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家言之

朗诵诗,我的情感之舟

黄玉燕

黄玉燕

我所从事的是群众文化工作,经常会接到应时、应景以及为各个行业邀约命题创作的活儿。二十多年来,我写的最多的是适合口头表达的朗诵诗。创作中我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审美原则:平实中蕴诗意之浓,节奏中含音律之美。

朗诵诗,顾名思义,就是适宜口头传播、达意晓畅、节奏明快、音调和谐的一种诗歌样式。对朗诵诗创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简单明了,蕴含诗意是朗诵诗的基本特点。朗诵诗,说到底,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要求诗句必须简明易懂,一听就明白。反之,那些晦涩、朦胧、过于含蓄的诗就只宜“阅读”而不宜“口诵”了。比如在以上海宝山区罗店镇“血肉磨坊”和淞沪抗战英烈为背景的诗剧《血色丰碑》的开头,我用近乎白话般的诗句来描述78年前、清明上河图一般繁荣兴盛的“金罗店”:“是怎样奔涌的潮汐/裹携无尽的泥沙/在长江口/积淀成了一条蜿蜒的海岸线/是怎样的一个渔村/吸引漂泊、流浪者的脚步/在这片沙滩上点起了缕缕炊烟//元代的海风里/长江边的黄姚镇上/一位叫罗升的男孩降生了/仿佛是命运的安排/长大后/他带着赶潮制盐的积蓄/一路往西,来到了练祁河畔/那一天,黄道婆来了/带来了海南纺纱织布的精湛技艺/从此,一朵洁白的棉花/一缕悠长的棉线/牵来了商贾云集/车船相连”。娓娓道来,好比讲故事般的语言在这里作层层铺垫,最后“棉线”和“棉花”“牵来了商贾云集、车船相连”,这个“牵”字显然带有诗的意象,但因为它与棉花、棉线有通感,所有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听懂。此剧获得各界良好反响,好多当地的居民都说“好看、好听”,这样的演出效果首先得益于诗剧的“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声声入耳,是朗诵诗的又一大特点。而这“上口”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唱般的节奏。朗诵诗里面的句子不能太长,它必须是一小节一小节能断开、就像能谱曲唱歌的句子那样,才符合朗朗上口的要求。2010年世博会前夕,我应朱家角之邀写一部称颂清代医生、小说家陆世谔的朗诵诗,他曾经神奇地预言世博会将在上海浦东举办。诗歌名为《泊梦朱家角》,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及当地群众共百余人在放生桥畔实景演出。诗中这样写道:“是一种怎样的自然造化/把这一片土地画成了一幅水墨江南/是一部怎样的人文传奇/让这里的水乡织成了缠绵春秋的绸缎/……望着你,明月早已在摇曳的波光里微微醉酣/欸乃橹声中/一座座石桥从晨雾中醒来/正轻轻掀开河畔那一扇扇低垂的花布窗帘/她的妩媚、她的风情/早已系满了水巷里那雕着图案的河埠石栏”。这些句子中都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或抑扬顿挫,或婉转起伏,使朗诵者和聆听者都会随着它的每一小节的不带旋律的“歌唱”,走进诗歌的意境中。事实证明,朗诵诗如具备了唱歌一样的节奏,与心跳同拍,就容易入耳、入心。

