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节用中第二十一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 (guì)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zì)不重,饭于土塯(liù),啜于土形,斗以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 (zōu)之衣,轻且暖;夏服 (chī)绤(xì)之衣,轻且凊,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 语译

墨子说:古时圣明的君王,能够主宰天下成为诸侯之长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尽心为民,能够为民造福,用忠信将自己和民众紧密相连,又让他们看到切身的利益,因而终身不会满足,一生会不厌倦。古时圣明的君王,能够主宰天下成为诸侯之长正是这个原因。

所以古时圣明的君王,制定节俭用度的法则:“天下所有工匠,造车的车匠,制皮的皮匠,烧陶的陶工,冶金的冶工,造屋的木匠,让他们从事各自擅长的工作。”并且说:“只要能够满足百姓生活所需就可以了。”那些更为浪费却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圣明的君王是不会做的。

古时圣明的君王制定饮食的法则:“足够用来充实肚腹补充体力,使身体强健、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不追求味道的协调以及香味的和美,不征调远方珍贵奇异的食物。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古时候尧治理天下,向南方安抚到交阯,北面统治了幽都,向东西两方都走到了太阳升起和下落的地方,没有人不来归服。至于他所喜爱的食物,粮食不会同吃两种,羹汤肉食不会加倍,用瓦器吃饭喝汤,用木勺来饮酒。那些显示威严的揖拜进退礼仪,圣明的君王不会要求去做。

古时圣明的君王制定衣着的法则:“冬季穿赤青色的帛衣,轻便又暖和,夏季穿粗布葛衣,轻便又凉爽,这就可以了。”那些更为浪费却对百姓没有利益的,圣明的君王是不会做的。

◎ 和解

1. 吕思勉:“又墨子是取法乎夏的,夏时代较早,又值水灾之后,其生活较之殷、周,自然要简朴些,所以墨子的宗旨,在于贵俭。因为贵俭,所以要节用,要节葬,要非乐。又夏时代较早,迷信较深,所以墨子有天志,明鬼之说。要讲天志、明鬼,即不得不非命。墨家所行的,是凶荒札丧的变礼。其所教导的,是沦落的武士。其实行的精神,最为丰富。”

2. 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各家之人文、次人文、超人文、反人文思想》:“我们说墨子之思想,是次人文的。这是因为墨子承认人民的经济生活之重要,尚贤尚同的政治社会组织之重要,亦承认兼爱的道德,无攻伐的国际和平之重要。但是他忽略礼乐之重要,儒家所重之孝弟之重要。他主张节葬非乐以非儒,他不能对全面人文之价值,皆加以肯定。这即使他之思想,只成次人文的。而他之重天志与明鬼,则又似为一超人文的思想。不过其动机仍为实用的,故不能真发展为宗教。他之以利害为是非善恶之准绳,则尚可使他之思想成反人文的。不过此点,可姑不多论。”

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辟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室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juān)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 语译

古时圣明的君王因为凶恶的禽兽伤害民众,因此教导民众路途上带着兵器。每天都带着剑,直刺可以刺入,砍削可以砍断,被侧面击打而不会折断,这是剑的好处。将铠甲穿在身上就轻巧便利,行动起来也轻便顺意,这是铠甲的好处。车辆能够载重远行,乘坐安稳,牵引省力,安稳而不会伤人,便利而能很快到达,这是车辆的好处。古时候圣明的君王因为大河深谷无法渡过,于是制造了船和桨,足够航行就行了。即使是贵为三公、诸侯的人来到,船和桨也不更换,摆渡人也不须修饰仪表,这是舟船的好处。

古时圣明的君王制定了节葬的法则:“身穿三件衣服,足以包裹死者朽烂的肉体;入殓用三寸厚的棺木,足以收容死者朽坏的骸骨。挖掘墓穴不必深及黄泉,保证腐气不向外泄漏就可以了。死者下葬之后,生者不必长时间服丧。”

上古人刚刚出现,还没有房屋的时候,根据山势掘穴而居。圣明的君王为此感到忧虑,就掘穴而居这件事说:冬季可以躲避大风严寒,到了夏季,下面潮湿,上面热气蒸腾,恐怕会伤害百姓身体,于是建造了房屋来给他们以便利。那么建造房屋的法则又是怎样的呢?墨子说:房屋四周的墙壁可以抵御风寒,上面的屋顶可以遮挡雪霜雨露,屋中清洁,可以进行祭祀,房屋的墙壁足够分隔开男女生活就可以了。那些更加浪费却对百姓没有利益的,圣明的君王是不会做的。

◎ 和解

1. 薄葬。①《论语·子罕》:“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②古希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如果不给死人举行葬礼,死者的亡灵就不能进入冥府。认真处置尸体,是完成神祇赋予他们的义务,同时能给活人带来福祉。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都不能省却隆重的葬礼。在整个古代,土葬和火葬都通行,起初似乎土葬更为普遍。大多数希腊城邦都禁止在城内埋葬或焚烧尸体。古希腊人也有陪葬的习俗。陪葬物品大都是些衣服、钱币、油瓶等。死者若是孩子,随葬玩具;若是少妇,随葬纺锤或装饰品;若是军人,随葬武器;若是音乐家,随葬笛子或古希腊的七弦竖琴。

2. 吕思勉:“穴居又分 穴两种:①最初当是就天然的洞窟,匿居其中的。②后来进步了,则能于地上凿成一个窟窿,而居其中,此之谓穴。古代管建设的官,名为司空,即由于此。③更进,能在地面上把土堆积起来,堆得像土窑一般,而于其上开一个窟窿,是之谓 ,亦作复。再进化而能版筑,就成为墙的起源了。以栋梁为骨骼,以墙为肌肉,即成所谓宫室。所以直至现在,还称建筑为土木工程。” eIBAFZHYu9ZCk+h7D8FWswtx+gabznS/Mc072BZdPcLMDrT4E6xltSPaEnjx6B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