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已突破3千万部,连续5个季度稳居国内第一。小米的知名度在用户心中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类品牌。
小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这个问题国内不少书籍或报道也纷纷研究和分析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米副总裁黎万强的观点。他指出,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参与感营销。这个观点在他自己的《参与感》一书中正式提出,这也是小米官方首次解密。
小米的参与感营销最具典型的就是“全员皆客服”策略。小米充分利用了社会化媒体的优势,来提高用户参与的程度,真正切合用户的内心需求,解决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员皆客服”的机制,即人人是客服,人人可参与客服工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义务。例如,有用户在微博上反馈了小米路由器信号弱的问题,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不是服务人员、技术人员,而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的是销售工作,怎么还去管产品的售后问题?这在其他公司不可理喻,在小米则司空见惯。
“全员皆客服”不仅仅体现在公司内部,还体现在外部用户之间,一个用户可以为另一个用户解决问题,而且相互之间你情我愿,倾囊相助。这是因为大家共同在小米这个平台上,有了一种荣辱与共、惺惺相惜之感,愿意去参与,去奉献。
全员客服其实就是在激励参与感,激励员工、用户积极去参与公司的管理,这样一种氛围也使得问题解决起来更迅速、有效,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其实在小米,“全员皆客服”仅仅是参与感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为了让用户更深入地参与,小米还鼓励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制作。如小米有个“橙色星期五”的项目,如图1-1所示,设计团队MIUI就在米柚论坛上定期与用户互动。设计人员、制作人员可与用户零距离接触,每个用户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MIUI产品的迭代、完善中来。
用户的参与情绪非常高,而小米也不辜负大家,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无论是成熟的,还是不太成熟的想法都会坦诚地展示给用户。小米橙色星期五活动如图1-1所示。
图1-1 小米橙色星期五活动
小米的成功一度让业界对参与感营销充满了期待,但事实证明后来者很难达到小米的高度。那么小米的参与感营销究竟是怎样成功的?4年600亿奇迹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注重用户体验,充分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参与兴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买东西只是为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如买一块手表,就是为了看时间,只要能准确指示时间即可,至于这块表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是北京产的,还是上海产的,很少去关注;买一款羽绒服,也很少关注舒适感、视觉感等,只要能防风御寒就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注重内在的感受成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者选择一件商品时,心理也在不知不觉向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方面倾斜。消费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如图1-2所示。
图1-2 消费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
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推销方式也越来越开放,鼓励消费者去参与。衣服好看不好看?可以先试穿;食物好吃不好吃?可以先尝;手机用起来爽不爽?可以到体验专店去尽情玩。与此同时,一大批体验式卖场、超级市场逐步取代传统的百货商店,与体验相关的优惠卡、优惠券、电子券等也纷纷亮相,以各种形式吸引消费者,如图1-3所示。
图1-3 鼓励消费者参与营销的各类卡券
可见,体验式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因此,企业在营销中要尽量为用户提供体验条件和体验环境。如在产品购买前,创造各种体验环境,设立各种体验工具,满足用户体验心理。这一点仍可向小米取经。小米为了让用户有更深入的体验,一开始就重视用户体验,并努力为用户体验创造便利。创立之初雷总就要求所有人要专注于一点:口碑。口碑从哪里来,就是来自大众的口中,消费者和忠诚粉丝的口中。小米最早发现了“参与式消费”的机会,并紧紧抓住,让用户参与,满足用户希望“当场介入”的心理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尊崇体验至上,做好用户体验就能吸引用户,只要能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用户有参与的激情与欲望,产品自然会被接纳、被认可。
谷歌很早就深谙这个道理,树立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的经营理念。因此当2004年谷歌推出Gmail电子邮件时完全依赖于口碑去推广,当时谷歌为新老用户提供了几千个Gmail试用账户,并以邀请的方式让参与者有种身为谷歌用户的荣耀感。有很多人为了获得一个账户体验资格,宁愿以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交换,比如到迪拜度假两夜,或者旧金山的明信片。在有些地方甚至高价买卖,如在英国,一个Gmail账户高达75英镑。
这些数量有限的“账户”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这就是谷歌依靠强大的体验营销获得的成功。
如今,很多行业,尤其是电商、微商等新兴行业,大多也开始依靠体验式营销吸引客户。做好用户体验,产品信息、品牌知名度便可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出去,而且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买卖双方的信息更对称。
那么,作为企业来讲,该如何调动用户参与的兴趣呢?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所谓的参与感,就是亲自去体验和检验,不论是外在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还是内在情感体验(愉悦、兴奋、温馨、舒适等),总之要真正地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
构建参与感,即把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品牌推广等所有的流程都公开化、透明化,让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拥有的体系。在具体构建上这是有章可循的,也是有先例可模仿的。
这个先例仍是小米开创的,我们看一下小米是如何做的。小米的参与体系分三个战略、三个战术,又称“参与感三三法则”,如图1-4和图1-5所示。
图1-4 小米参与感营销的
图1-5 小米参与感营销的
战略是政策层面,主要是需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战术是执行层面,主要是如何做,做得怎么样。战略如冰山之下看不见,战术如冰山之上则更可感知,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一体。
