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阴和阳不能分,就像鱼和水不能分一样

阴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都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又称为“互根”。对于阴阳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亢进的,都属于阳;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衰减的,都属于阴。从表面上看阴阳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春夏季节阳气上升且盛,这时候寒凉之气就会受到抑制,反之,则温热之气呈衰减之势态。这实际上就是阴阳相互对立的结果。

阴阳之间虽然相互对立,但是它们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如同一个家庭家中不能缺少母亲,也不能缺少父亲一样。若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家也就不能称为完整的家了。我们可以想想看: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无所谓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无所谓热。阴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又称为“互根”。对于阴阳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阴精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而循行不息的阳气是阴精功能的体现。

阴阳之间是相互为用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之间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对于人的生、长、壮、老、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人体的功能状况也取决于阴阳的平衡状况。人体中的阴阳也是密不可分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部分构成的。各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为此,人体各部分之间也是可以进行阴阳划分的,诸如上下、内外、表里、前后,以及脏腑之间都可以以阴阳进行区分。

(2)每个脏腑都有其功能,这些脏腑就如同古代皇上为了管辖国家所设置的官职一样。在古代,皇上为了管辖国家,会设置不同的官职,诸如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丞相,掌管拾遗补缺、陪乘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的侍中……这些官员各司其职,进而将国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身体中的脏腑器官也一样,如心主血脉、神明;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对身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运输;肺主一身之气,关乎气的运行……

(3)人体中脏腑器官虽然各司其职,功能各有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其功能的发挥是身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身体中的脏腑器官看做一锅水,将身体中具有温煦作用的阳气看做锅底下熊熊燃烧的火。当微火燃起,水渐温热,锅里开始有蒸汽徐徐而出时,就是人体内“气化”过程开始了。

通过气化,周身得以温煦,血和津液得以循行,吃进去的食物也能顺利地转变为“水谷精微”,身体中产生的浊气、浊水及其他代谢产物也能得以顺利地排出体外,以防脏腑之中毒素丛生。从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脏腑器官功能得以发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阴阳相互为用的过程。

如果锅里面的水不足,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水,则气化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只有水而没有火,脏腑功能也不可能得以发挥。由此可见,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体,阴阳都是不能分的,就如同小鸟离不开天空,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正是因为阴阳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仅要护好一身的阳气,同时还应注意滋阴,将滋阴补阳提到日程上来,这才是真的为健康着想。

在前面曾说过,阴阳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当中,有时候阳胜一点,有时候阴胜一点。但是因为人体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当阴阳失衡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身体中的防御系统就会主动出击,促使其恢复到阴阳平衡状态,使阴阳能相互为用。但是当阴阳失衡比较严重时,阴阳这种相互为用的功能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诸多的健康问题。可以说若是身体出现了某种疾患,并且在短期内这种疾患没有好转的话,表明阴阳失衡已经严重了,依靠身体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能完全修复了。这种情况下,应细心分析阴阳的失衡状态,并进行调理,使身体阴阳归于平衡。对此,《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还是提倡阴阳平衡。

寻求阴阳的失衡点,我们不妨记住这样一个原则: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当然,这只是判断阴阳失衡的一个总的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此来进一步判断身体中阴阳的偏颇。如果是阳热的话,就应制约其阳,治热以寒(使用寒凉类的药物或者食物),也就是“热者寒之”。如果是阴胜的话,则需要制约其阴,治寒以热(使用温热类的药物或者食物),也就是“寒者热之”。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坚固一方的同时,对偏胜的一方进行适当遏制,对另一方进行扶助,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D37kwTXS9saNdmLbD3drW8gF+SgpGXTKIXwL+mGLts1XJ55WiIBjHR7EmwhOKg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