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世说新语》的注及传世版本

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并列为“四大古注”。这些注不仅具有很高水准,而且由于它们所引用的古籍大量亡佚,其本身已成为重要的文献,所以价值并不低于原书。

刘孝标(462—521)名峻,以字行。他是南朝梁代一位以博闻周览著称的学者,有“书淫”之目。刘氏在《世说新语注》中自叙己见时,言必称“臣”,可见此书系奉梁武帝敕旨所撰;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根据其仕历情况,考证他作注的年代当为天监六年、七年(509、510)之间,这大概是不错的。其实在刘孝标之前,《世说新语》已有南齐人敬胤所作注,但在刘注问世以后,敬胤注即湮没无闻(今仅存四十条残文),这也表明了刘注的权威地位。

作为一部记述历史上著名人物之言行的书,《世说新语》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小说,它本身具有史料价值;而广采旧文编理成书的特点,使得它难免有疏漏、舛误之处。刘孝标是位严谨的学者,他主要是把《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历史著作来看待并为它作注的。

刘注征引之广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叶德辉《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序云:“凡得经史别传三百余种,诸子百家四十余种,别集二十余种,诗赋杂文七十余种,释道三十余种。”据此,刘注引书约有近五百种。但刘孝标并非一味逞博,随意罗列材料,《世说新语注》同时还以体例严整、考订精审见长。除了注明出典、解释词语这一类最基本的注释工作外,刘注还在两个重要的方面花费了很大精力:一为补充史实,原书中一些因过于简单而显得突兀的人物故事,由于注的补充而变得背景明白、脉络清楚;一为纠正纰缪,原书中一些讹误的传闻,由于注的辨析而得到澄清。当然,如果是纯出于虚构的小说,就谈不上从史实上加以“补充”和“纠正”的问题,但《世说新语》的性质较为复杂,其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因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站在历史学者立场上所做的工作也是完全有必要的。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刘注也有它不可忽视的价值,因为有些人物故事,注所引用的材料比原文更为生动,如《言语》篇中祢衡击鼓的故事就是显著的一例。

《隋书·经籍志》关于《世说新语》的著录云:“《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由此可见,此书最初有注本与非注本两种版本。但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显然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文离不开注,不带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很快就消失了。

现存最早的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卷末题“世说新书卷第六”。这个本子虽说残存内容很有限,却仍然非常重要。它保存了刘注十卷本的版本形态;将残卷与今本相比较,又可以知道今本的分篇、各篇所包含的则数以及篇和则的次序应与古本相去不远,但刘孝标注却已经过删削。这一珍贵的残卷由罗振玉于民国初年影印传布,解放后国内多种影印本《世说新语》也都将它作为附录。

上面所谓“今本”指的是在宋代形成的一种三卷本,它是北宋初做过宰相的著名文士晏殊对以前的版本加以处理的结果。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跋云:“右《世说》三十六篇,世所传釐为十卷。……后得晏元献公手自校本,尽去重复,其注亦小加翦截,最为善本。”晏本原本不传,但传流较早的几种南宋刻本均是出于这一版本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为前面提及的绍兴八年董弅刻本,有原刻本藏于日本,国内有影印本;其次有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原刻不存,但明嘉靖间吴郡袁尚之嘉趣堂重雕本大致保存了宋本的面貌,书分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故流播尤广;又有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此本曾为清初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清人沈宝砚曾用此本与袁氏嘉趣堂本对校并作《校记》,但原本不知何故竟不知去向。至于其他各种后出版本甚为纷繁,无法一一涉及。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一书于版本搜罗与考订方面用力甚勤,足资参考。 TLgMOdkoqwERKGPIUZrEYeulOJsypjt9xFRWz5xmozf4I7s8shk0fOfVs1rtT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