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肌肉

鸭全身肌肉包括皮肌、头肌、颈肌、躯干肌、肩带肌、翼肌、盆带肌和腿肌。肌肉的肌纤维较细,也分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及中间型的肌纤维,肌肉内部没有脂肪分布。全身肌肉的分布和发达程度因部位、各部位活动的复杂性及运动量不同而异。有些肌肉主要由白肌纤维构成。肌纤维较粗,含线粒体、肌红蛋白较少而肌糖原较丰富,颜色较浅,称为白肌(white muscle,又称快肌,fast muscle),白肌的血液供应较少,收缩作用较快但短暂,如胸肌;有些肌肉肌纤维较细,含较多线粒体和肌红蛋白,颜色较深,称为红肌(red muscle,又称慢肌,slow muscle),红肌的血液供应丰富,收缩作用慢而持久。

(一)皮肌

皮肌直接分布于皮下,分布薄而广泛,主要在颈部及躯干的背侧,分为颈皮肌、肩臂皮肌、胸腹皮肌和尾皮肌。皮肌与皮肤的羽区相联系,控制皮肤活动。翼部皮肤形成的皮肤褶称翼膜,有前翼膜肌作用于前翼膜。翼膜肌使前翼膜张开伸展翼;前翼膜含弹性组织而自行回缩收拢翼。颈皮肌向腹侧分出一束,形成嗉囊的肌性悬韧带,收缩时协助嗉囊周期性排空。

图2-1 鸭腹侧观

1—喙;2—皮肤;3—胸肌;4—腿肌;5—脚;6—翅;7—气管;8—颈静脉

图2-2 皮肌

1—皮肤;2—皮肌;3—皮下脂肪

(二)头肌

鸭无唇(lip)、颊(cheek)、耳廓(auricle)和外鼻,面部肌不发达。咀嚼肌很发达,由作用于上、下喙的下颌内收肌、伪颞肌、翼肌、下颌降肌和作用于方骨的方骨前引肌构成。舌的固有肌不发达,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舌骨肌,使舌在采食和吞咽时运动灵敏而迅速。

(三)颈肌

颈肌发达,分化较多,大都是多节肌,所以头颈运动灵活,便于进行采食等多种活动。位于前几个颈椎背侧浅层的复肌,终止于枕骨,当雏鸭孵出时,其收缩可驱动喙尖划破蛋壳。

(四)躯干肌

躯干肌与家畜相似,包括肋间肌、肋提肌(levatores costarum)、斜角肌(levatores costarum)、颈长肌(collilongus)、肩胛上肌(肩臂后肌)、背阔肌(collilongus)、肋间肌、髂胫前肌(collilongus)、臀中肌(gluteus medius)、尾提肌、尾降肌、髂胫外侧肌及髂腓肌(股二头肌)等。背部和综荐部肌肉因椎骨大多愈合而退化,肌肉也不发达,脊柱的胸部和腰荐部因而活动性很小。尾部肌肉较发达,包括尾提肌和尾降肌等,功能为运动尾羽,在飞翔时起舵的作用。

胸肌特别发达,其重量约占全身肌肉的一半。胸肌有三块胸大肌位于浅层,作用是使翼向下扑动,胸小肌和胸第三肌位于深层,作用是将翼上举,它们都是主要的飞翔肌肉。胸廓肌作用于椎肋骨、胸肋骨以及胸骨,可扩大或复原胸腔,使胸骨上提或下降,使气囊充气或排气,协助肺在通气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

腹壁肌与哺乳动物相同,也分为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腹内斜肌、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四层,但很薄,且在腹底壁相当大的部分全为腱膜,腹腔内脏主要是由发达的胸骨支持的。鸭的膈不发达,参与呼气、排粪及产蛋等活动。

