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现成玩具的再开发

背景介绍

如今市面上的现成玩具品种多样,它们色彩艳丽颜值高、材料牢固可反复利用、可玩性强而深受幼儿的青睐。观察发现:现成玩具虽夺人眼球,但幼儿摆弄几次就放弃了,由此将其打入“冷宫”,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玩具其玩法简单、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的玩具却因玩法过于复杂成人化,幼儿力所不能及;还有的是因玩具在游戏中小配件缺失而无法继续再游戏……针对现状,教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将搁置和废弃的材料再开发,使其成为趣味性、挑战性强的“幼儿思维数学”玩具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想法。

其一,顺应幼儿的需要,以满足兴趣为前提。观察中发现现成玩具中材料的花哨会干扰幼儿操作,以材料《拍帽子》为例,幼儿在操作中对吸盘棒的兴趣度高于对帽子形状与花纹的分类探索,为了避免幼儿在游戏中有太多的干扰因素,我们再开发自制了透明的“击打拍”,可将游戏结果透明地呈现在游戏者的视线范围内,供幼儿自主验证。所以,教师在现成材料再开发时,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要顺应幼儿的需要,才能一举两得。

其二,把握年龄的特点,挖掘玩具中的数学元素。在幼儿园里有大量建构类材料,俗称“功能性”材料,当新积木更新代替时原有积木会因为幼儿喜新厌旧的年龄特点而受到冷落。在《小象过河》的材料设计中,我们从个别幼儿无意识的一次搭桥游戏中获得了灵感,发现积木有长有短的特性,将其与比较长短的数学经验紧密联系了起来,因为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不同,小班幼儿需掌握比较长短的经验,而中大班幼儿需掌握比较和测量的经验,所以再开发时制作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的棋盘来融合数学经验。所以,教师在现成玩具再开发时,既要准确地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数学元素,又要准确的把握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才能相辅相成。

其三,尊重科学,玩法多样充满玩的智慧。在设计《小猴吃水果》材料时结合了“钓猴子”和“水果堆叠塔”两份玩具,为什么要将其整合在一起呢?我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将小猴钓起来是违背常识的,而水果堆叠塔属于低龄幼儿的玩具,幼儿反复操作后会失去兴趣,因此以小猴喜欢吃水果的生活特性,开发出了对对碰、叠叠高、送小猴回家等多样的玩法。所以,教师在现成玩具再开发时,既要尊重合理的科学性,又要体现多元的可玩性,才能合情合理。

我们认为,以尊重科学、尊重幼儿兴趣为本、顺应幼儿需要为前提,善于发现材料中所隐含的数学元素为依据,创设情境再开发让材料充满玩智为目标,是我们对于现成材料再开发的一种新思路。

1. 拍帽子

适合年龄: 中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拍帽子”是现成玩具,玩具中的“帽子”属性特征明显(比如:帽子的形状、图案等)是一份很好的分类玩具。当玩具投放入区域后,幼儿最喜欢什么呢?“吸盘棒”深得追捧,幼儿拿着“吸盘棒”不停地拍打着“帽子”,他们的兴趣落在了“拍”的动作而非观察帽子的特征。

究竟是满足兴趣让幼儿继续“拍”还是取掉“吸盘棒”让他们积累分类经验(按属性特征分类)?我们选择前者,幼儿依然玩着乐着……不久,塑料的“吸盘棒”在无数次拍打中终于“断了”,教师暗自窃喜,顺理成章地收起了棒子,然而幼儿不假思索地用手继续玩着“拍帽子”的游戏。

在幼儿与材料互动中保护兴趣是必需的,但在积累分类经验时,观察物体的属性特征也不可缺少,用手“拍帽子”幼儿有兴趣,但手会遮盖住“帽子”的形状、图案等特征,显然游戏性和教学目的无法融合,这份玩具必须调整,怎么调整呢?

