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1

咖啡的起源与故事

牧羊童的咖啡传说

在埃塞俄比亚,有一位叫卡迪的少年,他日日都在山冈上放羊。羊群很听话,只要他一吹口哨,羊群就会回到他的身边。所以少年每次放牧都任羊群自由吃草,自己在山冈的草地上玩耍。

有一天,卡迪像往常一样在日落前吹响口哨,召集羊群回家。令他惊讶的是,口哨响起,却不见羊群赶来。他担心回去后无法向父亲交差,连忙四处寻找。

卡迪发现他的羊在吃一种野树丛上的红果子,吃过的羊都翘着前腿,跳起舞来。他觉得莫名其妙,采了几颗果子品尝,结果自己也和羊一样兴奋。

他回去告诉了父亲,这种神奇的果子就传播开来,咖啡也就这样渐渐地传开了。

法国军官的咖啡故事

大约1723年,在马提尼克岛(Matinique)任职的法国海军军官加布里埃尔·马蒂厄·德·克利,在即将离开巴黎的时候,设法弄到了一些咖啡树苗,并决定把它们带回马提尼克岛。

他一直精心护理着树苗,把它们保存在甲板上的一个玻璃箱里,以保温和防止海水。尽管在旅途中遭受了海盗的威胁,经历了暴风雨的袭击和同船人的破坏,但德·克利还是用心地保护着这些咖啡树苗。他甚至在饮用水短缺的时候省下自己喝的水来浇灌这些树苗。

他的咖啡树终于在马提尼克岛落地生根,1726年首次丰收。据说到1777年马提尼克岛就有了18791680棵咖啡树,德·克利功不可没。德·克利1724年11月30日在巴黎逝世。咖啡日益流行,1918年人们在马提尼克岛的法国福特植物园为德·克利建了一座纪念碑。

土耳其的咖啡香

土耳其的咖啡最早是从也门传入的,从原料的精选、烘炒、碾磨到调煮都十分讲究。

咖啡豆经过仔细挑选后,放在大铁锅内烘炒。烘炒时要受热均匀,熟透而不焦黑,色正而味香才行。然后把炒熟的咖啡豆放进石臼内捣碎,据说只有捣碎的咖啡香味才纯正。调煮咖啡时使用一种叫“杰夫泽”的长柄小铜勺,先在铜勺内放一汤匙咖啡和适量的糖,然后加冷水在炭火上用文火煮,使咖啡和糖完全溶化。这时表面出现一层黄色泡沫,将泡沫倒入一个咖啡杯,再继续煮,最后将煮好的咖啡倒入盛有泡沫的杯内,一杯美味的土耳其咖啡就完成了。

土耳其是第一个将咖啡饮料世俗化的民族。300多年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士兵在围攻维也纳的战争中被击败,撤退时留下数麻袋咖啡。欧洲人原先以为是骆驼饲料,后来发觉这些小豆子是土耳其官兵的提神剂,而且味道也不错。一个聪明的商人买下了土耳其人撤退时留下的咖啡豆,并在维也纳开了第一家咖啡馆。土耳其堪称欧洲人的咖啡启蒙老师。

威尼斯带来的欧洲咖啡香

威尼斯商人于1615年将咖啡带到了欧洲大陆。咖啡曾被当成药物高价出售,也曾被卖柠檬水的小商贩大量兜售。一些牧师认为咖啡是罪恶的产品,应该严加禁止。大主教克雷门八世决定亲自品尝一下咖啡,结果他非常喜欢咖啡的味道,不但没下禁令,反而宣布“咖啡应加冕为真正的基督教饮料”。

欧洲第一批咖啡馆于1683年出现在威尼斯,其中最出名的是圣·马可广场的佛罗里昂咖啡馆,它在1720年开业,时至今日仍保留着19世纪初期的模样。此后,咖啡馆逐渐遍及欧洲。

咖啡馆里既温暖又安全,还可以写作、画画,很受艺术家和文学家的青睐。威尼斯的佛罗里恩昂咖啡馆至今陈列着卡纳雷托的从咖啡馆里向外看的风景画。浓浓的咖啡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思想巨匠。咖啡唤醒卓异,成就的是一种地域文化和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

