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呼吸系统

鸭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孔、鼻腔、喉、气管、肺和气囊。

一、鼻腔

空气通过鼻腔、咽、喉直达肺与气囊。

鼻孔位于上喙基部,上缘有膜性鼻盖,形成膜质鼻瓣,内有软骨支架。周围有小羽毛可防小虫、灰尘进入。鸭的鼻腔短而窄,呈尖端向前的不正锥体形,鼻中隔大部分为软骨,与后方的眶间隔相接。鼻腔顶壁前方是颌前骨和鼻骨(nasal bone),后方是泪骨。鼻腔底壁大部分是软组织,其前上方由上颌骨和颌前骨的腭突支持着,后方有细长的腭骨(palatine bone)和纤细的犁骨(vomer)支撑。鼻腔侧壁的骨性支架是鼻骨和泪骨(lacrimal bone)。每侧鼻腔几乎被三个覆有黏膜的软骨性鼻甲骨所占据,以中鼻甲较大。鼻腔以鼻外孔与外界相通。

每侧鼻腔的前鼻甲与鼻孔(nostril)相对,为“C”字形薄板;中鼻甲较大,向内卷曲;后鼻甲位于后上方,呈小泡状,黏膜分布有嗅上皮。鼻后孔一同开口于咽顶壁正中前部,吞咽时肌肉收缩可关闭两旁的黏膜襞。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位于上颌外侧部,为位于眼前下方的鼻旁窦(paranasal sinus),又叫眶下窦,略呈三角形,较小。眼球的背侧眼眶顶壁有不发达的鼻腺,其导管沿鼻腔侧壁向前,开口于鼻前庭附近的鼻中隔或前鼻甲。外侧壁为皮肤等软组织;有两个开口,分别通向后鼻甲腔和鼻腔。鼻后孔(posterior nares)只有一个,位于硬腭(hard palate)后部。

二、喉与气管

(一)喉(larynx)

位于咽底壁舌根后方,喉口呈缝状,以两黏膜褶围成,无会厌(epiglottis)。喉通过喉口与鼻后孔相对,喉构造简单,吞咽时可反射性地关闭。喉分前喉和后喉,前喉由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和两个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组成,环状软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的合并体,无会厌软骨和甲状软骨,无声带(vocal cord),不能发音,杓状软骨形成喉门两黏膜褶的基础,直接与气管相通。后喉又叫鸣管(syrinx),是禽的发音器官。环状软骨分成4片,以腹侧板最长,呈匙状。1对杓状软骨形成喉口的支架,外面被覆黏膜褶,围成缝状的喉口。喉软骨上分布有扩大和闭合喉口的肌肉。

图4-1 呼吸道

1—鼻孔;2—喉;3—气管;4—支气管;5—肺

图 4-2 鼻孔

1—鼻孔;—气管

图 4-3 鼻腔

1—舌;2—喉;3—气管肌;4—气管;5—支气管;6—肺

图4-4 肺壁面

1—气管;2—支气管;3—肺

图4-5 肺脏面

1—气管;2—支气管;3—肺

图4-6 气管剖面

1—肺;2—气管;3—支气管

(二)气管(trachea)

较长,前接喉,后接鸣管。气管由许多完整的软骨环组成,随年龄而骨化;禽类的气管较长,能伸缩,保证颈的灵活运动。气管起始于颈腹侧,由很多软骨环组成,与食管一同向下行,到颈的下半偏至右侧,在胸腔前口又转回颈腹侧。

(三)鸣管(syrinx)

鸣管是鸭的发声器官,由气管在心基上方分为左右两个支气管在分叉处形成。支架为软骨环和一特殊的呈楔形的鸣骨(pessulus),位于气管分叉的顶部。鸣管由楔形的鸣骨和内、外鸣膜构成,形成一对狭缝,内含鸣腔(timbal),由鸣骨一分为二,空气通过时振动鸣膜而发声。气管支架为完整的软骨环,相邻软骨环彼此套叠,便于伸缩。软骨环可随年龄增长而骨化。沿气管两侧附着有气管肌,包括胸骨气管肌、锁骨气管肌及气管侧肌等,起始于胸骨、锁骨和气管;均从鸣管向上一直延续到喉。气管担负借蒸发散热从而调节体温的重要功能。

图 4-7 肺剖面(新鲜标本)

1—肺;2—支气管

(四)支气管(bronchus)

