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氏杆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各品种、性别、日龄的鸭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5%~75%不等。本病往往与鸭大肠杆菌病混合或并发感染。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菌体为小杆菌,有的呈椭圆形,有荚膜,瑞氏染色见有少数菌体两端浓染。该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菌落不溶血,呈小露珠状。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绝大多数鸭疫巴氏杆菌在37℃或室温下于固体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天,4℃条件下,肉汤培养物可保存2~3周。55℃下培养12~16小时即失去活力。在水中和垫料中可分别存活13天和27天。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在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营养不良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有时可长达7天,幼鸭发病较急,常在应激条件下突然发病,且未见明显的症状而很快死亡。病程稍长的病鸭嗜睡、精神沉郁、离群独处、食欲减退或废绝,摇头缩颈,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眼、鼻流出分泌物,眼被污染,两腿无力,运动失调,有的出现神经症状,阵发痉挛,排黄绿色恶臭稀粪。少数病鸭表现跛行和伏地不起等关节炎症状。

【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的病变为全身脱水,肝脾肿大。最明显的肉眼病变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主要表现为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明显大于正常,呈土黄色或灰褐色,质地较脆,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脱,出现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腹部气囊后部出现有黄白色的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出现输卵管炎和关节炎。

【实验室诊断】

细菌的分离鉴定、PCR鉴定及免疫荧光抗体诊断等。

【鉴别诊断】

1.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均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以及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表现多种病型。虽然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变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与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变非常相似,但大肠杆菌病病鸭心脏和肝脏表面附着的渗出物较厚,一般为干酪样,而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心脏和肝脏表面附着的渗出物较薄,一般较湿润;大肠杆菌不表现神经症状,而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表现头颈震颤、歪斜等神经症状;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鸭疫里氏杆菌不能生长而大肠杆菌能长出亮红色菌落。

2.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衣原体病均有精神委顿、食欲废绝、腹泻等临床表现及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病鸭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气味恶臭,而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鸭衣原体病鸭不表现神经症状,而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表现头颈震颤、歪斜等神经症状;用肝脏接种巧克力琼脂,鸭衣原体不能生长而鸭疫里氏杆菌能生长。

3.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番鸭“花肝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番鸭“花肝病”均表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腹泻等临床表现以及心包炎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 雏番鸭“花肝病”(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肝脏表面形成大量的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等为特征。病程较长的“花肝病”病鸭表现的心包炎与鸭疫里氏杆菌病有相似之处,但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还表现肝周炎和气囊炎,雏番鸭“花肝病”则没有肝周炎和气囊炎的变化;雏番鸭“花肝病”发生于7~35日龄的雏番鸭、雏半番鸭和雏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则多发生于1~8周龄各品种的鸭。

4.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沙门氏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沙门氏菌病病程较长后均可引起鸭喘气、消瘦和神经症状以及心包炎的病理变化。

[不同点] 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些在血清学上有关系的种引起的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鸭常排绿色或浅绿色水样粪便或黑褐色糊状粪便,而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剖检病鸭时沙门氏菌感染的病鸭偶见心包炎,以肝脏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及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为特征,而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不仅可见心包炎,而且可见肝周炎和气囊炎;用肝脏接种麦康凯平板,鸭疫里氏杆菌不能生长而鸭沙门氏菌能长出白色菌落。

5.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流感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流感均有疾病后期病鸭表现神经症状如头颈震颤、转圈、不停地点头或摇头,甚至角弓反张和抽搐等表现。

[不同点] 鸭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病多发生于1~8周龄各品种的鸭;鸭流感病死鸭以全身出血为特征,无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而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变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用肝脏接种巧克力琼脂,鸭疫里氏杆菌能生长而鸭流感病鸭无细菌生长。

6.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副黏病毒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副黏病毒病均有头颈震颤、转圈、不停地点头或摇头,甚至角弓反张和抽搐等神经症状。

