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西服套装的风格论

西服套装根据不同的形制特点有不同的称谓,根据THE DRESS CODE文献研究,今天西服套装的格局都是从常青藤风格(美国风格)、英国风格演变而来,而美国风格的包容性表现出影响西服套装发展趋势的作用。

(一)常青藤与美国风格

在THE DRESS CODE中就西服套装而言,常青藤和社交规则有什么联系,这里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述,常青藤=名校联盟=贵族俱乐部=美国风格=社交规则,这是为什么?

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是指美国东海岸的八所高等学府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即名校联盟(图2-1),分别指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这八所学校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其中有七所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常青藤联盟最早指的是非正式的大学美式足球联赛,起源于1900年,当年耶鲁大学捧得首个冠军。由于常青藤联盟中的八所大学都位于美国东海岸,所以这里的常青藤风格是指流行于美国东海岸地区上层社会的西装风格。

图2-1 美国常青藤联盟名校徽章

由于它的体育背景,可以说常青藤风格是现代休闲西装造型(裁剪)的鼻祖,自然肩、无腰省、直线型、单排扣、平驳领是它的基本特征(图2-2),它经历了将近100年的锤炼,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常青藤帝国,所以无论在社交界还是时尚界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应该说现代意义上的西服套装造型格式是由它建立起来的。

图2-2 Ⅰ型西服套装

窄肩西服套装(Narrow shoulder suit) 是指常青藤中窄型自然肩造型(narrow&natural shoulder)。它是常青藤款的古典版本,一段时间里在欧洲这个常青藤款却作为最新款被重新唤醒,即使在美国,拥有它就意味着超越时空的传统味道。其特征为,狭窄的自然肩、没有前省的直筒型、间距较大的三个纽扣中系上边两个纽扣、稍稍裁剪变圆变大的前摆。裁剪为三缝结构,后身中央为钩形开衩,佩带扣门襟的直筒宽松长裤。其实这完全是从英国维多利亚传统中被美国化了的“美国传统”。后来产生的各种常青藤风格都带有这种基因——自然肩直身型。这也几乎成为现代版西装的代名词。

I型西服套装(Number one sack suit) 是最具典型的常青藤风格,也被称为American Traditional model(美国传统款型)、Traditional natural shoulder model(传统自然肩款型)、Rolling-down model(翻扣式款型)、Brooksy model(布鲁克斯款型)。它是常青藤风格商务套装的基本型,也是现代西服套装的传统之一,概括讲就是传统的美国型西服的典型,通常认为它是由著名的常青藤原型或者它的定型版演变而来。最早是由布鲁克斯兄弟公司在1918年所推出的单排三粒扣自然肩西装,可以说它是传统西服套装的鼻祖。单排纽扣西装的三粒扣中只扣中间一粒纽扣,这种形制也是布鲁克斯传统款西服家族标志性符号。布鲁克斯兄弟是美国最古老的绅士品牌,布鲁克斯兄弟所创造的保有英国血统又极具美国文化的西装风格堪称绅士的标志,因此在社交界有一种说法:不懂得穿布鲁克斯就如同没有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以至成为整个国际社交界的潜规则。

这主要取决于它在工商界被广泛使用并在整个西方世界流行,在1930年代被称为“通用款”。由于美国文化逐渐成为强势,进入1950年代称为“常青藤风格”,在1960年代确立其经典地位被称为“传统款”,直到现在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西服套装 “基本款”。其实“基本款”的起源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的休闲服所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当时非常时尚的一种便服,亦称散步服(见表1-1图⑦)。以这种便服为基础,布鲁克兄弟经过创新,在近代还做了商务装的市场推广,这就是号称Number one Sack suit(Ⅰ型套装)的布鲁克斯型西服的由来。在社交界、时尚界成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统西装的经典。相对于原型版常青藤的单排三个纽扣,系上边和中间两扣式,I型最大的特征同样是三个纽扣,但是其中上端的一个纽扣为翻扣式,到现在它也是解读常青藤I型的密码(图2-2)。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自然肩没有前省(直身型)。概括地讲跟前者的常青藤款相比,I型款则更被认为是信奉“中庸”这一信条的自然肩西服套装。因此在商务套装中I型款更适用。这也证明它作为时装用语的I型西服套装在1961年登场,正是美国工商业大发展的时代,也为现代商务西装的定型(单排两粒扣系上边一粒)打下了基础(图2-3)。

