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咳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

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

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

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

肺亏沙参麦冬尝。

【证候特征】

1.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2.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病因病机】

1.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主要病机是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2.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属于邪实。

3.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干于肺所致。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气多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2.辨证候虚实。

【治则治法】

1.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2.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3.内伤咳嗽,多为宿病,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标本兼治,分清虚实主次处理。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治大肠等。

【分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咽痒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声重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附】 凉燥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引胸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qxuCGzIqAHuzeUGWHq+z3THw7ffDvDlbhRdBghbm6z7f//bruZTLjkUt/4+Lo4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