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长毛兔的主要品系

长毛兔是我国人民对毛用兔的俗称,世界上统称为“安哥拉兔”,因产于安哥拉城而得名,是世界著名的毛用兔品种。经长期培育,分别育成英系安哥拉兔和法系安哥拉兔两个著名的毛用兔品种。由于安哥拉兔产毛性能好,纤维质量高,逐步发展到利用兔毛纺织高级纺织品,因而饲养数量迅速增加。当长毛兔传入法、美、德、日等国家后,经各国养兔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培育出若干品系,不同类群各具特色的长毛兔,它们不但在体形和外貌上各具特点,而且在毛色上也由单一白色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美国家兔育种者协会上确定的颜色就有白、黑、蓝、栗、红、巧克力、紫丁香、鼠灰、青紫蓝色等,共计33种之多,但是长毛兔最为普遍的毛色是白色。这些在体形、外貌以及血缘上有差异的兔群就被称为品系。我国饲养的长毛兔主要品种是德系、法系、中系安哥拉兔等,这些品种饲养地区不断扩大,现已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饲养的长毛兔中,以德系安哥拉兔产毛量最高,法系安哥拉兔居中,英系和中系安哥拉兔产毛量较低。1978年起我国引进德系安哥拉兔,在纯种选育的同时,开展了德系与中系杂交选育,并引入其他兔血缘。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培育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大体形长毛兔群,产毛量和兔毛质量均较高。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江苏、安徽等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还选育出了我国自己的粗毛型长毛兔,并不断选育这些优良品种,以避免后代退化。长毛兔的被毛可以分为细毛、粗毛和两型毛三种。由于粗毛在被毛中的含量与该被毛的主要用途和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备受长毛兔生产者的关注。习惯上,把被毛中的粗毛率在10%以下的长毛兔类群称为细毛型长毛兔,粗毛率高于10%的称为粗毛型长毛兔。

(一)细毛型长毛兔

1.德系安哥拉兔

20世纪50年代,德国对原有的长毛兔经过40多年的育种,培育出了德系安哥拉兔。德系安哥拉兔的体形较大,成年体重4~4.5千克,高者达5.7千克。体躯略长且宽,呈圆柱形。头形偏尖削,也有短而宽的,额部、颊部一般有少量毛,耳尖有一撮耳毛,俗称“一撮毛”;有的额部、颊部和耳朵上的长毛都较丰盛,俗称“全耳毛”;有的只有少量额毛和颊毛,耳朵只在上缘的半边有毛,俗称“半耳毛”。这几种类型中以“一撮毛”较为常见。全身被毛细长,密度大,腹部的毛也长而密,四肢毛和脚毛都非常丰盛。德系安哥拉兔的体重8月龄可达3.7千克,1岁以上的兔高的可达5.5千克以上。被毛有毛丛结构,细毛含量高达95%,养毛期3个月,特级毛含量可达65%~75%。毛纤维有波浪形弯曲。毛品质好,绒毛细度平均在14微米左右,粗毛细度在38微米左右。被毛有毛丛结构,不易缠结。年平均剪毛量900~1100克。由于德系安哥拉兔的体形大,毛密度大,毛丛结构好,所以产毛量也高。我国成年兔的年产毛量一般在800~1000克。德系兔四肢中等长度,强健有力,繁殖力强,泌乳性好,早期生长迅速,肌肉结实,发育好,但兔体质较弱,对管理要求高,抗病力差。繁殖配种困难,初产母兔母性差,初胎往往不会自拉奶毛,不会做窝。平均每胎产仔6只,最高可达12只。奶头8个,多达10个。我国从1978年起陆续从德国引进德系安哥拉兔,经几十年的风土驯化和选育,繁殖性能和适应性均有所改善,对改良中系安哥拉兔,发展我国长毛兔起了重要作用。