[不同点] 鸭副黏病毒病(鸭新城疫)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导致禽类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常见腺胃黏膜脱落和腺胃乳头轻微出血,心肌偶有出血。而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用肝脏接种巧克力琼脂,鸭疫里氏杆菌能生长而鸭副黏病毒病病鸭无细菌生长;将病料接种易感鸭胚,死亡胚尿囊液具有血凝活性并能被禽Ⅰ型副黏病毒抗血清所抑制,可认为是鸭副黏病毒所致,鸭疫里氏杆菌病病鸭的病料不会引起鸭胚死亡。

7.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鸭病毒性肝炎后期病鸭均表现神经症状,特别是角弓反张和抽搐,且都是主要危害雏鸭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

[不同点]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程极短,病鸭的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肝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时可见有条状或刷状出血带。鸭疫里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除神经症状外,有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剖检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8.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传染性窦炎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传染性窦炎均有传染性,2周龄左右最易发病,眼鼻流分泌物,食欲大减,耐过后生长缓慢。

[不同点] 鸭传染性窦炎的病原为鸭支原体。主要表现为眶下窦一侧或两侧肿胀,呈圆形或椭圆形,初柔软后变硬,剖检可见除窦黏膜充血、水肿并充满白色干酪样物,内脏无变化。鸭疫里氏杆菌病临床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和抽搐。剖检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9.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巴氏杆菌病均有传染性。精神委顿,闭目打盹,两肢无力,不能走动,鼻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有时有关节炎。剖检可见心包液体增多,镜检可见菌体两极着色。

[不同点] 鸭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巴氏杆菌。除鸭易感外,其他家禽和实验动物也易感。各种年龄均发生,体温43~44℃,稀粪呈灰白色或绿色、有腥臭。剖检可见心内外膜、肝、肠均充血、出血。关节面粗糙、有黄色干酪样物,用病料制成1∶10悬液0.2毫升接种小鼠、鸽、鸡1~2天死亡,取病料镜检可见两端着色的卵圆形杆菌。鸭疫里氏杆菌病临床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和抽搐。剖检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10.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瘟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瘟均有传染性,沉郁,减食,两腿发软,不愿走动,眼有浆性、脓性分泌物,鼻有浆性、黏性分泌物,拉稀。

[不同点] 鸭瘟的病原为鸭瘟病毒。能引起大批死亡,头部肿大,下颌水肿,倒提从口中流出污褐色液体,舌黏膜有出血点,稀粪初灰白色,后变灰绿色或绿色,也有的呈褐色,有特异臭味。两腿麻痹不下水,叫声嘶哑。剖检可见全身皮肤有出血斑点,皮下组织浆膜胶样浸润。各脏器有出血点、坏死点,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对鸭、鹅可检出100%、80%。

11.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鸭副伤寒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雏鸭副伤寒均有传染性,1~3周龄发病多,嗜睡,垂头,眼鼻流分泌物。拉稀,倒地角弓反张或间歇痉挛。剖检可见气囊有纤维素膜,肝稍肿大。

[不同点] 雏鸭副伤寒的病原为副伤寒沙门菌。颤抖、气喘、眼睑水肿。剖检可见盲肠有干酪样栓子,肝古铜色有灰白坏点。用单克隆抗体和核酸探针为基础的检测沙门菌诊断盒容易做出诊断。

12.鸭传染性浆膜炎与禽链球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禽链球菌病均有传染性,软弱,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困倦,排绿色稀粪,肛周粪污,翻倒仰卧不易翻转,成年禽有关节炎。剖检可见心包、腹腔有纤维素渗出物,肺淤血。

[不同点] 禽链球菌病的病原为禽链球菌,除鸭、鹅外,鸡、火鸡、鸽也易感。腹部膨大,交叉运步,有轻瘫。剖检可见肝暗紫、淤血且有出血点、坏死点,喉有干酪样分泌物和坏死灶,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黏液,心肌、肝、脾发炎变性或梗死,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13.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球虫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球虫病均有传染性,2~3周龄的鸭最易感,1周龄内很少发病,嗜睡,不愿走动,少食或不食,拉稀。

