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老年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什么?

答: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简称人口老化,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老年人口比例(ratio of the aging population):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②老年人口指数(index of the aging population):是指老年人口占劳动力人口(15~59岁具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人口)数的比例。反映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负担老年人口的程度。

老年人口指数=(老年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③老龄化指数(population aging index):又称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占少年(0~14岁)人口数的比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老龄化指数=(老年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④长寿水平(longevity level):是指80岁以上的长寿老年人口数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比例,反映高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是研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长寿水平=(80岁以上人口数/60岁以上人口数)×10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龄化社会是如何划分的?

答: WHO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见表1-1。

表1-1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1)发达国家的标准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2)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和趋势如何?

答: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99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到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883.17万人,占8.87%(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91%)。到2040年,预计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分为五个时期,见表1-2。

表1-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时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尽管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尚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同世界上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拥有自己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进程统计,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5%上升到7%一般要经历50~80年。如英国老年人口比例从5%增长到7%用了80多年;瑞典用了40多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由1920年的5.3%到1970年的7.1%,用了50年的时间;而我国完成这一增长过程仅仅用了18年的时间。

(2)老年人口数量据联合国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目,1990年全球约4.8亿,我国为0.97亿;2000年全球6亿,我国为1.3亿;到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7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48%;预计至2025年,我国将承担全球1/4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国家的安定团结。

(3)城乡倒置显达国家的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中国60%的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4)人口老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同步进行的。如日本在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收入已达1689美元,1977年达4522美元。可以说,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中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2013年世界人均收入排行显示,中国排名99,人均3677.86美元。我国还属于低收入国家,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状态,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中国老龄化会带来哪些挑战?

答: 人口老龄化对老龄事业带来巨大压力。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建立了覆盖全体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但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1)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老年人口多与健康水平低的双重挑战

①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偏低,加大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我国仅为66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60%,而我国仅为43%,“未老先病”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低,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标准比发达国家低5岁。在老年人口比重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实际老年人抚养比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如果老年人健康水平得不到提升,我国未来将成为世界上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②老年人口疾病经济负担重:老年人患病率、失能率、死亡率高,患病后的治疗、失能后的照护以及死亡前的临终关怀等费用开支大,人均医疗费是国民平均医疗费用的2~3倍。据测算,未来40年,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例数将由2012年的1.1亿例,增长到2050年的3亿例,就诊人次数由2012年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50年的36.8亿人次;老年人口疾病经济负担占GDP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提升到2050年的5%;此外,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保险缴费人群相对缩小,筹资能力下降,现收现付模式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收支失衡风险。

③老年疾病防控体系不健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一是“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尚未根本转变:国际研究表明,1/3人类疾病通过预防保健能够避免发生,1/3通过早发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1/3通过有效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在我国,如果到2020年高血压有效控制率达到50%,仅减少脑卒中死亡率就能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0.5岁。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仍偏重于医疗,疾病预防资源普遍不足,难以发挥疾病防控在减少疾病发生,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老年卫生保健体系尚未建立:针对老年人生理机制和疾病特点的不同,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专业性老年医疗机构尤其是老年病综合医院十分缺乏,多数医院未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防治专业人才匮乏。三是老年护理机构建设滞后: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大多不具备医疗护理功能,具有临终关怀功能的护理机构数量不足,失能老人的护理康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失能老年人大多由医院护理,通过医疗保险支付护理费用,占用了大量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也加大了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压力。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面临人口高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的双重考验

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预测显示,老龄化高峰时期,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975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08亿人,临终无子女老年人口7900万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巨大。相比之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都比较突出,难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需求。

②长期护理保健制度不健全: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都有可能面临贫困、疾病和失能三大风险。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贫困、疾病风险,而在应对老年失能风险方面尚缺少基本制度安排,尤其是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有待建立、健全。

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缺失,不仅导致部分失能老年人得不到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也导致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缺少有效需求的拉动。

③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不完善:表现在以下4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缺少统一规划: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缺乏合力。有的投资性项目几个部门同时推动,有些基础性工作无部门主抓。二是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责任不够清晰,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公益性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错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三是公益性养老服务组织发育不良: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公益性养老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民办养老机构的举办者大多为“个体户”,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四是行业监管制度不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养老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养老机构和小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违规经营,虐待老人现象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老年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④养老服务人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0万人。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养老机构仅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其他方面的专业性服务需求。长远看,随着劳动力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也将逐步走向短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将长期面临养老服务人力不足的困境。

⑤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滞后: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和建设标准对老龄社会的宜居需求预见性普遍不足,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城乡居民住宅、城市公用设施、小区配套设施、养老服务机构缺乏统一规划,老人与子女同城不同住、多层楼房无电梯、老年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养老机构郊区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公共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发展缓慢;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家庭服务网络等为老服务的基础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建设是百年大计,当前的规划建设能否适应将来老龄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中国老龄化社会还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也产生影响。

中国对老龄化社会制定了哪些对策?

答: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解决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促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将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根据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对策。

(1)采取科学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回避和改变的人口发展过程。我们必须用辩证观点看待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在较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下,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只有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才能避免老年型社会产生的各种负效应,使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预测,在2025年之前,我国存在一个抚养系数低、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刚刚上升,同时劳动力相对年轻,劳动力资源充足,给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

(3)逐步建立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年型社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保障“老有所养”,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财力比较薄弱,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有70%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农村,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匮乏,即使是生活在城镇的老年人,尚有30%享受不到退休金待遇。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既不能单纯靠国家养老,也不能完全推给社会。因此我们只能从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重视家庭养老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4)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aging of the health)”的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同时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健康老龄化是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的前提,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自然基础。

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既要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险,又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如完善退休制度及社区养老福利设施,制定老年人保护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此外,还要加强老年人群体力量,发扬自助、互助精神,开发利用低龄健康老年人力资源,变人口老龄化压力为动力,提倡年轻、健康的老年人帮助年迈、体弱的老年人,支持、帮助各种老年群众组织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R6gQt8xSqj6GwGPyu+WrRiEU8sN8H+tCj19Q5cP8JDhqy3zVPD9lIW8rY0eio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