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造化神工:土林

我们的车队继续南行,喜马拉雅山就像一座绵延不断的屏障展现在天穹之下,使道旁的山峰黯然失色,无足观览。尽管这些山峰的海拔都超过4 000米,要在内地的话,完全可以居三山五岳之上,享受“独尊”,在这里却只能委屈做陪衬了。

当汽车沿着缓坡而下,转过一座山峰时,眼前突然现出一派神奇的景象:原来单调平缓的峰峦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土林。远远望去,但见一幢幢大厦,一尊尊泥塑,一座座城堡,一片片奇峰,一道道城墙,一幅幅油画,在蓝天丽日的辉映下,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真使人怀疑是见到了海市蜃楼。我们赶快让司机停车,W一边停车,一边说:“开到里面,好看的多着呢!”但我们已纷纷跳下车去,选好合适的位置,猛拍了一阵。而且我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观和近看各有千秋。再说,由于高原气候多变,见到的景象往往稍纵即逝,有的镜头是千载难逢的。

下坡转入一条干谷,就进入了土林的长廊,就如在山阴道中行,令人目不暇接。远处像一座古希腊神殿的废墟,正面有高耸的宫墙和一排立柱,后面却只剩下几根孤立的残柱。更令人称绝的是,黄土中水平分布的紫色正好将“建筑物”分成数层。那一片分明是旧日延安的景象,山顶还可见到一座“宝塔”。一座顶上平整的小山,坡上布满了一道道蜿蜒的土埂,就像一棵被齐根截去的参天大树,只留下了无数露出地面的虬根,从四面八方伸入地下。前面那一片正面看像高楼大厦,但当车子转到侧面后就显出了一座座峻岭峭壁,使人联想到黄山、华山和张家界。再往前,又出现了几座中世纪的城堡,使我想到了在德国沿莱茵河而下时见到的景象。有几处,两边土林夹峙,像多层陡峭的台阶,仿佛科罗拉多的大峡谷。见得最多的还是酷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群像,连色彩和质感都惟妙惟肖,只是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当然你也完全可以想象为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可惜限于行程,我们没有时间下车仔细欣赏,更不能为这些景点确定一个合适的名称。

由于土林大多是成片的,所以独峙的孤峰立柱就更觉珍贵。它们一般都处于土林的边缘,与身后的群像相映成趣。我曾经见到一个近乎四方的土柱拔地而起,又发现有几个参差错落的土峰,足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当我们离开了成片土林回头遥望时,突然见到一尊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处可见的毛泽东招手的全身“塑像”。正在议论间,峰回路转,塑像又消失在土林之间。

到了县城后知道,据初步调查,札达县境内的土林面积有4 000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象泉河及其支流谷地,大多是成片的。我们在古格王国的遗址、玛那寺、董(东)嘎、皮央、卡兹等地都见到了,最低处约海拔3 400米,最高处海拔4 300多米。土林的形态各异,发育完全的一般呈土灰色或灰绿色,表层破碎,切割深,沟壑发达,高低错落,形象丰富。发育不完全的呈土黄色或金黄色,一派黄土高原风光。归来后,我曾将一张照片给同人看,居然没有人猜出这是摄自西藏,都以为是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但仔细观察,从山顶往下有七八层水平断面,显示出湖相沉积的特点,与黄土高原迥然不同。

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考察土林,所看到的不出沿途的范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已经是见所未见,至少是我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所未见的。两天后,在由县城去卡兹途中我见到山坡上有一段数百米的残墙,它的高度基本相同,轮廓分明,几乎与地平面垂直,与地基和周围的坡地有明显的区别。对它究竟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我们发生了争议,由于没有停车的时间,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归途中正在墙下休息,我走到最近的坡下,抬头仰望,见墙上虽然依稀可见水平的断面,却丝毫没有夯土的痕迹,可以断定,这道残墙是自然的杰作。要是有时间作一次全面的调查,这样的奇景肯定可以发现很多。

土林没有任何人工的雕琢,完全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的主要原料是黄土,而造就它的巨匠却是水。

在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中,至少已经出现过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在这过程中,高原上形成过一个个湖盆,今天被地质学界称之为札达盆地的范围就是一个大湖盆。汇入湖盆的流水挟带的泥沙和湖水的作用,使湖底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土。等湖水退尽,就留下了数十米至数百米厚的砂粘土。这样的沉积往往不止一次,所以水平的层次都很明显,有时还能看到黄土中夹着磨圆度很高的砾石层。由于这一带的高原还在不断隆起,原来平整的土层出现错动或断裂,又经过千万年的水蚀、风蚀,才形成今天的土林。

在此后对古格文化的考察中,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土林。当我们的车队离开董嘎,目送着消逝中的土林时,我完全明白了土林与古格文化的关系。在这平均海拔4 000米的世界屋脊上,在如此高寒险恶的环境中,正是这一片土地,成为古格人休养生息的基地,孕育和发展了绵延近800年的古格文化。古格王国全盛时估计有数十万人口,就是靠这片土地养活的。当地没有什么天然植被,更没有成材的树木,木材必须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运来。质地好的岩石大多分布在雪线以上,开采困难。遍地的砂粘土难以制砖,而且燃料也非常缺乏。但天无绝人之路,厚实的土层为古格人提供了穴居的便利,所以不仅穷人、平民住在洞穴中,就是贵为国王,也以山洞为宫室。今天在一些河谷、山崖还能看到密如蜂窝的洞穴,有的至今还在充当民居或仓库。除了几处建在地面的寺庙,更多的寺庙和僧房也利用洞穴,并在洞壁上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保存着大批佛像、经卷和唐卡。我们见到的一些作于12世纪的壁画,至今还完美如新,就是得益于洞穴的特殊条件。

我们从拉萨走北线到达这里,以后又从南线折至樟木,回到拉萨,都没有发现同样的景观。1987年我曾从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到拉萨,也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地貌。经常去印度和克什米尔的T说,在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基本都是石灰岩和花岗岩,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却从未发现土林。所以要建木石结构的寺庙并不困难,而要开凿洞穴就并非易事。

就像没有黄河、长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一样;没有土林,就不会有古格人,不会有古格王国,不会有古格文化。 hpwYdOTE+eLRto2Ff4yE6887YhAsG9MBIXZ+9fWDBesHfXjceDrTCMa6CHM26u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