2.中系安哥拉兔

中系安哥拉兔又称中国全耳长毛兔。中系安哥拉长毛兔是我国在英系和法系两系安哥拉兔杂交基础上,与我国江、浙一带白兔杂交,经过不断选育而形成的。由于整个耳背及耳端密生细长的绒毛,飘出耳外,故又名“全耳毛兔”。中系安哥拉兔体形较小,成年兔体重2.5~3.0千克,最高为4.0千克,体形稍长,骨骼较细,体格健壮。该兔的主要特征是全身毛、“狮子头”、四脚如虎、“老鼠爪”。头宽而短,面圆鼻扁。耳中等长,稍向两侧开张,整个耳背及耳端密生细毛绒毛,飘出耳外,通常称“全耳毛兔”。额毛和颊毛非常丰厚,额毛向两侧延伸可到眼角,向下延伸至离鼻端2~3厘米处,从侧面看不到眼睛,从正面只看见绒毛团,好似“狮子头”。趾间及脚底密生绒毛,脚毛丰满,形成“老鼠爪”。由于与英系、法系安哥拉长毛兔有区别的主要外形特点,1959年正式通过鉴定,命名为中系安哥拉兔。中系安哥拉兔被毛密度差,年产毛量350~370克,最高的可产500克,毛品质差,被毛容易缠结。繁殖力强,产仔多,每年可繁殖4~5胎,每胎产仔7~8只,高者达11只,配种率较高,母性好,仔兔成活率高。适应性强,较耐粗饲。缺点是体形较小,毛密度较差,致使产毛量较低,而且毛丛结构差,被毛容易缠结,加之体质稍弱,抗病力较差。随着德系安哥拉兔的引进,杂交改良中系安哥拉兔,真正纯种的全耳毛兔的数量日趋减少。

除上述细毛型长毛兔外,我国还引进过英系、日系和丹麦等细毛型长毛兔。但因引进的这些长毛兔生产性能不高,在我国各地只有一定数量的分布,详细介绍如下。

3.英系安哥拉兔

该兔原产于英国,属于细毛型安哥拉兔,该兔是由英国育种家从法系中选种运回本国培育出来的。英系安哥拉兔成年体重2.5~3.5千克,高者达4.0千克。头较扁圆,鼻端缩入,额毛和颊毛丰满。耳短而薄,耳尖生有一撮长毛(俗称“一撮毛”),阴阳面相对称,体形中等偏小,体躯短,胸、肩丰满。全身被毛蓬松,被毛密,体毛纤细、柔软,有丝光,粗毛含量少、毛质较细,绒毛多,枪毛少;背毛长,在背脊中央一线分开。毛色以纯白最多,四肢和趾间脚毛均较长,毛长约13厘米,年产毛量0.35千克。每年可繁殖4~5胎,多达7~8胎,每胎产仔5~6只,最高达15只,配种受胎率比德系、法系长毛兔高,一般为60.8%。但兔体质较弱,抗病力差,母兔泌乳力也较差。

4.日系安哥拉兔(俗称日本长毛兔)

该品系产于日本,日系长毛兔体形较小,成年兔体重3.0~4.0千克,高者达5.0千克。头形宽,耳中等直立。额部、颊部、两耳外侧及耳尖部均有长毛,额部有明显分界线,呈“刘海状”是其品种特征。全身披有长毛,粗毛少不易缠结。全身毛细密有光泽,弹性好,枪毛少,产毛量较高,公兔为500~600克,母兔为700~800克,最高为1200克。被毛纤细,绒毛细度12.5微米左右,粗毛含量5%以上,毛品质较德系差。日系长毛兔繁殖力强,平均窝产仔7只,多达8~9只,哺乳性能优于德系长毛兔。适应性好,较耐粗饲,毛品质中等,但个体差异大,外形不一样。我国于1979年开始引进饲养,主要分布在浙江、辽宁等省。后来因引进德系安哥拉兔,其品质优于日系兔,故日系安哥拉兔数量较少,其对我国的兔种改良影响较小。

5.丹麦系安哥拉兔

该兔属于细毛型长毛兔,成年兔的体重3.5~4.0千克,初生重比德系兔大,外形与德系长毛兔相似。头形较圆而长,且清秀。耳、颊、额部有短毛,耳尖有一撮毛。两耳下垂者较多。骨骼细,肌肉不发达。年产毛量750~850克,被毛密度大,绒毛不缠结。仔兔成活率高,但母性差,哺乳需人工辅助。对饲养条件要求高,体质较弱。