图2-3 商务西装演变

最典型的美国风格是Ivy league model(常青藤联盟款式),也被称为Extreme traditional(极端传统式),是标准类型的夸张版。即将常青藤风格(自然肩直身型西装)作夸张处理,可以说是Ivy league model的异称。所谓Extreme ivy(极端式),是更强调美国贵族的冒险传统而不是英国的保守。

它被认为是美国式西装的经典款式之一。流行于1940年后半期到1960年初,与I型常青藤共治。其特点也是自然肩、没有腰省的直线型轮廓,小V型翻领、止口(门襟边缘)缉缝明线、水平矩形有盖口袋以及钩状开衩(hook vent),秉承着常青藤的一贯风格。穿着特点是单排三粒扣系上边两粒,保持着原始常青藤格式,或者是系中间一粒的驳领中存一个扣式的I型格式,和直筒细长型西裤组合而成的两件套或三件套装(图2-4)。它在日本1957年左右开始成为工商界谈论的话题,20世纪60年代初在时尚界流行起来。成为现代休闲西装风格的常青藤西装是由以阿玛尼为首的意大利系的设计师大量收藏而炒作起来的。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这种拉丁风的常青藤样式在时尚界的确立是经从1989年秋天开始的美国风的刺激之下形成的,后来在时装界刮起的前卫常青藤与此有关。

图2-4 常青藤联盟款式

典型的是 Extreme ivy(极端常青藤) ,又称格林尼治常青藤,是指1955~1957年,在纽约的格林尼治村的Beat(披头族人)和黑人之间所流行的滑稽模仿类的常青藤西服套装。其特征为单排四纽扣的上衣配没有折边的细长裤子。上衣的衣领上常常会带有天鹅绒,袖口带有翻边、右侧袋上加装小钱袋(图2-5)。这些手法显然是低层模仿英国化贵族的典型表现,“常青藤”说明是在自然肩直身型造型下组合的,又表现出美国本土化的特性。这种成功杂糅的美国化时尚,在社交界影响深远。

图2-5 极端常青藤和摇摆乐常青藤

这其间还有 Jivey ivy(摇摆乐常青藤) ,被通俗解释为非正规常青藤、摇摆乐常青藤。是1958~1961年间在黑人中盛行摇摆乐而流行的夸张版常青藤西服,也是继极端常青藤流行之后的升级版常青藤的一种,但它的简约设计成为时尚不可逆转的潮流。

常青藤主流风格并没有受到“前卫常青藤”的干扰,可以说它们是在和平共处中谋发展,但常青藤的“美国意志”从未抛弃,这就是功能主义的多元文化。主流常青藤基本是沿着I型西服套装发展而来,诞生了Number two suit(Ⅱ型西服套装),也被称为 Number two model(II型风格) ,是布鲁克斯兄弟公司在Ⅰ型西服套装基础上推出的。其整体外形轮廓和Ⅰ型相似,只是增加些收腰(但仍没有前省),并普遍运用单排两粒扣形式。登场时间为1961年,在当时工商界大行其道而成为现代美国款西服套装的经典,以此确立了国际商务西装的基本样式(见图2-3现代期)。由此常青藤风格被固定下来,被视为美国西装的主流风格,在世界西装格局上也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作为多元的美国文化,与东海岸常青藤共治的还有西海岸的美洲大陆风格,作为整个美国西装风格是不能被忽视的。与东海岸常青藤风格所不同的是,西海岸的美洲大陆所流行的西服套装通常为衣长较短、单排扣、浅开衩、浅色调、短角领、配细长型裤子。但仍保持自然肩直身型的结构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 American continental model(美洲大陆风格)和Contemporary model(当代款型)

美洲大陆风格也被解释为Trans-american(脱离美国款型)。用脱离的含义,是因为其随处可见试图摆脱美国型(常青藤)的构思。其设计源泉是当时流行的Italian continental(意大利大陆式),而演变成一种新美国风格,后来加以整理而世俗化为American continental(美洲大陆式)。它从1958年左右开始流行,是IACD(国际绅士服设计师协会)于1958年发表的西服套装新款中的一种。衣长较短、圆摆、单排一粒扣,双开线口袋(侧袋),袖口有小翻角卡夫,由此可以看出它源于吸烟服样式。和细长的西裤组合,成为20世纪60年代初爵士乐手的喜好服而出名(图2-6)。这些保有意大利味道和平民气质的美洲大陆风格,如果我们观察同时代的意大利西装却有些常青藤的美国韵味,这简直是美国版的“围城意识”。这预示着贵族和贫民都有彼此向往的东西,并有互相借鉴的元素。