语言形象,意象生动,是朗诵诗的第三个特点。诗歌,必须要有意象;作为以听觉见长的朗诵诗,更应该具有直观性、传神性。那一年我应上海电视台之邀为“全国第四届推广普通话诗歌朗诵会”撰写开场诗,我就用诗句绘就的画面来表达对中国文字的顶礼膜拜:“乘着韵律起伏的河流/那上游漂来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驾着诗文铺就的白云/那远处走来了屈原、李白、苏轼、李清照和关汉卿/耳畔依然可闻古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眼前依然可见壮士《赤壁怀古》的豪放雄浑”。在这里,我将中国文学史比作河流,让骚客诗圣们踏云而至。一幅幅画面随着跌宕起伏的韵律与节奏,生动而鲜活地扑面而来。浦东的飞速发展,是我灵感迭出的创作源泉。在为创作朗诵诗《风流张江》而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实地采访时,我眼里看到的只是一幢幢办公楼、一间间实验室和计算机房,很是单调乏味,没有多少美感可言,怎么写?如何将呆板变为生动?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让笔下的诗句为其作“画”。我从张江这片古老的土地入手写道:“那红菱与荸荠的阵阵清香/正沿着川杨河的堤岸舞动岁月的悠长/它们在寻找当年那轻楫而往的小舟/可曾停泊在岸上人家的梦乡……那古桐的每一片枝叶每一根茎脉/正聆听百年巨变/迎接八方聚焦的目光/它们在询问/当年那小桥流水倒映的簇簇芦花/怎么会崛起如今画一般美丽的锦绣故乡”。在这里,一幅幅叠现的画面,加上诗句内在的节奏与韵律,使原本枯燥刻板的“科技之城”立时有了灵动、诗意之美。

我所写的朗诵诗,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社会性的大主题,我体会到,写大主题的朗诵诗,必须要有社会使命意识和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置身其中、同呼共吸。我创作的这类朗诵诗中,几乎都有“我”字出现,把“我”放在其中,有利于尽情抒发丰富的情感,从而真正打动人。1998年8月中旬,全国各地洪水肆虐。解放军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抗洪的身影深深打动了我。9月1日,文汇报“笔会”栏目刊登了我写的诗歌《永恒的长堤》,其中,就是通过“我”的视角、“我”的感受,引起了许多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 那些天里,我常常在街头的募捐演出点上,听到演员们在台上朗诵这首诗,台下的观众都纷纷慷慨募捐,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朗诵诗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如此之大。从那时起,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投入社会性主题的朗诵诗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我写了《北京,我来了》,把自己比作一柄“源自钻木取火”的火炬,去“磨擦点燃一簇生命的激情”,“把人类和平、友谊的希望点燃”,“在地球的经线和纬线上一路燃烧,辉映着五环旗共同的神圣”。

朗诵诗的简明达意,除了“大我”的主题外,同样可以展现“小我”的言情抒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余光中的《乡愁》等脍炙人口、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就是一个明证。我创作的朗诵诗中,也有一部分抒发内心柔情的作品。毫无疑问,我同样恪守“简单明了、寓有深意”等朗诵诗创作的基本要求,这些“小我”主题的朗诵诗,经过电台广播、朋友传诵,也得到较好的反响,引起人们的心灵共振。

长长的“诗路”上,沐浴着多彩的“花雨”。我感谢多情的土地、沸腾的生活、伟大的人民,让我在“朗诵诗”的这叶情感“小舟”上收获了无限的风景,还有那一双双温暖的目光……