图2-3 躯干肌腹侧观

1—喙;2—气管;3—颈部肌;4—翅根;5—翅尖;6—翅中;7—腿肌; 8—脚;9—尾部;10—翼膜肌;11—胸肌

图2-4 躯干肌背侧观

1—喙;2—颈部肌;3—翅根;4—翅中;5—髂胫前肌;6—髂胫外侧肌;7—尾提肌;8—胸腹皮肌背侧部;9—背阔肌;10—菱形肌

图2-5 面部肌左侧观

1—喙; 2—鼻孔; 3—眼; 4—头大背侧直肌; 5—枕颌肌; 6—角舌骨肌; 7—颈二腹肌前肌; 8—头外侧直肌; 9—头夹肌; 10—头外侧直肌; 11—头腹侧直肌; 12—交感迷走神经干; 13—食管; 14—气管肌; 15—颌舌骨肌; 16—下颌外收肌; 17—翼肌

图2-6 面部肌右侧观

图2-7 头部肌腹侧观(1)

1—气管;2—气管肌;3—颌舌骨肌;4—上喙;5—下喙

图2-8 头部肌腹侧观(2)

1—气管;2—复肌;3—头直肌

(五)肩带肌和翼肌(pterygoideus)

肩带肌与躯干骨相联系。肩带肌中最发达的是胸部肌,起始于胸骨(sternum)、锁骨(collarbone)及乌喙骨(coracoid)等部位,以腱终止于肱骨近端,其中乌喙上肌腱通过三骨管,由胸浅肌(又称胸大肌)和胸深肌(又称胸小肌)构成。胸浅肌的作用是向下扑动翼;胸深肌是上举翼。

翼部肌肉的数量很多,位于臂部和前臂部,包括旋前深肌、腕尺侧屈肌、臂三头肌、臂二头肌、旋前浅肌、掌桡侧伸肌、翼膜长肌、掌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掌尺侧伸肌及外上踝尺侧肌等,主要作用于肘关节和腕关节,起着展翼和收翼的作用;前臂外侧面的腕桡侧伸肌和指总伸肌能够展翼。肘关节和腕关节又由于尺骨和桡骨的长短及位置关系,被肌肉连成一整体,展翼时同伸,收翼时同屈。在前臂的外侧面有两块重要的展翼肌,分别是腕桡侧伸肌和指总伸肌,负责飞翔功能。

图2-9 体肌

1—胸肌;2—腹肌;3—耻骨;4—腿肌;5—翼膜肌

图2-10 左侧翅外侧观

1—指长伸肌;2—指总伸肌;3—掌侧伸肌;4—掌桡侧伸肌;5—臂三头肌;6—大三角肌;7—翼膜张肌;8—肘肌;9—尺骨

图2-11 右侧翅外侧观

图2-12 左侧翅内侧肌

1—臂二头肌;2—掌桡侧伸肌;3—前臂桡侧浅屈肌;4—前臂桡侧深屈肌;5—前臂尺侧屈肌;6—拇屈肌;7—拇收肌;8—骨间腹侧肌;9—拇第三屈肌;10—腕尺侧屈肌;11—臂三头肌

图2-13 右侧翅内侧肌

图2-14 腹侧肌

1—胸肌;2—胸骨隆起;3—耻骨;4—腹肌;5—脂肪

图2-15 胸浅肌

1—胸浅肌;2—胸深肌;3—疏松结缔组织

(六)盆带肌和腿肌

后肢骨盆部的肌肉不发达;股部和小腿部的肌肉多而发达。

盆骨与综荐骨形成牢固的连接,因此盆带肌不发达。腿部肌肉较发达,是体内第2群最发达的肌肉,负责支持体重、落地、行走、跳跃及攀援等运动功能。大部分腿肌位于股部,包括髂胫外侧肌、髂腓肌、股外侧屈肌、髂胫前肌、耻骨肌、内收肌、趾内侧屈肌和股薄肌等,作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

