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译本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我在大学开始学习中国文学。那时,题为《中国文学史》的书籍,别说是日语写的,就是中文的也不多。虽然我们以往在中学学过一些中国古典诗文,但历史知识几乎没有学过。因而我们这些学生为了了解自己所知道的文学家或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以后,题名为《中国文学史》的书籍在日本出版了一些,用中文写的也能读到了,但还是不够。因为文学史上有些东西,反映了它所创作的时代气氛,脱离了那个时代就显得难以掌握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时代备受赞扬的作家和作品,到了另一个时代,评价就不怎么样了。

文学史有两个使命:一个是正确地记述文学发展的轨迹;另一个是无所遗漏地网罗历代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尽管两者未必矛盾,然而,实际上在一部书中要完成双重的使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以完成第二个使命为目标。分担本书执笔的人,对中国文学史各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要将其统一,必将花长时间的讨论,而且结论能否统一也未可知。还是让执笔者们将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将来他们独自完成的文学史上去发挥,而本书的重点则放在第二个目标上。话虽如此,当然也不是完全忽视第一种使命。因此,我选取了平素相知而对文学史的见解也大略通达的人执笔,这样,就防止了在整体调和上产生大的混乱。

本书就是这样完成的。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它会被译成中文。无论是我,还是执笔者们,写的时候都专以日本人为读者来考虑的。因此,对于它翻译后让中国读者看到,我们在感到欣悦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安。这是因为我们对为日本人所写的说明,中国人是否也能理解抱有疑问。举例来说吧,王朝的顺序:魏下面是晋,晋分西晋和东晋,东晋下面是刘宋。若是中国人,这恐怕是常识,但日本人必须将此作为知识来学习。所以在日本,即使有人提出“这个诗人是晋人,是在唐的杜甫之前呢?还是之后呢”之类的问题,也不可加以讥讽怒责。因此,本书在中国人的眼中看来,也许某些方面十分明了却费笔墨说明,而重点之处则处理比较简略。其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日本读者为对象的,这一点是否能得到中国读者的理解,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不安。

但是,知道以外国人的目光来看,中国文学是何种样子的,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有些对中国人不成问题的事情,在日本人却要做许多说明;反之,应当做出说明的问题,却做了简单的处理。我读外国人所写有关日本文学的文章,曾经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中国人来说,阅读本书,大概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只是我读外国人所写有关日本文学的文章时,在许多日本人决计想不到的论述中,使我感到了那个国度与日本的文学以及文化的差异。我认为它在考虑日本文学,以至文化方面是有益的。中国的读者岂不也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思考中国文学及文化的钥匙吗?因此,对我来说,如果本书起到这样的作用,那是再高兴也没有了。

前野直彬
1988年11月
(贺圣遂译) W0AAjE6G7/gD2Ja7KF5jbaqW0c8QDyqltKbXWmr8zlv0TmrF5rJzuxcGkSDIhC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