[不同点] 鸭球虫病的病原为球虫。喝水增多,稀粪桃红色或暗红色,腥臭。剖检可见十二指肠肿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红白相间,有糠麸或干酪样黏液,肠内容物淡红色或暗红色、有黏液,但不形成肠芯。其他内脏无明显的变化,肠黏膜切成薄的涂片染色镜检,可见裂殖体、大小配子、合子和卵囊。

14.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葡萄球菌病的鉴别

[相似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关节炎型)与鸭葡萄球菌病均以软脚为主要症状。

[不同点] 鸭葡萄球菌病的病原是葡萄球菌。病鸭的跖关节和趾关节肿胀发脓(切开常可见肿胀块或关节肿积液由纤维组织肉芽肿形成),出现跛行、吃料减少等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患鸭出现软脚,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吃料基本正常。主要病变是出现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有的气囊会出现浑浊或附着干酪样渗出物,脑外膜出血。

【防制】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隔离卫生 由于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鸭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鸭群的影响;给鸭群供应优质、全面、充足的饲料,保持合理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饲养密度,防止尖刺物刺伤脚蹼。加强鸭只的运动,并及时更换垫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提高鸭只的体质。为了防止疫病的产生和扩散,要对鸭舍、饲槽、水槽以及鸭只经常活动的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尽量不从本病流行的鸭场引进种蛋和雏鸭,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必要时应当全场停养2~3周。

(2)合理用药 磺胺药物、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对鸭疫巴氏杆菌均有效,但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因此,在用药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用药,并及时更换药物,提高疗效。在防制中,通常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连续喂3天效果较好。

(3)免疫接种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保护几乎没有。在养鸭生产中应考虑使用自家灭活疫苗或多价灭活疫苗。

2.发病后的措施

(1)加强隔离和消毒 隔离病鸭,将死鸭掩埋或焚烧。清理的粪便应堆肥发酵处理后运出。应对鸭舍、场地及各种用具进行彻底、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2)药物治疗 治疗鸭疫里氏杆菌敏感的药物不多,且其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所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并要定期更换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处方1:

氟苯尼考,0.2%拌料饲喂,连用5天;重症者,5%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6毫升(即每千克体重3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

处方2:

青霉素和链霉素,雏鸭各5000~10000单位,中幼鸭各4万~8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阿莫西林)。

处方3:

磺胺类药物,在雏鸭易感日龄时,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添加磺胺喹嗯啉0.1%~0.2%拌料饲喂,连喂3天,停药2天,再喂3天,可预防本病或降低病死率。或用24%复方敌菌净散,按0.1%的比例拌料,连用5天。或磺胺喹沙啉,按0.1%~0.2%的比例拌料口服3天,停药2天后再喂3天。

处方4:

利高霉素,按药物有效成分0.0044%的比例拌料饲喂,连续3~5天。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000~8000单位肌内注射,每天1~2次,连用2~3天。或环丙沙星,按鸭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拌料饲喂,连用3天。

处方5:

中西医结合治疗。①龙胆草140克、夏枯草140克、茯苓120克、泽泻120克、牛膝120克、桂枝120克、藿香120克、苍术100克、白术100克、防风100克、荆芥100克、陈皮80克、甘草80克。②盐酸环丙沙星水溶性粉(2%,50克/包)250克,维生素AD 3 E粉(500克/包,本品含维生素A 25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 3 5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E 2克)500克。将以上中药煎汁2次,每次药液与以上西药混合拌料,分早、晚供1000~1200只15~20日龄的雏鸭食用,每天1剂,连用3天。对不食病鸭尚可采用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混合液注射,每羽1次注射1毫升,每天1次,连续2~3天,同时灌服草药煎汁与盐酸环丙沙星混合液。

处方6:

发病鸭进行隔离,注射4%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该病对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等药物比较敏感),每千克体重0.2毫升。大群鸭全天分2次在水中加入喘痢健(大观霉素),每瓶兑水150千克。晚上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果采食量下降,可在饲料中加入干酵母,根据体重大小每只鸭1~2片。 uyXzXPXG5kdeb89s20u8Y4ufNutuvnkfzLEym1Ok21TFHsFqSKWMVX93br1OAd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