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废墟下的“希望”

上山前,在村边路旁我曾见到一所新的小学,当时来不及下车,只知道这是由香港同胞援建的一所希望小学。第二天清早,我来到“港心希望小学”门前,虽然还只有7点半(北京时间5点),教室里已经传来了孩子们朗读的声音。

校园里建着两排平房,一排是两间教室,另一排是一间办公室和教师住房。教室宽敞明亮,学生每人一张课桌,十几位男女学童有的正高声朗读藏文词语,有的正在抄写单词。我举起相机,他们大方地让我照相,也让我看他们的课本和练习本。

在校园里,我见到了一位正在准备做饭的小伙子,他今年24岁,来自县城札达,是这里的教师。他介绍说:这所希望小学有两名教师,另一位女教师是本乡人,今年20岁。他们都是由札达小学毕业后担任教师的。学校有一、二两个年级,教藏文,学生念完两年后去札达上完小学。除了本村学生外,学校还接受卡兹村的学生。因为该村的农业基地在这里,学生寄住在村民家中。每天早上7点半吹哨子,学生开始自学,参加自学的大多是卡兹村寄住在这里的孩子。

我再次走进教室,已经认识我的孩子们念得更响了。我拿起一个女孩的课本,指着一个藏文词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她显然听懂了,用藏文大声地说了一遍,旁边的男孩也用同样的声音叫了起来。尽管我听不懂他们说了什么,但我理解了他们的自信。

用20世纪末的标准看,这里小学的条件自然还是相当简陋的,但这是古格后代的希望所在。只是这样的小学在西藏毕竟还太少,所以我们还是经常见到一些显然没有上学的儿童,有的甚至加入了乞丐的行列。每次触及这些儿童充满困惑和忧虑的眼神,港心希望小学的琅琅书声和那几位儿童自信的神态便又回到了我的面前,我祝愿每一个西藏儿童都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并且应该享有更好的教育。

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古格故地也是很有希望的。象泉河水量丰富,来自高山融雪,水源稳定,水质优良,开发的潜力很大。这里阳光辐射强烈,热量充沛,大多数作物都能生长。当地藏民种的青稞长势很好,如果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方法,增施肥料,产量还会大幅度提高。援藏干部带来的瓜果蔬菜种子,几乎都能在这里生长,开花结果。札达县一位副书记说:“真是种啥长啥,谁说这里的地不行?”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种出的果瓜特别甜。

对温差之大和阳光的强烈,我是深有体会的。每天都要经历四季,从穿羽绒服到单衣可以随时变换。要不是防护紫外线辐射,最热时完全应该穿短袖短裤。每当下午,炽热的阳光烤得人无处藏身,薄薄的帐篷布根本挡不住热浪,周围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遮蔽,司机厨工都躲在东风车底下午睡。我们只能坐在越野车中,并将车门大开,这比帐篷里多少要凉快一些。

当然这里也有不少不利的条件,冬季长,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生产能力的增强,这些困难不是不能克服的。如四川农民在拉萨郊区以塑料大棚生长蔬菜,既充分利用了充足的阳光和热量,又防止了气候多变和冬季气温低的不利影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在象泉河沿岸建起塑料大棚,完全可以生产出优质的蔬菜和水果。

既然古格人的祖先曾经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如此绚丽的宗教文明,今天的古格人为什么不能再创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 fxAPOU15cJWbaBCZAShX0xvUN+4iSszqszuzeGfvdjKChYPpXi+5QpjWQr/9ab3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