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疾病,发病早期都比较容易治疗,治愈或控制的可能性也更大,肝病也一样。
肝脏,性格憨厚,任劳任怨,痛感迟钝,因此,发生病变时,病情更隐秘,不易被发现,等发现的时候,极有可能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要想确定自己是不是患了肝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定期做肝功能筛检。检查完毕,拿到化验单,看着那一堆复杂的名字和数字,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肝功能检查的五项指标。
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转氨酶,简称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与骨骼肌中,它非常敏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当肝功能出现损害的时候,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的浓度会增高,超过40U/L。
造成谷丙转氨酶浓度异常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胆道疾病、心脏疾病、乱服药物等。但一般来说,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此,谷丙转氨酶就是肝功能的“晴雨表”。
谷草转氨酶,别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ST,和谷丙转氨酶一样,也是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之一。通常,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都“生活”在肝细胞之内,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平静而淡然。但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ST和ALT就会释放入血。因此,当血液中的AST和ALT浓度同时增高时,就基本可以断定肝功能出现了问题。
临床上,肝病患者的一个明显病理症状就是黄疸,而胆红素正是引起黄疸的罪魁祸首。
人体中,胆红素一般分为两类,即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红细胞死亡后,会形成间接胆红素,这些间接胆红素在经过肝脏的“加工”之后会转变成直接胆红素,合成胆汁,并通过人体的正常代谢排出体外。当肝功能异常时,人体内的间接胆红素数量会超出正常值,即超过14μmol/L。
肝主疏泄,当肝脏出现异常时,肝的疏泄功能会受损,本来应该随着胆道,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的直接胆红素便会滞留在人体内,从而导致人体直接胆红素浓度的升高。人体正常的直接胆红素浓度为0~70μmol/L,超过了70μmol/L,肝脏通常已经出现了损伤。
白蛋白,又名清蛋白,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蛋白质,占血浆蛋白质总量的一半左右。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
白蛋白参与的生理活动有很多,在人体中不可或缺。但它的来源却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肝细胞进行合成。因此,当肝功能受到损害,合成能力和效率下降,人体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就会跟着减少。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要想看明白自己的肝功能究竟如何,还有一个更直观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看化验单上各项数据后面有没有H或L的标志,或者向上、向下的箭头。一般来说,向上的箭头和H(high),表示的就是该项指标检验结果高于正常值;向下的箭头和L(low)则表示该项指标检验结果低于正常值。不管是高还是低,都代表着肝功能不正常。所以,拿到化验单之后,先扫一遍,如果没有发现这些标志,那就说明你的肝功能是正常的,你的肝脏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