小腿部肌肉包括趾长屈肌、腓肠肌、胫骨前肌及腓骨前肌等,作用于跗关节和趾关节。趾屈肌及其腱在曲膝关节时也同时弯曲跗关节和趾关节。鸭下蹲栖息时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趾关节也同时屈曲,从而牢固地抓住栖木。参与作用的还有小腿的起始于耻骨突、沿股部内侧向下行的耻骨肌,细长的腱由膝关节内侧面经前面绕至外侧面,再转到小腿后方,延伸至趾浅屈肌腱;因其腱迂回而行,又称迂回肌和栖肌。耻骨肌位于股部前内侧,其腱绕过膝关节的外侧面而转到小腿后面,向下延伸至趾浅屈肌。

图2-16 背侧肌

1—翅根;2—背阔肌;3—胫骨前肌;4—髂胫外侧肌;5—尾提肌

图2-17 左腿肌外侧

1—第二趾有孔穿屈肌;2—第三趾有孔穿屈肌;3—腓骨长肌;4—腓肠肌;5—髂胫外侧肌;6—髂胫前肌;7—腓肠肌外侧部;8—小腿外侧屈肌;9—髂腓肌

图2-18 右腿肌外侧\

图2-19 左腿肌内侧

1—腓肠肌内侧部;2—股胫肌;3—栖肌;4—髂胫前肌;5—小腿内侧屈肌;6—小腿外侧屈肌;7—耻坐骨肌;8—腓肠肌外侧部;9—第三趾有孔穿屈肌;10—拇长屈肌

图2-20 右腿肌内侧

图2-21 右侧肌

1—胸肌;2—腹肌;3—锯肌;4—腿肌;5—斜角肌

图2-22 尾提肌

1—尾提肌;2—尾脂腺;3—尾外侧肌

二、骨骼

鸭骨骼的骨密质非常致密,且有很多含气骨,因此鸭骨硬度大、重量轻。幼年鸭,大部分骨内都有骨髓(marrow),成年鸭,除翼和后肢的部分骨外,多数骨髓被空气代替,成为含气骨。鸭骨在发育过程中不形成骨骺,骨主要通过骨端软骨增生和骨化加长。

(一)头骨 (skull)

头骨相对较小,分为颅骨(skull)和面骨(facial bones),高度特异化颅骨与面骨以大而深的眼眶为界,左右眼眶之间以筛骨的垂直板形成眶间隔。颅骨由枕骨、颞骨、顶骨、额骨和蝶骨构成,为含气骨,较厚,各骨互相愈合,无骨缝,无顶间骨;颅骨在雏禽孵出后,较早就愈合成一整体。颅骨气腔与中耳腔相通。方骨在颞骨和下颌骨之间,可使口腔开口大,便于进食一些较大块的食物。

图2-23 鸭骨骼左侧观

1—头骨;2—颈椎;3—胸骨;4—脚骨;5—尾骨;6—综荐骨;7—前肢骨

图2-24 鸭骨骼右侧观

图2-25 鸭头颈右侧观

1—头骨;2—颈椎

图2-26 鸭头颈左侧观

图2-27 头骨背侧观

1—上喙上神经孔;2—前颌骨;3—鼻孔;4—鼻骨;5—轭骨;6—泪骨;7—颞骨颧突;8—枕骨;9—额骨

图2-28 头骨腹侧观

1—上颌骨;2—腭裂;3—翼骨;4—轭骨;5—方骨;6—枕骨;7—枕髁;8—枕骨大孔;9—蝶骨;10—颞骨颧突;11—筛骨;12—泪骨;13—犁骨;14—前颌骨

图2-29 头骨左侧观

1—上喙上神经孔;2—上颌骨;3—鼻孔;4—鼻骨;5—额骨;6—眶中隔;7—枕骨;8—方骨;9—颞骨颧突;10—泪骨;11—轭骨;12—犁骨

图2-30 头骨右侧观

1—枕骨;2—眶中隔;3—额骨;4—鼻骨;5—鼻孔;6—上颌骨;7—上喙上神经孔;8—轭骨;9—犁骨;10—泪骨;11—颞骨颧突;12—耳窝;13—蝶骨

图2-31 头骨后侧观

1—上枕骨;2—枕骨项面;3—泪骨;4—基旁窝嵴;5—枕髁;6—枕骨大孔

(二)躯干骨(trunk bone)

