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建筑卫生陶瓷

通常将用于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和卫生设施的陶瓷制品通称为建筑卫生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包括建筑陶瓷砖(内墙砖、外墙砖、地砖、陶瓷板等),陶瓷洁具,建筑琉璃及陶管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卫生陶瓷的品种、花色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都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生产和应用建筑卫生陶瓷历史可追溯到3700多年前的商代。最早的建筑陶瓷是用作下水道的陶管。到战国时代,陶管增加了三通管、直角弯头、三角形和五角形大型陶管,人们还发明由集水池、漏斗、弯头、三通管和套接直管等组成的水道网,用于长距离输送净水和排泄废水,陶管发展得更加完善。西周初期,创制了屋顶陶瓦,品种有板瓦、筒瓦、瓦当和瓦钉等。战国时期,创始了墙地贴面陶砖、大型空心砖、栏杆砖和陶井等。墙地贴面陶砖,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型薄胎砖,用于镶贴地面和墙面,同期还创制了一种断面为“几”字形的花砖和长方形凹槽砖,也用于装饰壁面,镶贴比前者更牢固。大型空心砖长达1米多,每边壁厚为2~3cm,稳重结实,平整美观,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的踏步和台阶。栏杆砖是两面刻有兽纹的板形砖,用于砌筑建筑物的栏杆。陶井圈又称陶井甃,是一种陶制圆圈形产品,直径60~100cm,高30~50cm,一圈一圈地叠置起来可构成一个井筒,用作水井的内壁,可防止水井坍塌,又保持井水清洁。墙体砖大约始于秦代,粗陶砖用于砌墙。所谓“秦砖汉瓦”,是表明建筑陶器在秦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制品质量和花色品种,还是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都比战国时期有显著进步和扩大。陶砖类产品增创了五棱砖、曲尺形砖、楔形砖和子母砖等。

秦代以后,特别是西汉时期,在战国时期所创空心砖的基础上,发展了画像空心砖。砖面上拍印出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健劲的纹饰图样,使单纯作为建筑材料的空心砖晋升为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

汉代创制了低温铅釉陶质“虎子”(男用夜壶),三国时期又创制了青瓷质“虎子”和“唾器”,可算作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卫生器具。

东晋时期创造了用多块砖拼成一幅画面的印花砖,南朝时进一步发展为用数十块甚至百余块砖组成一幅大画面的印花砖,用于装饰墙面,又称壁画砖。

建筑琉璃制品出现于战国时期,隋唐时更为流行,明清时期发展到最高峰。明代的琉璃制作,以山西地区最为兴盛,主要制品有照壁用砖件、塔用砖件、瓦类、屋脊、鸱吻、琉璃兽、香炉等,这些制品分黄、绿、紫、蓝诸色。广东的建筑琉璃生产主要集中在佛山市石湾镇,盛于明代,素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誉。体现石湾建筑琉璃特色的建筑物有广州的镇海楼和佛山的祖庙。泰国、缅甸、新加坡、柬埔寨等国的古庙宇建筑,也都大量使用了石湾的建筑琉璃制品。江苏建筑琉璃制品的生产始于清代,宜兴地区为主要产地,产品有板瓦、筒瓦、滴水、花窗、竹节栏杆、龙头飞吻和屋脊、饰物等。

进入20世纪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主流与进步,就是在带有深厚中华文化的传统建陶的基础上引入欧美现代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实行工业化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丰富了;配套更为完善,由行业发展成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其经历分为三个阶段:1911~1948年为现代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起步阶段,1949~1978年为工业化发展阶段,1979~2010年为现代化发展阶段。从1949~2010年,我国已建成完整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体系。2010年,中国建筑陶瓷砖年产量为7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为1.77亿件,中国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 dysxM1dg1pGWbF+E1UZJ/2lyFM/W7dJBsGQItJSRwKPzDSKI0VcYf5K+rWqSdn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