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肝病的发病率很高,肝炎病毒携带者众多,这其中,又以乙型肝炎为最。
乙型肝炎是国内非常常见的一种传染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治愈的可能性极低,复发率极高,一旦感染,基本上等于终身带病。
那么,乙肝病毒为什么这么难以清除呢?
在目前所知的所有病毒中,乙肝病毒的生命力算得上是相当顽强的了。研究表明,在20℃的储存条件下,乙肝病毒能够存活20年,而且,20年后仍具有感染性。在100℃的沸水中,乙肝病毒能够存活10分钟。在外界常温下,乙肝病毒能生存一周以上。
众所周知,人体有自身的免疫机制和排毒机制,一般情况下,入侵的病毒会在免疫机制的作用下被身体自发清除出体外。但对乙肝病毒,免疫机制却无能为力。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性极强,能够以免疫耐受来影响身体的免疫应答。这样,乙肝病毒就能在人体内长期安居,难以清除。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数据显示,乙肝病毒长期生活在肝细胞内,其核心基因链为共价闭和环状DNA,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还没有哪种能够直接作用在这种环状DNA上。因为药物难以直接作用,所以,即便肝脏外层的乙肝病毒被清除,但根植于内部的环状DNA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种DNA就会像生产模版一样,不断地对乙肝病毒进行复制,如此,乙肝病毒便又能够死灰复燃。
在入侵到肝脏之后,乙肝病毒首先做的便是将自己与正常的肝细胞进行“捆绑”,专业解释是基因整合。进行了基因整合之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变得极为相似,虽然仍有细微的差别,但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抗病毒药物却难以区分。除非把所有正常肝细胞一起“杀死”,否则,乙肝病毒就清除不了。
看新闻的时候,我们常看到流感病毒的变异,事实上,病毒家族中会变异的病毒有许多,乙肝病毒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乙肝病毒变异性极强,乙肝病毒每变异一次,其病理特征、基因结构都会跟着发生变化,以前能够起到抑制清除作用的抗病毒药物便会失去效果。而新药的研发又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便成了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乙肝病毒耐药性强,缺乏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