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么,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一派,是否一定走向个人与社会的强烈冲突呢?事情也并不是那么简单。他们的任性放肆的举动,固然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或者对政局的某种姿态,但作为社会中坚的士大夫阶层的成员,他们不可能对自己毫无约束,以致真正成为名教的叛徒。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任诞》7)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以为,阮籍说“礼岂为我辈设也”,他的语气似乎在暗示人们:礼不是不需要,但对像他那样的优异人士来说,礼的限制是无意义的(《中国诗史》)。其实,早在明代,公安派文学家袁中道就已经是这样来理解的。他在《名教鬼神》(《珂雪斋集》)一文中,沿着阮籍的思路作了一番发挥:“名者,所以教中人也。何也?人者,情欲之聚也,任其情欲,则悖礼蔑义,靡所不为。圣人知夫不待教而善者,上智也。待刑而惩者,下愚也。其在中人之性,情欲之念虽重,而好名之念尤重,故借名以教之……好名者,人性也,圣人知好名之心,足以夺人所甚欲,而能勉其所大不欲。而以名诱,此名教之所设也。”在袁中道看来,名教实无多少神圣意味,它只是一种手段,只是利用人的“好名之心”去对抗“情欲”,而且只是针对“中人”即普通人的。既要在普通人中保持名教抑引人欲的社会功用,又要解脱它对精英们的束缚,这就是从阮籍到袁中道许多士人内心的想法。 lvIpTzgi/djsxTcLeKJW8TnJbymW4wMux/k/pA0hXhRBU9lBAPxHMRyqm84z1l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