为左右支气管,经心基背侧由肺门进入两肺,其支架为“C”字形软骨,缺口向内侧,由膜覆盖。支气管入肺后逐级发出分支,称为初级支气管,后者出肺而连于腹气囊(abdominal airsac)。初级支气管继续发出腹内侧群和背内侧群及腹外侧和背外侧群次级支气管。从次级支气管上发出的直径0.5~2毫米的三级支气管,又称旁支气管,呈袢状连接于次级支气管。支气管分支不形成支气管树,而形成互相连通的管道。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发出许多肺毛细管,形似家畜的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此进行气体交换。

图4-8 胸前气囊(新鲜标本)

1—肝;2—肌胃;3—胸前气囊

图4-9 右侧腹气囊 (新鲜标本)

1—胸肌;2—腹肌;3—肝;4—右侧腹气囊

三、肺

鸭的肺不大,左、右肺为粉红色的海绵样结构,不分叶,紧贴于胸腔背壁侧面嵌入肋间,因而形成几条肋沟(costal groove);腹侧面盖以膜质的肺膈,略呈四边形。肺部三级细支气管黏膜下布满血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体表投影位于第1肋至第6肋之间,背侧缘厚,腹侧缘薄。背侧面嵌入肋间,形成肋沟;腹侧面前部有肺门,为支气管、肺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等进出肺的部位,在腹侧面前部和后部还有与气囊相通的开口。

肺为实质性器官,实质包括三级支气管、肺房、漏斗和肺毛细管。气管入肺后,纵贯全肺,分叉成左、右支气管,支气管入肺后,成为初级支气管,初级支气管向后,其管径逐渐变小,为支气管入肺后的延续,逐级分支,后端出肺与腹气囊相连通。初级支气管前后发出4组粗细不一的次级支气管。次级支气管与颈气囊(cervical airsac)、锁骨气囊、前胸气囊(anterior thoracic airsac)和后胸气囊(posterior thoracic airsac)直接或间接相通,同时还发出三级支气管,遍及全肺。三级支气管彼此吻合,头尾相连,构成弯曲的环状支气管回路,并有短的吻合支呈袢状与附近的次级支气管相通,有些直接开口于初级支气管。鸭的支气管分支在肺内形成互相连通的管道,而不形成支气管树。肺底部又发出若干漏斗,其后分为直径为7~12微米的肺毛细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一条三级支气管及肺毛细管,形成一个六面棱柱体的肺小叶。由于鸭肺小叶之间的间质为结缔组织间质,内含弹性纤维较少,因此弹性较小,呼吸时容积变化不大。

肺富含弹性纤维网的不规则球性腔,肺底壁形成一些漏斗状的小隐窝,通向呼吸毛细管网,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呼吸毛细管紧密缠绕在一起,因该部位存在网状纤维构成的支架和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形成气体交换区,作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四、气囊

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器管,是肺的辅助结构。实质是支气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的囊状结构,外面大部分被覆浆膜,壁较薄无血管。其主要作用如同风箱,将空气吸入推出,使之在肺部进行交换。气囊分为前、后两群,共有9个。前群有5个,1对相通的颈气囊,1个锁骨气囊,1对胸前气囊。后群有4个,1对胸后气囊和1对腹气囊。颈气囊的主室位于胸腔前部背侧,发出分支沿颈椎横突和椎管向前延伸,到达第2颈椎处。锁骨气囊位于胸腔前部腹侧,形成一些憩室伸入胸肌间隙、腋部、肱骨及胸骨内。胸前气囊位于两肺的腹侧。气囊同骨骼及其他脏器相互联通,以减轻自身重量,这种解剖构造是禽类适应飞行的进化结果。除腹气囊连接于初级支气管外,其他气囊都连接于次级支气管。胸气囊与腹气囊位于腹腔内脏两旁,有些气囊还有分支深入含气骨内和肌肉之间。

气囊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功能为储存气体,使肺在吸气和呼气时均能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加强肺的气体交换能够适应鸭旺盛的新陈代谢;气囊还具有飞翔时减轻体重、平衡体位、发散体热、加强发音气流及调整重心等作用,而且,腹气囊与睾丸紧靠,能使局部温度降低,有利于精子成熟。某些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也可通过气囊病变得以诊断;公鸭阉割后皮下气肿也多由于气囊破损,气体进入皮下导致。禽作腹腔注射应避免注入气囊,否则会引起异物性肺炎而死亡。

图 4-10 鸣囊

1—鸣囊;2—甲状腺;3—臂头动脉;4—心

图4-11 鸣囊剖面

1—气管;2—鸣囊;3—支气管;4—气管肌 YKG6p2pQGyhGb8VzaKc75sowFhUyVAqF3JO3iW3c81C0XkWnDB33XOnFIie4TB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