明请李秋平吃饭,李秋平问及他未来的打算,姚明说:“还是先恢复看看,如果好的话就尝试复出。”李秋平说:“我当时感觉他的情绪还是蛮乐观,还想再打球。”

姚明有些矛盾,更为纠结。打了半辈子的球,靠这个吃饭,大红大紫,名满天下。身边天天围满了记者,到处都是摄像机和镁光灯,自己的一举一动,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快速传播,被世人所知。时间一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人都会享受这种“名流文化”,或许嘴上并不这么承认,心里并不这么认为,但是逐渐流入到血液,进入到骨髓,时刻流淌,不可自拔。

姚明最后一次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当地时间3月10日晚,火箭一年一度的慈善晚宴在丰田中心举行。拄着双拐的姚明携妻子叶莉亮相,穿着黑色礼服的姚明刚一出现,就引起极大轰动,他走进通道,大批记者立即如潮水一般快速涌过来拍照摄像。稍晚一点的时间,他在通道旁边的贵宾休息室里接受采访,几乎所有的记者一拥而入,争着抢着采访姚明。采访结束,姚明在旁边的沙发上休息,很多熟人过来和他寒暄,甚至不少人请叶莉签名留念。我问姚明:“今天回到丰田中心,看到那么多记者,看到那么多人,是什么样的感觉?”姚明笑了:“呵呵,灯光很刺眼,有很长时间没看到这个了,感觉有些不适应。”

说这话的时候,姚明眯缝着眼睛,笑眯眯地望着记者们饥渴的眼神。姚明两个多月没说话,他现在的只言片语对记者们来说都很重要。坐在吧台边上的姚明自己也有些兴奋,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英文说完了换中文,说了好长时间,来者不拒。最后,福克斯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那位记者很不好意思:抱歉,来晚了,我知道你说过了,但能不能再说两句?姚明没有拒绝,又笑意吟吟地开讲……

此情此景,身处其中,你不会认为姚明是不适应了,而是在美美地重温久违的感觉。这场面,不啻于在禁烟环境憋了许久的“老烟枪”,突然可以抽烟了,开始痛快地吞云吐雾。

关于“名流文化”,英国学者克里斯·罗杰克有过这样的描述:“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得救的圣典道具被破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娱乐崇拜掩饰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同样,名流文化也无法产生卓越的价值。”这或许是从哲学意义上的消解和贬低,但在世俗的社会中,“名流文化”大行其道,浸淫在其中的名人也乐于被追随和崇拜,尽管他们明白自己根本没有纸面上那么好,那么伟大。

但这就是现实,更不要说荷尔蒙气息更为浓厚、肾上腺更充足的职业体育。尽管乔丹私下里声称他远不如以前那样对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兴趣,但他两次退役两次复出,不仅宣示他对篮球无可阻遏的爱和冲动,而且更表明一旦深陷“名流文化”,长期占据名利场,那么镁光灯会是难以抵制的诱惑,会把他重新召唤回来。乔丹密友、前NBA巨星查尔斯·巴克利就很直接地说过,乔丹再次复出就是因为他过惯了从前的“名流生活”,他想重温,欲望就像瘾君子般地难以遏制,抓心挠肺。即便如火箭评论员、在福克斯西南台说球的迈特·布拉德,以前在火箭打球只是角色球员,但他也承认,一旦你习惯了NBA那样被高度聚焦的生活模式,退役后很难适应:“你会怀念那种感觉,不是一般的感觉,而是非常强烈……”

所以,姚明内心的纠结很容易理解。他想回到球场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无数球迷欢呼的英雄。那种极速奔跑,肉搏对抗,命中关键球的快感,全场的山呼海啸,甚至是场边的灯光、气息、气场,等等,都让人迷恋和沉醉……

但是,梦醒了,看到自己的左脚踝,那里有二十几颗钢钉,伤病的魔鬼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推散,姚明还是叹口气……

退吧,终究会有这一天的。这个时刻的到来,姚明已经考虑很久了,职业生涯后期的每一次重大伤病,姚明都想过退役,尤其是2009年的那一次。那个时候,医生说姚明还能打,姚明听了医生的。但这一次,医生说最好别打,即便打,也要休息一年半——太多的夜长梦多,太多的“黄花菜都凉了”。急流勇退,至少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人身的“真金白银”,人生的“落袋为安”。

家里人的意见也很统一,无论他的父母还是妻子叶莉,都坚决主张姚明退役,不要再遭罪了。姚明不是不可以冲击复出,但时间过于漫长,而且即便回到球场上,一旦再触发伤病,就有可能危及他未来的正常生活。 “我可不想岁数大了,连自己的女儿都抱不起来,连正常的生活都过不了。” 这是姚明的心声。他也经常和身边朋友提及,父母伤病就是最大警示。姚明父母都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伤病累累,现在岁数大了,不是这个疼就是那个病,很遭罪。他不想赴父母的“后尘”。

