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商圈分析

1.商圈构成

商圈(trading area)也称交易区域,是指以店铺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就是店铺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商圈可分为成熟商圈和未成熟商圈,成熟商圈是指早已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商业区域,一般不受个别店铺开设的影响;未成熟商圈是指尚未成型的商圈,某一店铺的进入会对其范围大小产生一定影响。零售店店铺的商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主要商圈 这是最接近店铺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店铺55%~70%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2)次要商圈 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包括店铺15%~25%的顾客。

(3)边际商圈 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顾客分布最稀,店铺吸引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店铺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

商圈的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商圈构成

2.影响商圈构成的因素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归纳为店铺外部环境因素和店铺内部因素两个部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店铺规模 店铺规模越大,其市场吸引力越强,从而有利于扩大其销售商圈。这是因为店铺规模大,可以为顾客提供品种更齐全的选择性商品,服务项目也将随之增多,吸引顾客的范围也就越大。当然,店铺的规模与其商圈的范围并不一定成比例增长,因为吸引商圈范围的大小还受许多其他因素影响。

(2)经营商品的种类 对于经营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的店铺,一般商圈较小,这些商品购买频率高,顾客为购买此类商品,常为求方便而就近购买。而经营珠宝首饰类商品的店铺,由于顾客购买此类商品时需要精心挑选和比较,因而店铺的商圈范围相对要大一些。

(3)店铺经营水平及信誉 一个经营水平高、信誉好的店铺,由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可以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因而可以扩大自己的商圈。即使两家规模相同,且坐落在同一个地区、街道的店铺,由于经营水平的不同,其吸引力也可能相差很大。

(4)促销策略 商圈规模可通过广告宣传、推销方法、服务方式、公共关系等各种促销手段赢得顾客,如优惠酬宾、有奖销售、礼品券以及各种顾客俱乐部等方式都可能扩大商圈的边际范围。

(5)家庭与人口因素 店铺所处外部环境的人口密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性别、年龄结构、家庭构成、生活习惯、消费水平以及流动人口数量与构成等,对于店铺商圈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6)竞争对手的位置 竞争对手的位置对商圈大小也有影响。如果两家具有竞争性质的店铺,即使相距有一定距离,而潜在的顾客又居于其间,则两家店铺的商圈都会缩小;相反,如果同行业店铺相邻而设,由于零售业的“群体竞争效应”,顾客会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被吸引过来,则商圈可能因竞争而扩大。

(7)交通状况 交通地理条件也影响着商圈的大小,交通条件便利,会扩大商圈范围;反之则会缩小商圈范围。很多地理上的障碍,如收费桥梁、隧道、河流、铁路以及城市交通管理设施,通常都会影响到商圈的规模。

3.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是指店铺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范围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趋势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商圈分析有大环境分析和小环境分析之分,大环境分析即商圈总体分析,其目的是确定该区域吸引目标顾客的最佳地点。商圈总体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人口统计分析 这是对商圈内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收入情况、家庭特点、年龄分布、民族、学历及职业构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商圈内未来人口构成的变动趋势,并为市场细分和店铺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圈分析中,要注意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趋势。在一个人口逐渐增加的新区开店相对较易成功,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老区开店相对较易失败。

(2)经济基础分析 经济基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居民的收入状况,追求稳定经营的店铺,通常偏爱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即拥有许多彼此关联不大的产业和金融机构)区域,而不大喜欢过分依赖某一产业的单一经济结构区域,后者往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及产品需求变动的冲击。在进行商圈分析时,店铺应该着重考察以下因素: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运输网络、银行机构,经济周期波动对地区或行业的影响,以及某些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在分析中,一个有关需求的指标尤其应该引起重视,这就是购买力指数。比较不同商圈的购买力指数,可为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提供依据。

购买力指数= A ×50%+ B ×30%+ C ×20%

式中 A ——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去除各种所得税、偿还的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

B ——商圈内零售总额;

C ——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3)竞争状况分析 竞争状况是商圈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除非某个店铺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可以忽略现有的竞争。否则,新开的店铺不得不面临会被竞争对手拉走销售额的可能。考察一个地区的竞争状况,应着重分析现有店铺的数量、规模、新开店铺的速度、各店铺的优势与劣势、近期与长远的发展趋势以及商圈饱和度。商圈饱和度的分析方法如下。

商圈饱和度是判断某个地区同类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指标,通过计算或测定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指标,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以决定是否选择在此地开设店铺。通常情况下,位于饱和程度低的地区,开设店铺成功的可能性高于在饱和度大的地区。因此,分析商圈饱和度对于店铺店址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帮助。商圈饱和度指数(IRS)计算公式为:

式中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商圈饱和度指数;

C ——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店铺营业总面积。

例如,一家经营珠宝首饰的专卖店,需测定所在地区商圈饱和度,假设该地区购买首饰的潜在顾客是1万人,每人每周平均购买额是500元,该地区现有经营珠宝首饰的营业面积是50000m 2 ,则商业圈饱和度指数为:

该地区店铺每周每平方米营业面积的珠宝首饰销售额的饱和度指数为100,用这个数字与其他地区测算的数字比较,指数越高说明商圈饱和度越低,开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基础条件分析 区域内的基础条件为店铺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店铺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与区域内交通、通信状况密切相关,有效的配送需要良好的道路和顺畅的通信系统。此外,还与区域软性基础条件有关,包括供应链发达程度、政策和开发程度、相关法律和执法情况等,都需要认真分析。 2QbSZqG4PTAGq+wIL6Gwp6ttRAQpSOAlSVL9QRB/HdTbknN0tQ4SsLMOGf/nJQ1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