图2-6 美洲大陆风格西服套装

Contemporary model(当代款型) 也继承了American continental(美洲大陆)的传统,在1960年代初期到中期流行,也被时装评论家认为是西海岸风格的典型。在当时是与东海岸的常青藤传统风格相抗衡而备受瞩目。其款式特征为单排扣,被称为“Low 2”的低开襟双纽扣类型,整体上长度较短、侧开衩较浅、没有前省。外形轮廓在H型基础上也会出现L形、T形等。以淡暖色调为主。领型以短角领的变化为首,还有简化口袋和衬料等设计都成为这种西服的魅力所在。西裤大多为无腰带式的锥子型(渐渐变细),裤脚无折边。并作为IACD(国际绅士服设计师协会)于1963年秋所发表的四个流行款中的其中一种(图2-7)。

图2-7 当代型西服套装

在常青藤和西海岸游离出来的还有两个著名的美国风格:粗犷风格和T式风格。 Bold 西服套装(粗犷式套装)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广的新款,特别是在1948年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非常流行。一般认为这种西装的外形强调宽肩、宽领和明显的收腰。搭配宽松具有悬垂感的西裤,其整体强调强壮(硬汉)的效果(图2-8)。 1947年由于Victor Mature(维克特·莫切尔)主演的电影《死亡之吻》所穿着的戗驳领西装,并且在这个类型中又创造了低开领四粒扣全新的样式。所谓“粗犷”可谓具体可辨,不仅如此,这种样式被历史锁定在现代双排扣戗驳领西装两个经典版本之一,这就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古典版黑色套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版黑色套装(图2-9)。因此,在英国就出现了American 西服套装(美式套装)的说法,实际是指低开领双排扣戗驳领的现代版黑色套装。

图2-8 粗犷式西服套装及Victor Mature

图2-9 古典版和现代版黑色套装

由于美国人不擅长这种双排扣戗驳领的样式(过于束缚),很快被一种 Mr. T look (T式风格) 所取代,其别名为Three T look(三T风格),Three T取自Tall(身高)、Thin(瘦)和Trim(修饰)三个词的字头,意思是说对瘦高的人加以修饰的常青藤风格。从1950 ~ 1954年在美国流行,被认为是Bold look(粗犷风格)的替代款。其特点是比Bold look款的肩部和翻领较窄,整体上呈细长型轮廓的常青藤风格。可以说是20世纪50年代典型American look(美式风格)向“常青藤”全新的回归(图2-10)。由此可见,常青藤风格不可抗拒的休闲功能(自然肩直身型)始终左右着美国西装风格的格局,也影响着世界西装造型的趋势。这正是THE DRESS CODE中西装格局不能轻视常青藤风格的原因。

图2-10 T式风格西服套装

(二)英国风格恒久的密符

褶皱、明显收腰、小钱袋、前胸省,还有加入马甲的组合、丰富的隐条纹羊毛面料等都是典型的英国元素,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元素本身,而是不要把它们安错了位置,它们恒久不变的神秘符号才是揭示THE DRESS CODE绅士文化的魅力所在。

Three-piece suit(三件套西装) 是最具典型而古老的英国品质,可以说是现代西服套装的经典范式,是指上衣、马甲、西裤为同一材料缝制而成的西服套装。同义词有Three-pieces(三件套)、Vested suit(带背心的西服套装)、Matching three-piece(相匹配的三件套)。反义词有Unmatched three-piece(不相匹配的三件套)、Separated three-piece(分离的三件套)、Three separate suit(三件分开的西服套装)。其实三件套西装在主流社交中的含义是指不列颠风格的西装。