(二)粗毛型长毛兔

1.法系安哥拉兔

该兔原产于法国,经长期培育而形成的法系安哥拉兔属于粗毛型长毛兔,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粗毛型长毛兔。法系安哥拉兔体形较大,成年体重3.4~4.8千克,高者达5.0千克。该兔头呈椭圆形,面部稍长,鼻子稍高,耳长且较厚,竖立于头顶,毛稍短,或有少量簇生绒毛,耳背密生短毛,通常叫“光板”,额部、颊部及四肢下部均有短毛。体躯中等长,胸部发育良好,后躯丰满,体质结实,四肢健壮,被毛密度较差,但粗毛含量高,粗毛率高,年产毛量较德系安哥拉兔低,公兔为900克,母兔为1000克,最高达1200克,毛长约8厘米,绒毛细度为15微米左右。粗毛细度50~60微米,被毛密度每平方厘米为13000~14000根,粗毛含量高,为品系特征之一。法系安哥拉兔繁殖力较高,泌乳性能好,平均每年可繁殖4~5胎,每胎产仔6~8只,受胎率为58.3%,高于德系长毛兔。该兔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抗病性强,饲养管理方便。缺点是被毛密度差,含粗毛较多。

随着纺织机械的改进和纺织工艺的提高,国外利用短兔毛可生产出高档纺织品。国际市场对粗毛含量较高的中低档兔毛需求量增加,刺激了粗毛型长毛兔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方开始从国外大量引进德系安哥拉兔,用于改良产毛性能较差的中系安哥拉兔,并取得明显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引进部分法系安哥拉兔,用于改良细毛型兔,以适应市场对粗毛型兔毛的需求。在利用良种进行杂交改良的同时,一些产毛兔重点产区开始培育新品系,要求新品系产毛量高,适应性强。经过20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效果。

我国的家兔育种者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适应市场对粗毛型长毛兔的要求,许多地方先后培育出了几种具有特点的粗毛型长毛兔,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浙系粗毛型长毛兔、苏Ⅰ系粗毛型长毛兔、皖Ⅲ系粗毛型长毛兔、莱芜黑耳长毛兔等,分述如下。

2.浙系粗毛型长毛兔

系我国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嵊州和新昌长毛兔研究所以及上虞市畜产公司自1987年用法系安哥拉兔杂交,杂种一代兔中有的进行互交,有的与德系或法系安哥拉兔回交,然后在这些兔的后代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及群体继代选育,经五个世代于1993年育成。浙系粗毛型长毛兔的体形较大,11月龄时的平均体重为4.02千克;在剪毛的情况下,平均年产毛量959克,粗毛率达到15.94%;繁殖性能较好,平均产仔数7.3只,平均产活仔数6.8只。

3.苏Ⅰ系粗毛型长毛兔

系我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自1988年起用德系安哥拉兔、法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和德国大型SAB肉兔进行组合杂交,1990年从各类杂交兔中选出优良个体群,并进行群体继代选育,经过五个世代选育于1995年育成。苏Ⅰ系粗毛型长毛兔的体形大,11月龄时的平均体重为4.51千克;在剪毛的情况下,平均年产毛量898克,粗毛率达15.71%;繁殖性能好,平均每胎产仔7.1只,平均活仔6.8只。

4.皖Ⅲ系粗毛型长毛兔

系我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1982年开始用新西兰白兔与德系安哥拉兔杂交,结果在育成的皖系长毛兔中有18%的个体粗毛率在10%以上。1987年起,该院选择粗毛率较高的个体进行系统选育,经过五个世代后于1991年育成了皖Ⅱ系粗毛型长毛兔。粗毛率平均为13.69%,年产毛量平均为826.12克。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选种选配、改善饲养环境等有效措施,又经过五个世代的继代选育,于1995年育成了皖Ⅲ系粗毛型长毛兔。体形较大,11月龄的平均体重达4.1千克。躯体发育良好,前胸宽阔,骨骼较粗壮,额部、颊部和耳背的绒毛覆盖状况不一致,耳毛以“一撮毛”的偏多。皖Ⅲ系粗毛型长毛兔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在剪毛情况下,平均年产毛量为1013克,被粗毛率在11月龄时达15.14%。繁殖性能较好,平均每胎产仔7.1只,平均活仔6.6只。

5.莱芜黑耳长毛兔

莱芜黑耳长毛兔是由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以原来育成的长毛兔为母本,导入伊普吕肉兔血液后培育而成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莱芜黑耳长毛兔全身被毛洁白,耳尖、鼻尖为黑色。成年兔体重6~6.5千克,年平均产毛量1200克以上,平均年产仔兔数8.4只,粗毛率20%以上。 q0StYFTMglVBAxzz2NJNi2ZtUtue1uVEIwI7pTmsNo3lrPIsI/6+b4wvK3vOEe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