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子的大学者,有一次,他的学生万章遇到了疑问,便到孟子跟前请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您。”孟子回答道:“你说吧,有什么事?”
于是,万章把他当天遇到的事跟孟子说了一遍:
万章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拜访亲戚,这位亲戚要和万章的父亲聊天,就让万章去自己的书房里找一本书看。万章正读得入迷,突然听到父亲喊他。原来,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快黑了。父亲领着万章向亲戚道别。
亲戚见万章依依不舍地望着那本书的样子,笑着说道:“你这么喜欢这本书,干脆送给你吧。”万章一听连忙拒绝:“无功不受禄,实不敢当。”
“别客气啦!快收下吧!”亲戚又说了一遍。
“不不不,我真的不能要。”万章又拒绝了。
亲戚见万章几次推辞,也没了耐心。
父亲和亲戚告辞后,亲戚甩着衣袖回屋了。万章看亲戚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转身问父亲这位亲戚为什么生气呢?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万章看父亲的表情,好像也是在责怪自己,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来找孟子请教了。
孟子听万章说完后问道:“万章,老师是如何教你与人相处的?”
“君子与人之交,以礼为先。”
“你一再拒绝别人的好意就是不恭敬,这就是你失礼的地方。”万章终于明白了,连声道谢。从那以后,万章行事做人更为恭敬,最终成为孟子的得意弟子,后来为整理《孟子》一书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处】出自《孟子·万章下》。
【释义】却之不恭,意思是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这是谦谢之辞,表示只好接受别人的邀请或馈赠。
【近义词】盛情难却。
“却之不恭”经常和“受之有愧”连用:收下礼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是如果我不收礼物的话,我又怕你觉得没面子,所以我还是决定收下礼物啦!“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十分恰当地表达了谦虚和感谢之情,体现了古代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含蓄美,和西方那种收到礼物,当众打开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正好相反,是两种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
小薇:超飞,这是你的准考证。
超飞:谢谢啊,我就却之不恭了。
小薇:不用谢。超飞,这个准考证本来就是你的,用这个成语可不太恰当。
超飞:这样啊,我又闹笑话了。
芝麻:却之不恭是谦虚恭敬地接受别人的好意,你下次可别再用错喽!虽然你成语用错了,但还是很懂礼貌的,奖励你一根棒棒糖吧!
超飞:哇,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小薇:哈哈,这次你用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