Three-piece suit的原型是Dittos(意为“同样的东西”)。Dittos之类的英文词,往往会想到是指与其他服装相同的意思而产生误读。可见,Dittos是指现在大家常说的三件套西服套装,即相同颜色和质地的上衣、西裤和马甲组合的最初称呼。因此,今天也有被称为Ditto suit或者suit of ditto,是指同一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一种,其最早的例子是在1730年英国画家John Watson笔下所画的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的人物画中所见到的。好像是沃波尔在自己的故乡所穿着的乡村服装(郊游服),典型的是用蓝黑色的天鹅绒布料所缝制的上衣、马甲和马裤三件套西装。但是Dittos作为词汇的登场却要略微推迟到1740年代了,这个词被普遍使用是在1750年代。而有上衣、马甲、长裤的三件套西服套装这样近代含义的Dittos,初次登场的时间为1830年,据说是德国美因茨的维特根斯定制店所设计出来的,上衣也不是今天大家常说的西服款式,而是尺寸较短的一种双排扣西装。裤子也是当时流行的被称为“大裤脚”的一种,其特征为前开襟是门帘式的门襟,裤腿像现在的滑雪裤的样式、带有Strap(为了在穿裤子的时候不沾到鞋上的泥土而在裤脚所装的细带)。

现在印象中的三件套西装即由西服款上衣、马甲以及宽松式的长裤子所定型的风格,是在1860年代普通西服套装被当做日常套装而流行起来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西服套装的历史到现在为止也就是刚刚经过了140年。在学术界对三件套西装有两种观点,认为仅有140年的是趋向于保守的观点,持有140年以上的观点则是有改革倾向的观点。但无论哪种观点,都会接受英国风格是三件套西装的经典样式(图2-11)。

图2-11 19世纪末身着三件套

Lounge suit(休闲套装) 如果用当今“休闲西装”的意思去解释是错误的,它是两件套或三件套西服套装英语叫法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服套装”所使用的常用语,由于工商界人士的广泛使用而变得较正式。因此,由Suit作为Lounge suit的略装使用,今天在社交界(请柬)用这个词时,反而有“礼服”的意思,比西服套装还要正式些(图2-12)。“休闲套装”于1860年代登场,Lounge suit有英国习惯晚餐服的意思,后来只保留Suit,晚餐之意也就被误化了而突出了商务。美语为Sack suit。法语为Complet。

图2-12 日本首相宴请韩国总统卢泰愚的请帖(左下角

其实,真正英国风格的休闲套装是用Blouson suit(宽松套装)表述的,是指宽大的上衣和同材料的宽松长裤所组成的西服套装,即1930年代的威尔士风格。值得重视的是,这种风格正是今天西服套装的定型之作(图2-13)。

图2-13 威尔士套装(1932年风格)

在西装的经典中British model(英伦款型)是最适合表达英国风格的服饰用语,一般指以褶皱风格(Drape style,图2-14)或者骑马风格(Hacking style)为样本的各种西服套装。款式系统完备而严格。单排扣类型包括两粒扣式和三粒扣式。双排扣型为六粒扣式或者四粒扣式。肩部工艺都采用定制垫肩。胸部和背部一般都带有风格的褶皱,而腰部有明显的收腰。单排扣的下摆有翘臀和收臀的变化,双排扣的下摆一般为臀围有适度的合身感。上衣长度单排扣和双排扣都为标准的能够盖住臀围的长度,背部会裁剪有中心开衩或者侧边开衩(前者通常为运动西装类、后者则多见于商务套装以及双排扣的上衣中,也有无开衩的,大体是根据流行而定)。有时右侧大袋上会附加小钱袋这是英伦款型所特有的元素。基本材料为深蓝色或者深灰色中有隐条或者细条的精纺麦尔登呢(条纹法兰绒风格的精纺呢绒)。由于这些“英国风格”的原型起源于1920年著名的萨维尔街,因此,也被社交界惯称为Savile Row look(萨维尔街风格)。

图2-14 英式萨维尔街风格和松弛褶皱的西服套装

English drape(英国式松弛型西装风格) 与“萨维尔街风格”有同样的名气,但造型大不相同,它可以说是英国的常青藤风格,也被称为English blade(英国式自肩胛悬垂风格)。Blade是指肩胛骨,即从肩胛骨向下裁剪成很松弛而产生悬垂褶的西服新外观。这是20世纪至今男装中,屈指可数、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西装新外观之一。

从腰部到背部呈现优美褶皱和松弛感,加之它收紧的下摆,形成独特的“英国式松弛褶皱”(图2-14)。这在美国也被称为English drape或者English drape 西服套装。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前期为止即常青藤西装以可见的飞速崛起的20几年中,西服流行被认为已经完全由Drape look(褶皱风格)所独占也不为过。因为,它们都以宽松著称,也预示着西装发展走休闲路线的必然趋势。

