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形状基本类型为扁平形、纺锤形、侧扁形、扁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包括头部、躯干和尾三部分。
鱼头部为鱼嘴前端与鳃盖后界之间的部分,外表被覆鳃盖。
1.口(month)
位于鱼体前端,由上、下颌围成。
2.鳃盖(branchial mantle)
硬骨类鱼鳃间隔退化形成全鳃,保护鳃瓣;鳃盖内腔称为鳃腔,鳃瓣有4~5瓣,通过鳃弓相连。鳃盖后方有鳃盖缝(opercular slit)与外界相通,鱼经此处吸入水中的气体。开口时鳃盖闭合,形成负压吸水;闭口时鳃盖关闭,鳃丝滤水。
3.鼻孔(nostril)
为位于上颌背侧近口处、眼前方左右各一的孔,有发达的嗅觉,弥补光线在水中的穿透性比在空气中差对鱼造成的视觉上的不足。
4.眼(eye)
位于头前部两侧,因无眼睑,不能闭合。大小与形状因品种、个体大小而不同。眼球内的晶状体呈球形,与哺乳动物不同,鱼通过晶状体前后移动调节视觉。
5.须(barbels)
上、下颌外表分布有渐细的须,作用为测量距离、判断自身可以穿过的宽度、产生触觉、感受周围的水流变化等。
图1-1 鲟鱼背侧观
1—上颌;2—胸鳍;3—臀鳍;4—背鳍;5—尾鳍
图1-2 鲟鱼左侧观
1—上颌;2—背鳍;3—尾鳍;4—臀鳍;5—胸鳍;6—鳃盖;7—眼
图1-3 鲟鱼腹侧观
1—上颌;2—口;3—下颌;4—胸鳍;5—腹鳍;6—背鳍;7—臀鳍;8—尾鳍
图1-4 鲢鱼左侧观
1—头;2—侧线;3—背鳍;4—尾鳍;5—臀鳍;6—腹鳍;7—胸鳍;8—鳃盖
图1-5 鲢鱼右侧观
图1-6 鲢鱼腹侧观
1—口;2—眼球;3—鳃盖;4—胸鳍;5—腹鳍;6—臀鳍
图1-7 鲤鱼左侧观
1—头;2—躯干;3—尾
图1-8 鲤鱼右侧观
图1-9 鲤鱼背侧观
图1-10 鲤鱼腹侧观
1—口;2—鳃盖;3—胸鳍;4—腹鳍;5—排泄孔;6—臀鳍;7—尾鳍
图1-11 鲈鱼左侧观
1—眼球;2—颊;3—躯干;4—背鳍;5—尾;6—尾鳍;7—腹鳍;8—胸鳍;9—鳃盖;10—口
图1-12 鲈鱼右侧观
图1-13 鲈鱼腹侧观
1—鳃盖;2—排泄孔;3—生殖孔
图1-14 红鲤鱼右侧观
1—尾鳍;2—尾;3—背鳍;4—躯干;5—鳃盖;6—眼球;7—鼻孔;8—口;9—胸鳍;10—腹鳍;11—臀鳍
图1-15 黑鱼背侧观1
图1-16 黑鱼背侧观2
1—眼球;2—鳃盖;3—背鳍;4—尾鳍;5—臀鳍;6—胸鳍
图1-17 戈雅鱼左侧观
1—眼球;2—鳃盖;3—背鳍;4—尾鳍;5—臀鳍;6—胸鳍
图1-18 戈雅鱼右侧观
图1-19 戈雅鱼背侧观
1—须;2—头;3—胸鳍;4—背鳍;5—腹鳍
图1-20 戈雅鱼腹侧观
1—口;2—须;3—胸鳍;4—腹鳍;5—臀鳍;6—尾鳍
图1-21 泥鳅左侧观
1—头;2—躯干;3—尾
图1-22 泥鳅背侧观1
图1-23 泥鳅背侧观2
图1-24 泥鳅腹侧观
1—口;2—排泄孔
躯干为鳃盖后缘至泄殖孔一段的部分。
泄殖孔至尾鳍基为尾部,尾鳍附着于尾部。
图1-25 鲟鱼头部背侧观
1—上颌;2—鳃盖;3—胸鳍
图1-26 鲟鱼头左侧观
1—上颌;2—鼻孔;3—眼;4—鳃盖;5—胸鳍
图1-27 鲟鱼头部右侧观
1—头;2—上颌;3—眼;4—鳃盖;5—胸鳍
图1-28 鲢鱼头部右侧观
1—头;2—眼球;3—口;4—鳃盖
图1-29 鲢鱼头部左侧观
图1-30 鲤鱼头左侧观
1—口;2—鼻孔;3—眼球;4—胸鳍;5—鳃盖;6—颊
图1-31 鲤鱼头右侧观
图1-32 黑鱼头左侧观
1—口;2—眼球;3—鳃盖
图1-33 戈雅鱼头部背侧观
1—头;2—眼;3—胸鳍
图1-34 红鲤鱼头部右侧观
1—鳃盖;2—眼球;3—鼻孔;4—口;5—胸鳍
图1-35 鲢鱼口、口腔与鼻孔
1—鼻孔;2—口;3—口腔
图1-36 鲤鱼口与须
1—口;2—须
图1-37 鲢鱼鼻孔与口
1—口;2—鼻孔
图1-38 鲢鱼头腹侧观
1—口;2—眼球;3—鳃盖
鱼的皮肤由浅层表皮和深层真皮构成,表皮由数层上皮细胞构成,较薄。表皮内大量的单细胞黏液腺分泌黏滑的液体形成黏液层,减少摩擦、润滑并保护鱼体,清除附着鱼体表的细菌和污物。真皮内富含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结缔组织、色素细胞及脂肪细胞等。
