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斯特外套大约出现在1840年以后,它的全称是柴斯特菲尔德外套(Chesterfield coat),当时从名称、构造到用途和今天完全不同,名称和构造是尚未确定的,用途是以常服出现的。因此,按照男装一般的演变规律,今天的礼服往往是历史中的常服,柴斯特外套的演变规律尤为突出。按照这个逻辑和时间顺序,单排扣暗门襟平驳领柴斯特外套的鼻祖应该是披肩大衣,双排扣戗驳领柴斯特外套的演变与弗瑞克外套有关。
通常情况一提到柴斯特外套,就是指它的标准版,即单排扣暗门襟平驳领,其实它还有一种双排扣戗驳领的出行版,后来在演变过程当中,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出行版的戗驳领款式,产生了传统版,由此形成了柴斯特外套三足鼎立的格局,至今没有改变(图2-5)。可见柴斯特外套的标准版和出行版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形态,而且出行版在先,标准版在后。从外套的保暖功能来讲,双排扣总是比单排产生的时间要早,换句话说,单排扣外套总是受双排扣外套的影响。从时间上看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典型双排扣外套的燕尾服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就诞生了,弗瑞克外套在19世纪初相继出现,19世纪20年代弗瑞克风格的大衣流行。其实它们的构成几乎完全一样,燕尾服只是因为骑马的原因,是在弗瑞克外套的基础上挖掉前摆部分,使腿在骑马时没有阻挡。作为单排扣的旅行紧身大衣是在1828年登场的,时间晚了将近40年。值得注意的是,单排扣受双排扣影响的概率更多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单排扣外套的产生会完全取代双排扣,只是满足不同的功能而已。双排扣外套的防寒性要优于单排扣,单排扣外套的方便性要优于双排扣,因此旅行外套、雨衣外套常用单排扣。从社交的意义上讲,多样性总是比单一性有更好的表现。由此可见,双排扣柴斯特外套是沿着燕尾服、弗瑞克外套的演化路线发展到今天的,今天的双排扣柴斯特外套仍能看出它们的影子。
图2-5 标准版、出行版和传统版柴斯特外套
柴斯特外套诞生的19世纪中叶,绅士服是以燕尾服和弗瑞克外套为主导的,柴斯特外套也仅仅是个名称(柴斯特菲尔德家族成为贵族的时尚),它的形制完全有可能是“弗瑞克式”的。弗瑞克外套驳领上充覆着羽织面料,大体的设计是双排扣、过膝长度、两侧有袋盖的口袋、卡夫
,腰部有断缝。整体上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这些元素几乎都在双排扣柴斯特外套发展历史中出现过,有的被保留到今天,有的成为设计师可借鉴的传统要素,有的被岁月过滤掉了,正是各种各样的细节散落在这样那样的外套中,随着时代变换着它们的表现方式,造就了柴斯特外套在一个长期多元条件筛选和锤炼中走到今天并且成为外套中的经典(图2-6)。
图2-6 弗瑞克外套和双排扣柴斯特外套的传承关系
一般来说,弗瑞克外套和燕尾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套,在古代凡是长的衣服都认为是比较讲究的,称作外套(coat),有礼服的暗示,今天的燕尾服和晨礼服仍称作“外套”。短的视为便服,称夹克 (jacket),有休闲服之意。因此,弗瑞克外套成为后来的正式日间礼服,燕尾服则是正式晚礼服(19世纪中后期),这就是为什么只能在礼服历史中见到它们,而在外套历史中它们并没有地位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排除它们对外套的影响,本来在古代“外套”和“大衣”就没有严格的分别,何况弗瑞克外套和燕尾服又是19世纪中叶主流和正统的装束,当然它们也一定会在这个时期对作为正式的柴斯特外套的形成施加影响,双排扣柴斯特外套正是由此脱胎出来的。
作为单排扣暗门襟的标准柴斯特外套却走了另一条路。这里必须提及的是1828年登场的披肩式旅行紧身大衣和10年后流行的一种没有腰缝的帕洛特外套。据历史记载,披肩式紧身大衣后来成为维多利亚时代(1836年以后)年轻首相本杰明喜爱的大衣,被称为本杰明外套。没有腰缝的紧身外套实际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外套裁剪都有腰缝的格局
,这种款式被当时男士时尚领袖德奥赛伯爵的推崇而成为19世纪德奥赛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外套都是单排扣、两侧有袋盖的口袋、无腰缝裁剪的实现,开始了从大下摆外套向小下摆外套的转变,这些都是标准柴斯特外套的基本特征。因此,称这个时期为“前柴斯特时期”。
披肩和单排扣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19世纪中叶之前流行的披肩外套都是单排扣,据文献记载这和防雨和驾车有关,披肩的功能类似于我国古代的蓑衣,披肩的防雨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雨天不会出现在冬季,双排扣就没有必要了。同时,单排扣更适合驭者手握缰绳出入自如。于是披肩便成为爱驾马车英国人的外套传统,而且披肩变得越来越长,以披风代替袖子的长外套成了19世纪中后期的男装时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尔勃特披肩大衣(英王子命名)。这无形中给单排扣外套确立了它的贵族地位,正因如此单排扣柴斯特外套并不比双排扣级别低,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礼服外套。披肩外套发展演变的一条路线走进了柴斯特礼服外套;另一条路线变成了真正雨衣外套,它们都借用了披肩外套的同一种元素(如暗门襟)但诠释的内涵不同,前者是高贵的风格,后者是良好的功效。
现代意义上的标准柴斯特外套,是因为一种叫卡巴特(Covert)短外套的加入定型的。它最早出现在1881年,是骑马射击时穿的短外套,原来它是马场主在管理马场时穿着的外套,为了活动方便、防雨,形成了单排扣暗门襟小翻领的样式,衣长较短的箱型结构(后来的H型短外套),这种良好的功能,对最终柴斯特外套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披风外套的披肩感到累赘的时候,就会产生去掉的念头,这时外套自身的功能就需要加强,这就是柴斯特外套暗门襟产生的基础。“卡巴特外套据考证是用在马事上这是实际情况,但现实使它变成绅士逛街用的柴斯特外套,说明实用的外套是受欢迎的。”
这在风格上变得简洁,但缺少贵族气,于是帕洛特简练而精致的裁剪,且有弗瑞克风格的天鹅绒配领,把一个真实的柴斯特外套缔造了出来,而它的另一条线仍保持着雨衣的原有功能演变成今天的巴尔玛肯外套,可见柴斯特外套和巴尔玛肯外套的暗门襟有亲缘关系。它一开始就以披肩外套良好的功用形态奠定了柴斯特外套简洁而高贵的格调,并成为一个崭新贵族阶层的标志性绅士符号。因此,它不仅在英国本土盛行,在整个欧洲和美国也成了上层社会的标签。卡巴特外套既便在今天也没有淡出历史,它保持着定型时的抽象摆缘绗缝元素(洛登狩猎外套风格),被发现为柴斯特外套的休闲风格。这或许是柴斯特外套深隐的贵族密码(图2-7)。
图2-7 从披肩外套到柴斯特外套和巴尔玛肯外套的两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