最初褶皱西装被认为是在1928年左右,通过伦敦赫敦大道的Shorte定制店所设计规划而发展形成的新型西服套装和外套。当时这个制作近卫士官制服的定制店偶然间发现在腰间系上皮带的大衣外套,在胸部会产生很独特的悬垂感,更能使人产生男子汉的印象。因此,Shorte店立即就将这个悬垂感试着用于了西服套装的制作上,这被视为褶皱西装的开始。最初没有单排扣只有双排扣类型的上衣,后来在单排扣戗驳领的董事套装(亦称英式西装)上也大行其道(图2-14右为此典型款式)。同时,和宽松且立裆较深的西裤以及短尺寸的西装背心一起组合而成为风格化现代版三件套西服套装的典范。

此种服装在大众中的流行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直至现在,在美国是在2年后被引入的,并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起来。英文中English drape的drape这个英语词汇来源于法语中呢绒的Drape。可见这种造型优美的悬垂性是靠上等衣料作保证的,而成为现代绅士服的特质,即充分表现质感的美。

与“英式松弛西装”相反的风格是 Bodyline 西服套装(束身套装) ,是指贴身的西服套装。将窄肩、窄胸、细袖、强收腰、长款为特征的上衣和喇叭形西裤组合而成的西服套装。这是和1930年代的Drape 西服套装(宽松套装)完全相对照的廓型。于1968年登场。

美国文化的强势和英国文化的厚重,再加入它们传统的血缘关系而产生英美杂糅的风格,是现代西装风格的大趋势。最典型的是 American British model(美国英伦款) 。顾名思义是指在美国流行的英国风格的西装款式。虽然很难定义它的式样,但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很容易识别,如右侧小钱袋,整体造型收紧,前省(Front darts)设计使腰身曲线明显,显然这是萨维尔街风格的典型特征,与常青藤美式风格西装相反,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美国的西装文化(图2-15)。它之所以成为现代主流西装造型之一跟美国人的推崇不无关系。

图2-15 美国英伦款

British American model(英伦美国款)是它的另一种称谓,发端于1970年代末一种新式美国型西服。第一次使这种Anglo-america(英语美洲型)新外形出世的,是美国设计师拉尔夫·劳伦。后来那些继承了和劳伦有相同传统并喜好潮流的新锐设计师们纷纷推广了这种服装外形。比如亚历山大·杰里昂、萨尔·塞泽拉尼、杰佛里·邦库斯等,而且不仅仅是设计师,还包括纽约的高级男装专卖店保罗·斯图尔特(Paul Stewart)也推波助澜。其实不管是谁都会这样做,因为将“崇英”当成香料是高贵绅士服装设计的潜规则,重要的是成功的美国设计师坚守以自然肩为基调的外形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设计风格是通过各个设计师,根据店铺客户能够见到些许的不同。但是一定会在他们作品的风貌中窥见出时代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都有为了强调收腰效果增加了前省,只是没有像发源地的英国那样极端(萨维尔街风格通常表现出极度的收腰风格)。

(三)西欧风格群龙无首

就THE DRESS CODE的男装风格而言,英国和美国各占一极,西欧占一极,即三足鼎立格局。但英国居于主导地位,西欧各国的附属地位仍未改变,原因是西欧女装过于发达的法国和意大利,使男装变得“居无定所”,其实这并不是绅士们所期望的。从它们有关风格的文献记录便不难理解。

1.法国风格

V style(V字形风格) 是西装历史上典型法国风格的代表,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实在缺乏专业性。因此评论家认为,法国的男装风格就是没有风格的风格。

美国的常青藤款被社交界推为最新款型所引起注目是在1956年左右,而在几乎同一时刻。法国以巴黎为首的其他欧洲各大城市中最引人瞩目的流行款则是V字形外观的西服套装,它与常青藤款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两大激进风格而被大书特书。然而,V字形的法国风格难以像常青藤风格那样形成成熟体系和主流势力而最终被边缘化。

V字形西装的初次登场是在1954年春天的巴黎。受常青藤风格的影响,它的外形有明显的宽且溜肩造型,腰身从肩部开始直线倾斜向下摆收紧,是一种上衣较短的倒梯形西装,配上曼波风格的窄脚锥形裤,整体上呈V字形外观(图2-16)。不久之后于1956年左右在日本得到推广。由此,法国V字形风格在国际时装界被确立为一种地域性的西服类型。