皮肤内嵌有大量骨质鳞片,又称外骨骼。
根据形状、结构和发生特点,分为楯鳞、硬鳞和骨鳞三类。
1.楯鳞(placoid scale)
楯鳞为构造简单的软骨鱼鳞,由表皮和真皮形成,包括棘突和基板两部分。基板呈圆形或菱形,埋藏在真皮中;棘突呈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突出表皮外。
2.硬鳞
硬鳞为硬骨鱼鳞,是由真皮演化形成的斜方形骨质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有特殊亮光、称为闪光质的硬鳞质。
3.骨鳞
由真皮演化形成的接近圆形的骨质鳞片,前端嵌入皮肤,后端裸露于皮肤外,呈叠瓦状排列。
①形成体表一道保护屏障,隔离环境中的微生物,避免感染发生。
②通过鳞反射亮光伪装,逃避凶猛的水生动物攻击。
负责运动和维持平衡,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1.背鳍
位于鱼体背侧头后,较大,保持鱼体平衡,与臀鳍一起协助鱼体急速运动。
2.胸鳍
位于鳃盖后缘的胸部,较小,保持鱼体平衡,控制鱼体运动。
3.腹鳍
位于泄殖孔附近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较小。协助背鳍和臀鳍维持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及拐弯等运动。
4.臀鳍
位于鱼体腹部中线、排泄孔后方,与背鳍相似,维持平衡并协助运动。
5.尾鳍
位于鱼体尾端,保持稳定身体,调节运动方向,与尾部一起产生前进动力。
图1-39 鲤鱼胸鳍与胸鳍肌
1—胸鳍;2—胸鳍肌
根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将尾鳍分为三种类型。
(1)正形尾鳍 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稍上翘,将尾鳍分为上、下完全对称的两叶。
(2)歪形尾鳍 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将尾鳍分为不对称的上下两叶,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
(3)圆形尾鳍 尾鳍被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分成背、腹对称的尾鳍。
图1-40 鲤鱼胸鳍与胸鳍肌右侧观
图1-41 鲤鱼胸鳍腹侧观
1—胸鳍;2—腹鳍
图1-42 背鳍与胸鳍
1—背鳍;2—胸鳍
图1-43 泥鳅左侧观
1—口;2—颊;3—鳃盖;4—胸鳍;5—背部;6—眼球
图1-44 泥鳅头部右侧观
1—鳃盖;2—眼球;3—口
图1-45 鲈鱼背鳍与背鳍肌
1—背鳍;2—背鳍肌
图1-46 鲤鱼腹鳍与腹鳍肌
1—腹鳍;2—腹鳍肌
图1-47 鲈鱼腹鳍与尾
1—腹鳍;2—尾
图1-48 鲤鱼臀鳍与臀鳍肌
1—臀鳍肌;2—臀鳍
图1-49 鲢鱼臀鳍与臀鳍肌
1—臀鳍肌;2—臀鳍
位于鱼的腹部后端,前连直肠,作用为排便。
位于鱼的腹部后端排泄孔之后,前连输精管或输卵管,作用为排精或排卵。
图1-50 鲤鱼排泄孔与腹鳍
1—排泄孔;2—腹鳍
图1-51 鲟鱼背鳍与尾鳍
1—背鳍;2—尾鳍
图1-52 鲢鱼排泄孔与生殖孔
1—排泄孔;2—生殖孔
图1-53 戈雅鱼须、胸鳍与腹鳍
1—须;2—胸鳍;3—腹鳍
图1-54 鲤鱼头部腹侧观
1—口;2—鳃盖
图1-55 鲤鱼尾鳍与尾部
1—尾鳍;2—尾部
图1-56 鲢鱼尾鳍右侧观
图1-57 鲤鱼皮肤
1—背部皮肤;2—腹部皮肤
图1-58 黑鱼皮肤右侧观
图1-59 鲤鱼鳃后皮肤左侧观
图1-60 鲤鱼腹壁右侧观
图1-61 鲤鱼鳃后皮肤
1.体长
自口前端至尾鳍基。
2.体高
背鳍起点处垂直躯干长轴的鱼体最大高度。
3.头长
自口前端至鳃盖后缘。
4.头高
鳃盖骨后缘处垂直躯干长轴的鱼头最大高度。
5.吻长
自口前端至眼眶前缘。
6.眼径
眼球直径。
7.眼间距
左右两眼间的宽度。
8.尾柄高
尾柄最窄部分。
9.尾柄长
从臀鳍基部后端到生殖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