世界各国的咖啡风情

奥地利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饮品,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被称为“维也纳三宝”。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也许有些夸张,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多却是事实。从街角供人们站着喝的咖啡亭、大学附近聚集的咖啡店,到剧院旁、皇城边富丽豪华的咖啡厅,咖啡馆无处不在。有的咖啡屋早晨6点开张,直到凌晨2点才关门。因此,人们说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还弥漫着咖啡的清香,一点也不夸张。

喝咖啡在维也纳已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只要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咖啡馆悠闲的气氛中会友、下棋、看书、写书、读报(通常咖啡馆会提供许多国家的报纸)或看电视。某些咖啡店有自己的某类顾客——画家、作家或政治家,大多数咖啡馆里则是各类顾客云集。维也纳最出名的咖啡馆是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央咖啡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一直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外交官聚会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奥地利许多诗歌、剧本、小说的摇篮。当年,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德国

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他们对咖啡的狂热却让人瞠目结舌。有60%以上的德国人会选择把咖啡作为早餐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德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费国(第一是美国)。咖啡是德国人喝得最多的饮品(每人每年约181升),闻名世界的德国啤酒也只能屈居第二位(每人每年约131升)。

最初,咖啡在德国的普及异常迟缓。18世纪,德国才出现了一些用其他原料配制的具有咖啡味道的饮品作为咖啡的替代品。一直到20世纪初,咖啡的替代品还在德国盛行。虽然替代品中真正咖啡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直到战后德国经济复苏,德国人才得以喝上货真价实的咖啡。

德国咖啡进口吞吐量最大的两个港口是不来梅(Bremen)和汉堡(Hamburg)。都位于德国北部,是临北海的港口,德国第一家咖啡馆就出现在不来梅。最初的咖啡馆大多专门经营咖啡生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原来单纯卖咖啡的咖啡馆也兼营甜点和简餐,有时还提供舞台剧或爵士乐表演,咖啡馆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

法国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他们大多不愿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习惯慢慢地品,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没有人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

法国人这种喝咖啡的习惯,无意间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的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为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以说是遍布大街小巷,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游船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形式、风格、规模不拘一格。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就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英国

英国是饮茶大国,但咖啡也是英国人喜欢的饮料。

H.R.希金斯在英国咖啡业中声名显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伦敦南摩尔顿大街43号开了一家咖啡店。这家咖啡店有自己的烘烤设备和咖啡豆来源,并由食品部门严格管理。尽管战争期间咖啡并不限量,但咖啡的供应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限制。

到了20世纪50年代,贸易和货币的限制被放宽了,人们很容易买到更纯正的咖啡。咖啡馆随之流行起来,遍布英国的主要城市,这大大提高了咖啡的地位(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茶逐渐与老年人联系到一起,而咖啡则被认为是优雅的年轻人的饮品,象征着欧洲品位。由意大利引入的玻璃杯和黄铜咖啡蒸馏器在年轻人中间成为了反叛精神的象征。

和其他国家一样,随着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购买品牌咖啡,当地的小型咖啡作坊纷纷关门。人们大多通过邮购订货获得足够的咖啡供应。最初的咖啡店现在已成为时装名店街的一部分,不过希金斯仍在梅费尔公爵大街拥有一家咖啡店,这家店被指定为女王提供咖啡。烘烤咖啡已经不在店内,而被迁入伦敦外的一幢专门建筑物内进行。伦敦商店的地下室里有一间别具特色的咖啡屋,只提供茶和咖啡,不提供食物,但每杯茶或咖啡会附赠两块点心。商店的一楼还保留着早期商店比较幽暗的传统风格。咖啡袋是用线绳系着的,这也是老店风格的标志。

中北欧

与意大利、法国人不同,中北欧一带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温和,正像他们一板一眼的民族性格。

欧洲人的生活与咖啡几乎已经密不可分。除了意大利和法国与众不同的咖啡喝法,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几个国家的喝咖啡习惯与口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他们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喜好中浓度口味,慢慢地喝出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中北欧人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是简便的手冲式滤纸咖啡壶以及常见的家庭用电热咖啡壶。营业场所的咖啡,由于需要大量、快速供应,仍是意式浓缩咖啡机的天下,只不过使用的咖啡豆口味不同。这些国家咖啡馆的咖啡与别处最大的差别是把咖啡、糖、奶分得很清楚,许多咖啡馆的价目表上都列明黑咖啡与加奶咖啡的不同价格,有些甚至连分量差别也体现在价格上。可见他们对这一点是相当讲究的。一些中欧国家,像奥地利、瑞士,点心做得有名。花样繁多的各式糕点,理所当然也成为了咖啡桌上与咖啡相互辉映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美国