躯干骨由脊柱(vertebral column)、肋(ribs)和胸骨(sternum)构成,脊柱的椎骨数,颈椎13~14、胸椎7、腰荐椎14、尾椎5,即C13-14 T7 LS14 Cy5。

鸭的颈较长,呈“S”形弯曲。寰椎小,与枕髁形成多轴关节,与枢椎形成活动性较小的寰枢关节。寰枕关节因枕骨髁只有一个,与寰枢关节一起,使头能作灵活的转动。颈椎关节突发达,椎体的前、后关节面呈鞍状,因此颈部能灵活地作屈伸和左右偏转运动,利于飞翔、采食和梳羽。

胸椎的数目为7枚,大多已互相愈合;椎体侧面有与肋头成关节的小凹,板状的横突上有与肋结节成关节的小凹;鸭的椎体还具有腹侧嵴。腰椎、荐椎和第一尾椎在发育过程中较早就愈合成为一块综荐骨,又称腰荐骨,共有11~14枚椎骨。因此,脊柱的胸部和腰荐都几乎没有什么活动性。尾椎有5枚,后几枚尾椎形成活动关节,可活动;最后一节是发达的尾综骨,呈现三角形,称为尾综骨,为尾羽的支架。在胚胎时期由数个尾椎愈合而成,为尾羽的支架,附着有尾肌。椎管沿脊柱全长延伸,从枕骨大孔向后直至尾综骨。

肋骨的对数与胸椎数目一致。前1~2对是浮肋,其余是胸骨肋(sternal ribs)。后者均分为椎骨段和胸骨段两段,呈直角相连接。每一肋由背侧的椎肋骨和腹侧的胸肋骨两部分构成。椎肋是指与胸椎相接的部分,胸肋指与胸骨相接的部分,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前部为钝角,向后逐渐减小为锐角。椎肋与胸肋都是骨,而非软骨。椎肋骨的上端以肋头和肋结节与相应的胸椎形成关节;除最前和最后一、二枚肋骨外,肋体上还有钩突,向后覆盖于后一肋骨的外侧面,起加固胸廓侧壁的作用。部分椎肋之间有钩突相连。前1~2对肋常缺少胸肋,可能与呼吸时气囊(air sac)膨大相关。胸肋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肋软骨,其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除最后1~2对外,下端与胸骨形成活动关节,鸭的最后胸肋骨则连接在前1个胸肋骨上。

胸骨相当发达,为背侧面略凹的骨板(osteone),构成体腔底壁的支架。并发出一些突起,向腹侧正中伸出庞大的胸骨嵴(sternal bar),又称龙骨突(keel),发达的胸骨向后伸延,对支持内脏、维持飞翔时内脏的稳定有利,也为发达的胸肌附着增加了接触面积,其大小决定于不同禽类胸肌的发达程度。胸骨的前部形成较发达的一正中突(胸骨棘)和1对前外侧突。胸骨后部形成1对后外侧突及胸突,从后外侧突向后向上伸出。后外侧突与胸骨中部之间形成很深的卵圆切迹(incisura ovalis)。卵圆切迹或孔上由薄的纤维膜封闭。胸骨前缘有1对乌喙关节沟,与乌喙骨构成关节。胸骨侧缘有成对的肋关节面,与胸肋骨成关节。胸骨内面以及侧缘上具有大小不等的一些气孔,与气囊相通。