黄玉燕的诗

风中独舞

你不需要用叹息

来证明自己的清苦

因为河流旁、江滩边

就是你的安身立命之处

从不挑剔环境与温度

只要一点点水、一点点土

总会在每一个夏秋时节

让绵白的花絮变成一生的华服

你用柔韧回答肆虐的狂风

你刮吧,我不会屈服

你用优雅挽住轻拂的和风

来吧,让我们跳一支舞

当城里人看惯了玫瑰的艳丽

在乡下的野河边与你不期而遇

那鲜见的素雅与质朴

让所有的目光和镜头

在你面前纷纷驻足

你不是大地的宠儿

更挤不进万紫千红的花谱名录

可却是江南水乡、天山脚下、

内蒙草原

那一曲曲百听不厌的乡土民歌在旷野中自由自在地生长

从夏至一直唱到秋暮

兰花的清幽之态

你不会去模仿

牡丹的雍容华贵

你更不会嫉妒

因为你有最昂贵的化妆师在每一个黄昏

为你精心梳妆

然后上演一场最美的生命之舞

哦,金灿灿、虹霓般的晚霞拌着天上的白云

调和成最天然的色彩 如此丰富

在你的白裙上精心妆扮

镶上一圈钻、勾勒一道金一簇簇“蒹葭”遥望着伊人翩然摇曳

爱情啊,在河对岸渐渐复苏

有谁见过这样大的舞台

天地之间扯去了帷幕

一群群归鸟飞来

一阵阵虫鸣奏响音乐

披上金色婚纱的芦苇啊

开始了惊艳天下的风中独舞

你是秋天的雪花

絮絮缕缕

飘落在我生命的旅途你是水岸边的《诗经》在每一个黄昏

为我轻声地诵读

那一抹尔玛蓝

是海子里的一湖纯净,

将你久远的梦漂染。

是碧空里的一块宝石,

嵌进了你的经线和纬线。

当你在白云间隐隐闪现,

我就看见了那一抹尔玛蓝。

尔玛蓝,羌家人最爱的色彩,

尔玛蓝,做成姑娘最美的衣衫。

天也蓝,衣也蓝,

蓝色的鸟儿 在羌山上悠悠盘旋。

是海子里的一湖纯净,

将你久远的梦漂染。

是碧空里的一块宝石,

嵌进了你的经线和纬线。

当你在羊群边唱起山歌,

我就看见了那一抹尔玛蓝。

尔玛蓝,碉楼下最亮的风景,

尔玛蓝,伴随阿妈一生的衣衫。

水也蓝,衣也蓝,

蓝色的花儿 在岷江边处处开遍。

(注:尔玛,为羌族。尔玛蓝,为羌族女性所喜爱的服饰颜色。)

蝴蝶发夹

你一直珍藏着我的蝴蝶发夹,

却从来也没听你有过爱的表达。

依稀想起你曾经脸红的样子,

我还笑你像姑娘涂上了红云霞。

转眼我们都长大各自有了家,

慢慢变老鬓角添了丝丝白发。

直到那天你再也走不动,

你交还给了我这枚蝴蝶发夹。

发夹上的蝴蝶童年的回忆,

清晰地像还没干透的水彩画。

你用一生的守候告诉我,

梦中的蝴蝶是你走不出的牵挂。

等你在雨巷

等你,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

等你,在这石街弹琴的雨巷。

桅子花醒了,

窗帘沾满了季节的芬芳。

等你,在这灯影迷蒙的时光,

等你,在这屋檐吟诗的雨巷。

梧桐花开了,

门前铺满了思念的悠长。

我在雨巷等你,

等你回来再续写寂寥和惆怅;

我在雨巷等你,

等一份情缘淋湿撑开的花伞上。

手里拿着一本你写的诗集,

等你的,还有淡淡的丁香。

思念,淋湿了月亮

一个人孤独地行走,

花开的日子残留着忧伤。

盼着让爱走进风花雪夜,

可命运却总是把窗紧紧关上。

熟悉的湖畔变得遥远,

思念,淋湿了月亮。

时钟在孤独地行走,

冰冷的咖啡盛满了惆怅。

说好牵手一生不会分离,

可结局却曲终人散如梦一场。

熟悉的背影渐渐模糊,

天边,升起了月亮。

时间,煮开了咖啡

窗外的天开始变黑,

熟悉的音乐淋湿了心扉。

爱 尽管白了发丝,

却还在等待 等待最真的约会。

一生的付出交给了谁,

曾经干枯的心泉泛出了晶莹的泪。

目光对望 闻见了浓郁的香,

时间,煮开了咖啡。

墙上的钟轻柔抚慰,

无声的雨滴敲打着心扉。

爱 虽然有了皱纹,

却还在品味 品味最纯的滋味。

对面的座椅坐下了谁,

不再孤独的身影找到了倚靠的背。

执手相牵 尝到了梦中的甜,

时间,煮开了咖啡。 cOAw+RbZxIiI1qVk+ThR+ybus8K2h9MKsKka5B9VsiQgotZOqLUzzoagDElDCE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