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有毒蜜粉源植物研究的有关建议

在蜂农朋友做好控制源头的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并做好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的储备,保证养蜂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组织全国或者蜂蜜中毒主要区域的有毒蜜粉源植物普查

纵观近几年的因食用有毒蜜粉源蜂蜜而引起的人或蜜蜂中毒事件,已然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行业发展造成了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有毒蜜粉源植物进行一个全面彻底的普查和必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依托有实力的相关专业的科研机构开展全国实地考察、研究,并取样分析,以获取确凿科学的数据,保护人类及蜜蜂健康。提醒蜂业工作者、养蜂生产者、各省蜂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和熟悉有毒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分布、花期及毒性,正确选择、安排蜜粉源场地,避开有毒蜜粉源植物,严禁生产有毒蜜源蜂蜜、花粉及其他蜂产品。养蜂者需了解有毒蜜粉源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及生长特点,避免在有毒蜜源植物区域养蜂,如在生长有白刺花的场地,应选苦皮藤少的蜜源地,并根据花期特点,采取有效养蜂模式;或根据实际情况,去除有毒植物,避免毒蜜的产生。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现有岗位科学家23名,综合试验站23个,除个别地区外,我国蜂业发展较好的省区均设有岗位科学家或综合试验站,且其依托单位均拥有集研究、调查和推广于一体科研推广团队,是目前我国蜂业界的一个联合攻关的研究团队。建议在蜂产业技术体系的架构上,联合有关省区的科研与推广机构,组建成全国有毒蜜粉源植物调查协作网。研究出一个合适的调查方法与规范,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与标准,针对所在或邻近省份开展全面、细致的普查,尤其是曾发生过人、蜂因有毒蜜粉源植物中毒的地区必须作为重点调查区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摸清有毒蜜粉源植物的特点(如有毒蜜粉源植物花、茎、叶和花粉颗粒的特点)分布状况及花期,以及花期前后的主要蜜粉源植物的种类,为后续开发有毒蜜粉源植物的预报预警系统奠定基础。

2.加强对有毒蜜粉源植物的泌蜜规律等基础研究

任何蜜粉源植物都有其特定的泌蜜吐粉规律,但是,我们目前对于有毒蜜粉源植物知之甚少,而目前由于现有的科研体制和考核机制,使得从事该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稀缺,有毒蜜粉源植物孢粉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应加强有毒蜂蜜致毒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因此,建议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和农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从维持养蜂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资助,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3.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测及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

对有毒蜜源植物事发区和可能分布区的蜂蜜样品进行监测。样品的收集以事发区为重点,以区内的专业养蜂合作社为报送点,综合农户当年的夏、秋蜂蜜样品,递送给相应的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最后汇总交由相应的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机构根据有毒蜜源中毒素成分的毒性大小及分布的丰度,对有毒蜜源植物进行分级,重点监控评级为剧毒级别的蜜源植物的分布区域及蜂蜜检测中评级为剧毒级别的毒性成分。

建立和健全对全国各地蜂蜜中毒事件及有毒蜂蜜的有效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同时,可根据有毒蜂蜜中的特定物质,开发出快速测定的试剂盒或试纸,可以有效快速地判断蜂蜜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及其是否达到威胁人体安全的剂量。

4.加强宣传、教育及监管建议

相关科研、推广机构和各级政府要在多发地区开展安全食用蜂蜜的宣传教育,如宣传普及有毒蜂蜜在色泽、气味、滋味上的异常等,避免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需加强市面散装蜂蜜的监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此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收集有毒蜜粉源植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有毒蜜源植物本身的特征,开发出具有用户按图或按特征鉴定功能的有毒蜜粉源植物信息系统。同时,根据这一系统开发出相应的手机应用(APP),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及QQ群,供广大养蜂生产管理机构和养蜂户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初步的鉴定与判别。此外,利用现有的蜂产业技术体系的各综合试验站与岗位科学家的推广与宣传的渠道,对这个系统做相应的推广,以对进入有毒蜜粉源地区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警示。 L9J5eDw8oMGK2uIgJVKoYU+xsJbdW/lFa4VUJ3nH+CnRL5nmOtLvipiNaO2K60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