图2-16 V字型西服套装

2.意大利风格

其实在西欧风格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意大利风格。包括爵士套装、意大利大陆风格和软体套装。

(1)爵士套装(Jazz suit)

这是从1919年到1923年间在意大利短暂流行的西装款式。造型整体收身,并由腰开始到下摆呈喇叭状,长度较长的自然肩上衣,组合的西裤长度较短而瘦并有翻脚造型。有两件套也有三件套组合。其款型以单排扣为主(图2-17),也有双排扣的。最初此种爵士套装被认为是由美国回归的意大利青年设计师Harry Danunzio受到拉美人的启发而设计的。Danunzio(当时为罗切斯特的权威成衣服装生产商的设计总监)为了寻找灵感而一个人踏上了意大利之旅。他转遍了各地之后,在罗马短期停留了一段时间,并在此地Danunzio找到了后来在美国被以爵士服命名的服装构思,创造了一种美国爵士服与意大利收身造型的杂糅风格。这个构思在回国后立刻就结出了果实,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1919年的事情。随后其他的男士服装生产商也不甘心失败纷纷开发制作了这种风格的服装,但是最终没能战胜Danunzio,都被认为是Danunzio的复制品。

图2-17 爵士套装

(2)意大利大陆风格(Italian continental)

这是指在1950年代中期流行于意大利罗马主流的西服款式,由当时引领欧洲男性潮流的罗马著名的裁缝店工艺师Brioni、Dutch、Ritoriko所设计制作的全新西服套装。它的造型很有颠覆性,小细领、斜裁大圆摆、四方肩、浅侧开衩、花式口袋以及带有袖克夫特征的紧身上衣,与裤筒上粗下细无翻脚连腰西裤组合,工艺精良。款式以纽扣间隔很小的单排三个扣为主,也有两个纽扣和一个纽扣出现,布料为有光泽的丝质材料,特别是经常使用山东丝绸、鲨皮布等较薄的丝绸材料(图2-18)。这种罗马裁缝店传统的艺人技艺成为风靡一时的意大利风格,而一时成为与英伦可以相提并论的西装经典,在时尚界可以反复谈论的话题。重要的是在意大利男装历史中成为阿玛尼之前意大利男装风格的主流。

图2-18 意大利大陆风格

(3)软体套装(Soft suit)

可以说这是意大利大陆风格的延伸,是指以软性材料(例如精纺毛、麻、丝料)配合柔性裁剪和工艺为特征的西服套装。特别是指以阿玛尼为首的意大利系设计师所擅长的西服套装。成为1980年代后时装界开始大书特书的用语。因为它大大促进了西装简单而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格局,而创造了西装成衣化的大众类型,因此它的反义词为定制套装(Tailored Suit)。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西装风格大众化的进程,作为英国并不接受这种与绅士文化相悖的时尚路线。

3.欧洲风格

这是指流行于除英国以外整个欧洲地区的西装风格。 European suit(欧洲西服套装) 是欧洲风格西服的总称。但一般是指英国以外的西欧,尤其是指法国、意大利设计师所设计的西服流行款式。当然每个国家都会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外形,但是由于英、欧、美这些主流风格的日益强势,迫使其他弱势风格逐渐消失,代替它的则是由于时装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上的不同而产生的个性化,也就是说现代意味上的欧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根据时尚潮流发源地的不同也呈现出了更多的地域性变化,比如德国风格、日本风格(欧洲风格的日本化)等。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尽管如此,进入了19世纪80年代后的欧洲风格似乎能够看到某种程度在轮廓上的共通性。其一多数是宽肩型,其二为宽松式的裁剪,其三总体上走的是休闲路线。它的另一种称谓是 Continental look(欧洲大陆风格) 。Continental指欧洲大陆之意,因此,Continental look更强调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西服类型。它的唯美和中庸特点,衣长适中,强调腰身造型,两侧开衩。西裤采用裤脚渐渐变细没有折边造型。而成为以公务、商务为典型的国际化西装的基础。 rYZEDTHOsVdjdJqnC7SArGBUjPiOm7MjBdjXMYY2dX3KniOfxBYMdcbpXcMGfL8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