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病程极短,主要病理性特点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临床上以角弓反张为特征。

【病原】

病原为鸭肝炎病毒,有3种血清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为Ⅰ型。病毒的大小为20~40纳米,能够在发育鸭胚的尿囊液内生长繁殖,但不大适应一般的细胞培养。肝是本病的靶器官,是最好的送检病料。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pH 3的环境均有抵抗力。在污染的育雏室内的病毒至少能够生存10周,阴湿处粪便中的病毒能够存活37天。含有病毒的胚液保存在2~4℃冰箱内,700天后仍保持存活。在56℃加热60分钟仍可存活,但加热至62℃ 30分钟即被灭活。1%福尔马林或2%氢氧化钠中2小时(15~20℃)、2%漂白粉溶液中3小时、0.2%福尔马林37℃ 30分钟均可使病毒灭活。

【流行病学】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或早春暴发。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是此病的带毒者。被病毒污染的鸭舍、饲料、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其传染途径是通过咽和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雏鸭及带毒成年鸭。病愈康复鸭的粪便中,能继续带毒1~2个月。

【临床症状】

潜伏期1~4天。有些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进展迅速,常常不超过几小时。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些病鸭有腹泻,以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像游泳样,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死前头颈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姿势,俗称“背脖病”,这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体征。康复的雏鸭生长缓慢。

【病理变化】

特征为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也肿大,有斑驳状的花纹。

【实验室诊断】

病毒的分离鉴定、雏鸭接种试验及血清学检测等。

1.病毒的分离鉴定

取病死鸭的肝脏等病料经过无菌处理后,经尿囊腔接种9~12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鸭胚或鸡胚,经过3~5次传代后稳定地致死胚,并可进一步采用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鉴定病毒。

2.动物接种

取1~7日龄无母源抗体的易感雏鸭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经皮下注射1~2毫升鸭肝炎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24小时后,两组同时接种经过无菌处理的病料悬液或分离到的病毒,注射抗体组80%~100%存活,而未免疫组80%~100%发病死亡。应注意的是从自然感染病鸭分离到的鸭肝炎病毒在回归试验时往往致病率较低,甚至不发病。

3.病毒的分离提纯及电镜观察

电镜技术具有直观、灵敏的特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工作,但难以用于临床诊断。

4.中和试验

在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法中,普遍公认的权威方法就是中和试验。中和试验的敏感性较高,应用广泛,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由于本法费时费事、比较烦琐、费用高,不能进行快速诊断,不适宜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5.荧光抗体法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用于病毒病的诊断,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但对设备的要求很高,目前应用很少。

6.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虽然简便易行,但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上均存在欠缺。

7.血凝试验

在敏感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波动,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应用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的抗原和抗体是敏感、快速的诊断方法,有望制备成试剂盒。应用此法的优点在于免去了鸭肝炎病毒复杂的提纯工作,更易被基层工作者接受。

【鉴别诊断】

1.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瘟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瘟均有精神沉郁、食欲缺乏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5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病毒性肝炎对1~4周龄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周龄以上的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对成年鸭没有影响,鸡和鸭也都有抵抗力。鸭瘟的临床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病初,体温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病例颈部肿大。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而鸭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翻仰卧,头向后背,双脚痉挛后蹬,角弓反张。鸭瘟患鸭以食道、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的特征性病变,与患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鸭病毒性肝炎患鸭肝脏有明显肿大并且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而鸭瘟患鸭肝脏以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为主要症状。

2.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巴氏杆菌病(禽霍乱)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巴氏杆菌病均有精神委顿、食欲减少、呼吸困难、腹泻等临床表现以及肝脏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3周龄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鸭巴氏杆菌病的鸭表现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灶,心冠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而鸭病毒性肝炎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染色或美蓝(亚甲蓝)染色,鸭巴氏杆菌病可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3.鸭病毒性肝炎与鸭流感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流感均有精神委顿、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肝脏出血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鸭,发病时一般会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如扭颈呈S状、头顶触地、仰翻、侧卧、横冲直撞和共济失调等。而雏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的易感雏鸭有较大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的雏鸭不发病,表现的神经症状则以头颈背向呈角弓反张状为主,且多在临死前发生。鸭流感除肝脏出血外还伴有胰腺出血、表面有大量的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或透明样液化灶,心肌表面有白色条纹样坏死等,而雏鸭病毒性肝炎没有这种变化。将病料接种易感鸭胚,如死亡胚尿囊液具有血凝活性,并能被禽流感抗血清所抑制,可认为是鸭流感病毒所致;如死亡胚尿囊液无血凝活性,可认为是鸭病毒性肝炎。