总体来说,美国不是一个追求咖啡优质品位的国家,但优质咖啡在美国仍拥有广大市场,并且在不断扩展。

蒸馏咖啡是美国最常见的咖啡,蒸馏咖啡车(流动的蒸馏咖啡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因为此项生意投资并不大,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操作训练。这种咖啡屋通常设在街角或购物中心内,为顾客提供快捷的服务。可以把咖啡放在带塑料盖的白纸杯中,边走边喝。

美国的大小餐馆、快餐店、外卖店都卖咖啡。在普通餐馆由侍者先替顾客把一杯咖啡端上,待顾客喝完之后,侍者再拿着壶向顾客的空杯里添加咖啡。快餐店则是把水桶般的容器装满咖啡,竖立在台子上,容器下端有个像自来水龙头一样的开关,顾客自己拿着杯子去接咖啡,而且大多是喝完后可以无限制地添加。

日本

日本最早记载咖啡口味的文字出现在1804年。当时一位名叫大田蜀山的剧作家在《琼浦又缀》一书中写道:“在红毛船上被劝喝咖啡,是在炒黑的豆粉中加些白砂糖,其煳味真让人难以忍受。”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日常饮料是绿茶,而咖啡这种黑乎乎又泛着苦味的东西,一时的确很难让人接受。

经过了最初的拒绝和抵制,进入明治时代,日本人逐渐接受了咖啡这种饮料。明治时代的日本政府打开国门,开始积极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喝咖啡作为西式生活方式的一项内容,也开始被日本人所效仿。

咖啡馆是日本最具有混合文化特质的场所,日本的咖啡馆通常都设计独到,内部装潢收放自如,有功能性和多元化的综合特点。在提供饮料和简单食物之余,咖啡馆通常被设计成学习、读书、会谈和交友的场所。而且,每个咖啡馆的饮料单都会及时更新,即使是老顾客也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东京的银座有世界上最贵的咖啡。日本人会用昂贵的英国产骨瓷咖啡杯来装牙买加蓝山咖啡。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设有官方咖啡节日的国家,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10月1日。

印度

印度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曾经大规模种植咖啡,通过东印度公司运到英国本土。后来因为锈蚀病和英国人对国内咖啡消费的控制,印度的咖啡生产迅速萎缩,直到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咖啡种植才再度兴起。

在印度,咖啡馆的客人都有很高的忠诚度,有些咖啡馆早上6点就开门营业,而老主顾通常一开门就会来喝一天中的第一杯咖啡。还有一些咖啡馆向过路的行人和穷困的流浪艺术家赊咖啡,因此而受到流浪艺术家的青睐,他们不管身上有没有钱都会泡在这些咖啡馆里。在今天的印度,越来越多的新贵更乐于在大饭店豪华的咖啡馆里享受夜生活。

茶也是印度人喜爱的日常饮料,但是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喝茶是更私人的事情。而喝咖啡却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聚在咖啡馆可以谈天说地,享受群体生活的乐趣。咖啡馆还为非正式的商务会谈提供了一个开放、清洁又舒适的场所,因此,靠近商业区的咖啡馆特别受商人的喜爱。

印度南部经济更发达,城市更现代化,咖啡馆也更多样化。例如在班加罗尔(Bangalore)的CoffeeDay咖啡馆里,除了咖啡还出售CD、T恤衫和棒球帽等小件商品,店内的小画廊还会不定期展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

据史料记载,1884年咖啡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20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树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在之后的近百年里,咖啡种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也只是“星星点点”。

然而,近年来中国咖啡种植和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工厂,为中国市场提供品种更优、价格更优的产品。咖啡已进入中国人的家庭和生活。

随着咖啡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饮品的广为人知,咖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而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而今,出产在中国土地上的云南咖啡,以其高贵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将推动这一潮流,引导这一时尚,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 BNOkw9NPPNty8xa1gLGa6PO8VXED8GftLxqQknjSc8KMSSH0C7L97GIvqi3zH3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