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说肝主疏泄

中医认为,肝者,能藏血,主疏泄,是人体最重要的疏泄器官。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疏,指的是疏通;泄,指的是排泄。

从中医病理和辨证的角度而言,肝主疏泄,主要对应的就是肝主升降,调度和调节全身气血及排毒的能力。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调节气的升降与平衡

精气神,人体三宝,精气神充足,健康长寿,反之,百病缠身。

精气神中,气是最玄奥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它指的主要就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的、无形的元素。气的升降与平衡和人体的正常运转息息相关,而这种平衡,需要肝脏来维持。若是肝脏怠工,疏泄不足,肝气下行,胸肋就会出现不适。相应的,若是生发过度,则肝气上逆,就会头痛、易怒、面红耳赤。

2.调节血的运行及津液的代谢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中有云:“运血者即气,气行则血流。”

在人体中,气与血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互利互助,谁也离不开谁。若是人体肝气调达,气机通畅,那么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自然畅通无阻。相反,若是肝气郁滞,疏泄失调,那么就像是在小路上放了一块大石头,血液的运行会受到阻滞,甚至血不循经,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循环,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3.促进脾胃的消化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胆腑脉论》中曾经提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现代中医也认为,胆汁是肝之余气形成,肝脏的微胆管能够分泌胆汁,胆汁在形成之后会贮存在胆囊中。之后,胆囊中的胆汁会流入肠道,参与到水谷食物的消化之中。这是肝主疏泄在消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其次,肝还能通过配合与促进脾胃的升降来促消化。中医认为,只有在脾气主升、胃气和降的情况下,人体中的清气才会跟着上升,浊气随之下降,“水谷精微”才能顺时应势,输布全身,而那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垃圾”则通过排泄系统排到体外。

4.调节情志

肝脏不仅能影响气,影响中精之腑的胆,还能影响神。

神这个词,和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种哲学和医学概念,说不清,道不明。但具体到人身上,神主要代表的其实就是情志。换句话说,就是人的情绪,喜怒哀乐。

中医认为,当人体气血充盈,精气调和的时候,肝气就会调达,相应的,情志舒展,人的心情就会变得愉悦爽朗。有的时候,我们不明原因的就感觉欢喜,心情愉快,实际上就是肝气旺盛的一种表现。

心情愉快则肝气盛

相应的,若是肝气不舒,气血不足,那么情志就会抑郁,心情也会莫名其妙地变坏,焦虑、亢奋、暴躁易怒、失眠等都是这种“抑郁”的外在表现。

肝气不舒影响情绪,同样,人的情绪,喜怒哀乐也能反过来影响肝脏。

《图书编·养肝法》中有云:“肝属木,藏血,魂所居焉。人之七情,为怒为甚……善养肝脏者,莫切于戒暴怒。”通俗地说,就是怒气伤肝。 lNlPn1LbxTUFNeM1kb6U6bbToNXCK8btT3/gHp0AZAXmcZWNmLS+b1XuBrBdx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