到了三四月份,姚明彻底下定决心退役,不作他想。火箭2010—2011赛季没结束的时候,姚明还坚持着训练,开始是力量训练,后来能够慢跑,逐步增加训练量。姚明的训练,一周能够保持三四次。姚明嘴上顺着说,他还要继续尝试冲击复出,所以身体不能够闲着,再说,这也是他多年做运动员的习惯,惯性使然。但自从4月份回国后,姚明基本不练了,身体很快发福。身边的朋友说,如果姚明决意再试一下复出,就肯定不会疏于训练,练得不多,只能说明他不想再打球了。

回国后,碰到很熟悉的朋友,姚明也都或明或暗地提及自己要退了。他的好友刘炜说:“他后来举行退役发布会,我们当然为他遗憾,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早就有心理准备。 两三个月前,我就知道他要退了,他和我说了。

以前,姚明回故乡上海,都是租车,但这一次,姚明回来后和妻子叶莉频频看车,很快挑中了一辆奥迪Q7。夏天,他始终没有闲着,姚明活动频繁,管理上海队,出席特奥会,慰问他捐建的希望小学,参加电视达人秀节目,等等。其他活动都和姚明的形象相符,但是他参加达人秀这样的娱乐节目,却让人大吃一惊,也和他一贯的形象不符合。

虽然说这个娱乐节目,姚明妻子叶莉和他的丈母娘都喜欢看,姚明有空也陪着看,但是姚明以前最不喜欢参加娱乐节目,接到这样的邀请一概拒绝,而且从姚之队的商业策略来看,走娱乐路线和他以往的形象定位并不吻合。姚明一反常态地参加娱乐节目,只能说明姚明既然决定退役,不如让自己的形象变得全面多元,也是他深度试水社会的尝试。

年关将近,国内的商务印书馆有一个“汉语盘点2011”的活动,“控”、“伤不起”、“债”、“欧债危机”等4个字词最终分列“2011年度中国网络推介字词”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姚明这一年就是不折不扣的“伤不起”,被伤病逼退,如果再做延伸的话,姚明其实和“控”、“债”这两个流行词语也有关系,姚明退役就是因为“伤病控”,从2002年开始的NBA、国家队双线作战,让他体能最终衰竭,力有不逮,最终不堪身体“债务”的催逼,倒了下去。

可是,这一年,当“伤不起”更多从戏谑调侃的口吻中说出的时候,姚明的“伤不起”却充满着悲剧的意味,无比沉重。伤不起,还是伤得起?也是姚明在2011年思考最多的一个命题。当他开始思考,上帝一定没有发笑,有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和惋惜。

时间就像是一把杀猪刀,带有血淋淋的残酷,但时间也是一面照妖镜,真假一看便知。

最初决定退役的时候,姚明心情还是颇为沮丧和失意,他说自己马上就要“过气”了,人走茶凉,谁也不会再去关注一个退役球员。或失落或鼓励,他说中国篮球别再指望他,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年轻球员去接班。他辛酸,觉得就要被历史淘汰,退出聚光灯中心。可观照现实,姚明其实“伤得起”。退役后,姚明彻底投身到上海男篮的管理工作之中,虽然他还是不喜欢姚老板或者姚总的称呼。他没有离开篮球,甚至是中国男篮,国家队在江城的亚锦赛夺冠,姚明就在球馆里担任央视的解说嘉宾,遥相呼应。他也进了早就对他有意的上海交通大学,背起书包做了读书郎,尽管他翘课很多,难以接受正常的大学教育。关于姚明形形色色的新闻依然是热点,不仅仅是体育版面,他做慈善卖红酒出席各种秀场等都上了社会新闻。退役后,姚明的生活多姿多彩,他完全没有被逐渐遗忘,而且更丰富更有张力,和他最初设想的“人走茶凉”并不一样。

伤不起,是伤病。伤得起,是人生。

说到底,姚明退役后不失精彩,还是未雨绸缪。“因为他很早就想到了退役,想得很深远。他很早就为今天做好了准备,无论是当上海男篮的老板还是上学。他并不像球员,因为伤病离开球场上后,一下变得茫然失措,他是很有准备。现在,他的事情很多,足够他忙的。”对姚明性格知根知底的安迪说。 1T7ab63Ed8m0CLqYgwcNp+e6YcEz9l5oCPja2121UN27mdKUPUE+T72qVUnjAV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