骨松质(cancellous bone)的间隙与中耳腔、咽鼓管及咽相通。枕骨(occipital bone)的枕髁(occipital condyle)较小,呈半球形。颞骨的外耳门较大,在眶后方颞骨鳞部(aquamous part of temporal bone)形成眶后突,与颧突(zygomatic process)连合,外耳道很短;筛骨(ethmoid bone)的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形成眶间隔分隔左、右眼眶,在眶上方的水平板上有1对嗅神经孔。在眶后部有1对较大的视神经孔,其上方有小的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孔,后方有眼神经孔,下方有动眼神经孔和外展神经孔。上颌、下颌神经孔位于外耳门前方、眶后突的内侧。枕骨大孔两旁有舌下神经孔通过。

鸭无牙齿,面骨较轻。切齿骨呈尖锥状,构成上喙的大部分;上颌骨较小,构成上喙的后下部。鼻骨形成上喙的后上部,在前方与切齿骨共同围成鼻孔。泪骨构成眶的前界,轭骨和方轭骨构成细长的颧骨,与上喙相连。颞骨与下颌骨之间的方骨与颞骨鳞部形成活动关节;颞骨下端以发达的髁与下颌骨形成方骨下颌关节。

鸭的舌骨(hyoid bone)呈矛形,由舌骨体和1对舌骨支构成。舌骨体由前向后分为:舌内骨、前基舌骨和后基舌骨三段。前基舌骨后端有1对关节面与舌骨支成关节。舌骨支分为两段,即角舌骨和上舌骨,从前基舌骨向后呈半环形绕过颅骨后面至颅顶,通过肌肉与下颌骨(mandible)相联系,活动性较大。

(三)前肢骨(forelimb bone)

鸭的前肢骨与家畜不同,前肢骨包括完整的肩带部的肩胛骨(scapula)、乌喙骨和锁骨,彼此紧密连结,并通过乌喙骨连结于胸骨。肩胛骨狭长,与胸部脊柱平行,与乌喙骨近端形成关节盂,与肱骨头形成肩关节。锁骨较细,左右两侧锁骨在下端汇合形成圆形骨板,因其呈“V”字形,又称叉骨(furcula),锁骨上端以结缔组织与乌喙骨相连。乌喙骨粗壮,斜位于胸廓之前,其远端与胸骨形成关节。肩带部三骨在互相连接处形成三骨管,供肌腱通过。

图2-32 下颌骨右侧观

1—下颌支;2—冠状突;3—肌突;4—下颌联合;5—枕髁

图2-33 躯干骨腹侧观

1—耻骨;2—坐耻窗;3—坐骨;4—髂骨后翼;5—闭孔;6—肋骨;7—韧带;8—综荐骨;9—肋骨;10—髂骨;11—综尾骨

图2-34 躯干骨右侧观

1—综尾骨;2—闭孔;3—髋臼;4—综荐骨;5—韧带;6—肋骨;7—髂骨;8—耻骨;9—坐耻窗;10—坐骨

图2-35 综尾骨

1—左侧观;2—右侧观

图2-36 胸骨腹侧观(1)

1—前外侧突;2—外侧突;3—胸骨隆突

前肢的游离部成为翼(wing),分翅根、翅中和翅尖三段,包括肱骨(humerus)、前臂骨(forearm bone)、腕骨(carpus)、掌骨(metacarpus)和指骨(phalange)。第一段是臂骨,也称肱骨,较发达,在近端有一大的气孔,近端有大而呈卵圆形的肱骨头,与肩带骨的关节盂形成肩关节。肱骨远端为滑车,由两个髁构成。第二段是前臂骨,由桡骨和尺骨构成,尺骨较粗并略长,桡骨较细。两骨间在两端形成关节,其余部分以骨间隙分开。前臂骨的近端以窝与肱骨滑车形成肘关节,远端与两腕骨形成腕关节。第三段相当于家畜的前脚,变化较大:腕骨只保留桡腕骨和尺腕骨2块,远列腕骨与掌骨愈合。仅有第二、第三、第四掌骨保留,并互相愈合在一起,第二掌骨很小,仅为近端的突起;第三、第四掌骨愈合,因远列腕骨也与之愈合,因此又称“腕掌骨”;第三掌骨最发达,第四掌骨呈细的弓形。第二、第三、第四指骨发育不全,第二、第三指骨各有2枚指节骨,第四指骨只有1枚指节骨。