4.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出血症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出血症均有肝脏出血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出血症是一种由新型疱疹病毒(鸭疱疹病毒Ⅱ型)引起的可侵害各品种鸭、各日龄鸭的传染病,多发于10~55日龄的鸭群,而雏鸭病毒性肝炎1~2周龄的易感雏鸭有较大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的雏鸭不发病;鸭出血症病鸭或病死鸭双翅羽毛管内出血或淤血,外观呈紫黑色,出血变黑的羽毛管易断裂和脱落,一般不会出现神经症状,而鸭病毒性肝炎表现以头颈背向呈角弓反张状为主的神经症状,且多在临死前发生;鸭出血症的肝脏出血以树枝状为主,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肝脏出血以点状、条状或刷状为主。

5.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副黏病毒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副黏病毒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鸭副黏病毒病病鸭表现扭头、转圈或歪脖等神经症状,与多数鸭肝炎病毒感染的鸭临死前的表现相似)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鸭副黏病毒病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导致鸭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黏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而鸭病毒性肝炎有些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进展迅速,常常不超过几小时;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些病鸭有腹泻,以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像游泳样,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死前头颈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姿势,俗称“背脖病”(典型特征)。鸭副黏病毒病表现胰腺的轻微出血或白色坏死点,腺胃黏膜脱落和腺胃乳头轻微出血,而鸭病毒性肝炎病鸭的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肝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时可见有条状或刷状出血带。

6.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鉴别

[相似点] 鸭疫里氏杆菌病疾病后期病鸭表现的神经症状特别是角弓反张和抽搐与多数鸭肝炎病毒感染的鸭临死前的表现相似,且都是主要危害雏鸭。

[不同点]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特点为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剖检可见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而鸭病毒性肝炎病鸭的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肝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时可见有条状或刷状出血带。

7.鸭病毒性肝炎与雏鸭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雏鸭煤气(一氧化碳)中毒均有呼吸困难、头向后背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雏鸭煤气(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于雏鸭舍烧煤取暖而通风措施不良,而且多发于晚间。主要表现为雏鸭大批量死亡,离取暖炉越近死亡越多。剖检,死亡鸭可见血液凝固不良、鲜红。

8.鸭病毒性肝炎与急性药物中毒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急性药物中毒均有突然死亡的临床表现。

[不同点] 养鸭生产中急性药物中毒偶尔出现,是由于用药不当或用药量严重超标导致大批雏鸭急性药物中毒死亡。药物中毒病例的肝脏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可能表现为肝脏淤血、肠黏膜充血和出血。需要进行回顾性调查和饲养对比试验加以验证。

9.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均有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曲霉菌病是由霉菌污染引起的。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可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10.鸭病毒性肝炎与雏鸭副伤寒的鉴别

[相似点] 鸭病毒性肝炎与雏鸭副伤寒均有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下痢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雏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黏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而鸭病毒性肝炎病鸭的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肝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时可见有条状或刷状出血带。

【防制】

1.预防措施

(1)加强隔离卫生 平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严格做好孵化室、鸭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不从有发病史的鸭场引起雏鸭。

(2)免疫接种 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20倍稀释的疫苗0.5毫升;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即母鸭曾注射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该鸭群曾患过本病),于7~10日龄皮下注射疫苗1毫升。免疫力可保持6周以上。种鸭在开产前12周、8周、4周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2~3次,其母鸭的抗体至少可以保持7个月。若在用弱毒疫苗基础免疫后再肌内注射鸭病毒肝炎灭活疫苗,则能在整个产蛋期内产生带有母源抗体的后代雏鸭,其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并能有效抵抗强毒攻击。

2.发病后的措施

整个鸭舍用复合酚溶液(配成0.3%~1%的水溶液)喷雾消毒,1天1次,连用5天。使用药物治疗。

处方1:

抗体疗法。在发病早期用鸭病毒性肝炎康复鸭的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每只雏鸭皮下或肌内注射1毫升。一般注射1次,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1次。在应用特异疗法的基础上,复方利巴韦林0.05%饮水,连用3~5天;或复方病毒唑可溶性粉0.025%饮水(或0.05%拌料),1天2次,连用3~5天;或复方金刚乙胺0.02%饮水,1天1次,连用3~5天。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10克/50千克水)或速溶多维。

处方2:

板蓝根25克、大青叶251克、栀子50克、黄芪40克、黄柏30克、龙胆草30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钩藤10克、甘草10克,车前草适量为引,文火煎至5000毫升,分2次饮用,每羽2~5毫升,每天1剂,连用2~3天。预防用每羽每天2毫升,分2次饮用,连用5天。

处方3:

龙胆草80克、黄连80克、藿香80克、茵陈70克、黄柏70克、黄芩70克、金银花60克、柴胡60克、白术60克、厚扑60克、陈皮60克、苦参50克、栀子50克、甘草30克(500羽雏鸭的剂量)。上述药煎汤后取药液1份加水9份,让病雏鸭自饮,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天1剂,连用2剂。本方由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及藿香正气散三方精简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祛肝经湿热、清肝利胆、健脾和胃之功效。 nfrS6WtjE4oNLov1JowdehZdfAO/VgoaUH2e+xCbmrODO/IqFjHY6q5VsqQ+T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