小米认为,企业无法形成产品线,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小米产品线从手机单品延伸到净化器、电视、路由器、智能硬件在内的多条产品线,而且每个产品要做到极致,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第一。
小米是粉丝文化的先导者,小米的粉丝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忠诚的粉丝群之一。也就是说,产品要想受用户欢迎,首先必须让所有人成为产品的粉丝,并要让其从中获益。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使每个企业都成为相对独立的自媒体平台,小米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从而建立自己的一条有特色的营销渠道。
开放节点是基于功能需求的,越是刚需,参与人越多,也就是说企业和用户双方都要能获益。双方互利的基础就是在整个流程中寻找平衡点,即将产品以及产品的相关流程完全开放后筛选出对双方都有利的节点。
小米的互动遵循的是“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即根据开放节点进行相应设计,把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2014年春节爆发的“微信红包”活动就是极好的互动设计案例,大家可以抢红包获益,有趣而且很简单。
扩散是个数量从少到多,范围从小到大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先筛选出第一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等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从而影响更多人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
广告界有句名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任何事情没有因为模仿得好而超越对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模仿,根据小米的三三法则,后来者可以遵循前者足迹打造属于自己的参与营销体系,并根据自身情况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常见的做法是延长产品生产线。有些企业无法持久地吸引用户,就是产品品种太单一,而又无法将单一产品做到极致,做成爆品。做产品,资源不能太分散,否则就会导致用户参与难于展开。做单品爆款,做细做精,是一种产品策略,但只适合少数企业。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仍是“多即是好”,要能给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目前,无论是市场原因还是消费者人为原因,都在寻求多样化,这是个大趋势,小米也同样开始走产品多样化路线。
在这种背景下,延长产品生产线,产品系列化是做足参与营销的未来出路。延长产品生产线是纵向策略,主要做单品;产品系列化是横向策略,主要做衍生品。仍以小米为例,我们来看看小米是如何做单品和衍生品的。小米的单品策略是以手机为主,主要靠不断研发新机型延长产品线,如图1-6所示。
图1-6 小米产品线横向发展策略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小米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已从单品手机延伸到净化器、电视、路由器、智能硬件等多条产品线,如图1-7所示。
图1-7 小米产品线纵向发展策略
参与感的背后是“信任”,企业与用户的信任关系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只有促使向具有更信任力度的强关系进化,那未来的参与感营销才会做得更好,反之就会越来越差。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用户关系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利益,功能、信息共享都是围绕利益进行的激励,所以我们常说用户的利益高于一切,企业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用户利益。
如今的用户对体验非常在意,企业要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产品真正潜入用户大脑,使其记住的不是广告,而是渗透式、全方位的参与,使其即使见不到产品也会产生饥渴性需求。
小米用户的参与就是全方位的。还在产品开发阶段数十万消费者就开始出谋划策;当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产品要推广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更新完善之中。
通过体验,小米让用户扮演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角色,还是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多种角色,正是有了这些角色和名头,他们才能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营销中的各个细节中来,如图1-8所示。
图1-8 小米用户在参与时扮演的不同角色
何为参与感?按小米的原话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可见,其目的是让用户最大限度地去参与,并产生“参与感”,让用户成为“员工”。他们总结出了3种具体的模式,分别为:
营销结果固然重要,但让消费者享受消费的过程则更重要。因此便产生了体验店模式,目的就是要把消费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切身体验,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更长。消费过程越长,潜移默化地体验到的感受越大,越会大大强化消费者的参与性。
宜家家居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实体店,他们做的店面体验非常有特色。大多数家具店面是“眼看手勿动,动也只能小动”,而在宜家可以随便试用。另外,宜家在摆设上是经过精心设计过的,搭配完全符合日常生活场景,能让人产生想去体验的欲望。宜家已经超出简单的家居卖场范畴,进而升级为一个家具乐园,消费者的第二个“家”。
在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跨界经营,每个企业也在寻找主业务之外的第二产业。其实,这都是为了能把更多的消费者留下来。现在不少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不仅仅在卖服装,也开始鼓励餐饮、娱乐、电影院、游戏城入驻;一些有特色的书店,不仅仅以卖书为主,而是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以读为主的场所。广州方所书店,定位就是高端大气,这不仅仅是指上架的书籍涵盖面广,还包括其积累的一大批“书虫”。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书店不仅装修新颖,配设豪华,还开设咖啡厅、阅读角,俨然是一个极具“文艺范”的休闲场所。
可见,跨界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样做目的就是以多取胜,增强消费者参与的可能性。
在互联网企业,O2O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商业模式,几乎人人都在谈。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也同样适合,打通线上线下,做全渠道也势在必行。美特斯邦威购网体验店、苏宁“嗨店”的诞生都是O2O模式运用的结果。
优衣库是使用O2O模式的成功典型,线下有众多门店,线上有官网、App,入驻了天猫、有货等第三方平台,也有微信、Line等社交媒体账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多渠道互动、循环,大大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