图2-37 胸骨腹侧观(2)

1—外侧突;2—胸骨前外侧突;3—胸骨隆突

图2-38 胸骨左侧观

1—胸骨隆突;2—胸骨前外侧突;3—外侧突

(四)后肢骨(hindlimb bone)

与家畜相似,后肢的盆带部也具有髋骨(hipbone),即髂骨(ilium)、坐骨(ischium)和耻骨(pubis)。髂骨很发达,左、右髂骨与脊柱的综荐骨广泛而牢固地连接形成骨性结合,参与形成骨盆。髂骨分髋臼前部和后部,向前伸达胸部。内侧缘与综荐骨形成骨性结合和韧带联合。背面在前部有窝供臀肌附着;后部隆起,紧贴皮下;内面凹,容纳肾。坐骨呈长三角形,位于骨盆后部腹侧,与髂骨完全联合,二骨之间形成一髂坐孔,供血管、神经通过。耻骨细长,位于坐骨腹侧,与坐骨间形成一小的闭孔。髂骨和坐骨之间形成髂坐孔(ilioischiatic foramen),在坐骨和耻骨之间的前部形成闭孔。盆带骨不存在骨盆联合,属开放性骨盆,因此,鸭骨盆的腹侧是开放的,即左右耻骨、坐骨并不连接,以适应产大而具有石灰质硬壳的卵,母鸭在产卵期,两耻骨后端的距离增大,可用来鉴别。

后肢游离部骨包括股骨(femur)、髌骨(patella)、小腿骨(canna)、胫跗骨(tibiotarsus)、跖骨(metatarsal bone)和趾骨(digital bone)。第一段是股骨,较短,为坚强的短于小腿骨的管状长骨,近端内侧有大而圆的股骨头,外侧有大转子;远端前面为股骨滑车,后面为股骨髁;下端有一膝盖骨。

第二段是小腿骨,较长,包括胫骨(tibia)和腓骨(fibula),胫骨很发达,腓骨细。胫骨发达,近端有内外两个髁(condyles),远端为滑车(trochlea),由与胫骨愈合的近列跗骨构成。腓骨退化,因此,鸭的胫骨又称胫跗骨。

第三段相当于家畜的后脚。其跗骨已分别与胫骨下端和跖骨上端愈合,因此胫骨与跖骨之间的关节实际上相当于家畜的跗间关节。跖骨有4个,分为大跖骨和小跖骨,其中大跖骨发达,由第二、第三、第四跖骨以及远列跗骨愈合而成,但下端三个关节面仍是分开的,因此鸭的大跖骨又称跗跖骨。第一跖骨较小,为小跖骨,以韧带(ligament)连接于大跖骨远端内侧。鸭有4趾,第一至第四趾的趾节骨分别有2、3、4、5个。公鸭的跖骨上有一距突。

图 2-39 颈椎(1)

1—颈椎背侧;2—韧带;3—颈椎腹侧

图2-40 颈椎(2)

(五) 体腔(coelom)

鸭的隔(diaphragm)不发达,在两肺的腹侧面,又称肺隔,是较薄的腱膜,两侧以一些小肌束附着在两端肋骨的交界处。体腔从胸腔入口延伸到盆腔后端,通过浆膜分为8个腔。胸腔里虽也被覆有胸膜(pleura),但因肺的大部分与胸壁及肺隔之间有纤维相连接,因此不形成明显的胸膜腔(pleural cavity)。两胸膜囊形成1对胸膜腔,容纳左右两肺,由于鸭的肺胸膜大部分有纤维与壁胸膜相联系甚至粘连,胸膜腔不明显。两肺间为心包腔,包藏心脏。腹腔被分隔为5部分,即1对较小的肝背侧腹膜腔,内有胸气囊和腺胃等;1对较大的肝腹侧腹膜腔,内有肝;1个最大的肠腹膜腔,内有腺胃、肌胃和肠等。左侧的肝背侧腹膜腔与肠腹膜腔相通。鸭还有一个胸腹隔,实际上是腹膜和前、后胸气囊的囊壁形成的薄膜,将心脏及其大血管与后部的腹腔内脏隔开。

胸膜腔以水平隔与其他体腔分开。隔由气囊壁与胸膜构成,伸张于两肺腹侧,壁内含有较多胶原纤维,因此又称囊胸膜、肺隔或肺腱膜(aponeurosis pulmonarius)。其侧缘有一些小肌束,起始于肋骨两段交界处,称肋隔肌。

斜隔(septum obliquum)则由胸气囊与腹膜构成,将心脏等器官与后部内脏隔开,因此又称囊腹膜或胸腹隔。它为一薄膜,有一小肌束从最后胸椎扩展至其后部,称斜隔肌。

图2-41 肩胛骨乌喙骨外侧观

1—肩胛骨背侧面;2—肩胛颈;3—肩臼;4—乌喙骨近端结节;5—乌喙骨干;6—乌喙骨远端与胸骨的关节面

图2-42 肩胛骨乌喙骨内侧观

1—乌喙骨近端结节;2—肩胛骨腹侧面;3—乌喙骨远端与胸骨的关节面;4—乌喙骨干;5—肩胛骨前断结节

图2-43 肩胛骨乌喙骨(A—外侧观;B—内侧观)

1—肩胛骨;2—肩胛颈;3—乌喙骨近端结节;4—肩臼;5—乌喙骨干;6—乌喙骨远端与胸骨的关节面

图2-44 肱骨(A—外侧观;B—内侧观)

1—肱骨头;2—二头肌面;3—气孔;4—肱骨干;5—背侧结节;6—背侧髁;7—鹰嘴窝;8—腹侧髁;9—臂肌窝;10—背侧髁

图2-45 前臂骨(A—外侧观;B—内侧观)

1—尺骨近端鹰嘴突;2—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背侧髁的关节面;3—桡骨干;4—桡骨远端与桡腕骨的关节面;5—尺骨远端;6—尺骨干

图2-46 股骨(A—前侧观;B—后侧观)

1—股骨头;2—股骨颈;3—股骨干;4—内侧髁; 5—滑车

图2-47 小腿骨(A—前侧观;B—后侧观)

1—胫骨近端关节面;2—胫骨内侧嵴;3—膝盖嵴;4—股胫关节;5—近骨间孔;6—远骨间孔;7—伸肌沟;8—腱上桥;9—内侧髁;10—外侧髁;11—腓骨的髂腓肌结节;12—腓骨头

图2-48 肋骨(1)(A—外侧观;B—内侧观)

1—肋头;2—肋颈;3—肋结节

图2-49 肋骨(2)(A—外侧观;B—内侧观)

1—肋结节;2—肋头;3—肋颈;4—钩突

图2-50 躯干骨

1—颈;2—锁骨;3—乌喙骨;4—胸骨及胸骨嵴;5—胸肋骨;6—椎肋骨

图2-51 左前肢背侧观

1—指骨;2—掌骨;3—腕关节;4—前臂骨;5—肘关节;6—肱骨;7—颈椎

图2-52 右前肢背侧观

图2-53 脚骨

1—跗跖骨;2—第一指节骨;3—第二指节骨;4—第三指节骨;5—第四指节骨 LOLWUuoOyTq1GYTZhgSXY2pkqmgRGIcuStoB7wzLze3ZDcpwvrqe7BFecubOxG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