调整

开发后的材料 (见图二)

图二

拍子2副(见图三);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帽子卡片若干(见图四);白色底板一块(见图五)骰子两个(形状、图案各一个,见图六);筹码若干(见图七)。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可能出现的玩法

1人或2人游戏,同时掷出2只骰子,根据骰子显示的画面(形状和图案,比如:骰子显示鸭舌帽、绿底红花),幼儿快速用拍子拍对应的“帽子”,先拍到“帽子”的一方即获筹码一枚,最后以筹码多者为胜。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大胆主动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能否根据材料线索推测、商议玩法。

能否根据骰子画面的提示,快速找到相应特征的“帽子”。

能否和同伴友好开展游戏、游戏中遵守规则的情况。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逻辑分类与关系:继续学习按物体的一个明显特征进行分类和归并。

游戏规则

根据骰子显示的画面拍特征相对应的“帽子”。

轮流掷骰子开展游戏,谁的筹码多为胜。

提示

在游戏初期,“帽子”的数量、特征不宜过多;当幼儿熟悉“帽子”的特征后,数量可逐步增加。

游戏所用的底板以白色为主。

该游戏材料也可让幼儿自行商定玩法和规则。

2.小猴吃水果

适合年龄: 中、大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图二)

图一 钓猴子

图二 水果堆叠塔

缘由

(1)“钓猴子”玩具(见图一)幼儿喜欢且娱乐性强,玩具主要是促进幼儿专注、手眼协调等能力,但其材料违反生活常理、有悖于科学性,猴子能钓吗?

(2)“水果对叠塔”玩具中木质水果颜色鲜艳、牢固度好,这份材料蕴含数学经验(即:按水果的特征匹配、数数、用绳子将水果有规律串联等);这是一份低龄幼儿的玩具,小班上学期的幼儿玩了几次后就放弃了,显然玩具缺乏挑战性。

“钓猴子”有悖于科学,但猴子爱吃水果。教师将这两份看似没关系的玩具有效地融合,下面与大家分享融合以后的3份材料。

调整

开发后的材料 (见图三、图四、图五)

图三 水果对对碰

图四 小猴吃水果

图五 送猴子回家

水果对对碰2—1(见图三)

适合年龄: 中班

材料: 6×6格底板(见图六);黄色瓶盖21个(见图七);水果积木18个(见图八)。

图六

图七

图八

可能出现的玩法

2人游戏,游戏前先将水果积木(8~10对,即:2只草莓、2只橘子等)四散摆放于底板格子中,观察记忆水果积木的位置,然后盖上黄色瓶盖。游戏开始2人轮流翻瓶盖,幼儿凭记忆同时翻开两个瓶盖,若瓶盖下的水果积木相同,则拿走瓶盖获得该水果积木;若瓶盖下的水果积木不同,则将瓶盖盖上继续游戏。

观察要点

能否运用有意记忆的方法记忆水果积木的位置并快速找到两个相同的水果积木。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时空关系:区别上下、左右的方位、语言描述方位。

游戏规则

幼儿可自行商量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如记忆水果积木位置的时间等)。

以获得水果积木数量多者为胜。

提示

可从1人游戏逐步过渡到2人游戏,水果积木的数量控制在10对(20只)之内。

小猴吃水果2—2(见图四)

适合年龄: 大班

材料: 6×8格底板(见图四);水果积木49个(见图八);水果堆叠板8块(见图九);猴子2个(见图十);骰子2个(水果、数字骰子各一个,见图十一)。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可能出现的玩法

2人游戏,双方各选择1只猴子,游戏前,先将各种水果摆放于棋盘上,并平均分配水果堆叠板(每人4块);游戏开始,幼儿轮流掷骰子(2只),根据骰子所显示的画面(比如:苹果,数字4)选择合适的路径,使小猴吃到相应的“水果”,并将该“水果积木”放于水果堆叠板上;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水果堆叠板全部叠完者为胜。

游戏规则

平分水果堆叠板,根据骰子显示的画面(水果、数量)走格子吃水果。

轮流掷骰子并互相验证行径的结果。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采用何种方法吃到“水果”,游戏中与同伴商量玩法和规则的情况。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数概念:数数、估算;时空关系:能用方位语言描述简单的路径。

提示

幼儿可有不同的行径路线拿取相应的水果。

送猴子回家2—3(见图五)

适合年龄: 中班

材料: 6×6格底板(见图六);水果“提示条”(见图五);猴子12个(红、黄两色各6个,见图十);骰子2个(见图五)。

可能出现的玩法

2人游戏,游戏前先分别选择一种颜色的猴子代表自己,并将水果“提示条”放在底板的横纵两边(见图五);游戏开始,1幼儿同时掷2枚骰子,根据骰子上所显示的水果画面,将猴子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如骰子显示:香蕉和橘子,猴子的位子即在第三排第四列的位置),幼儿需说出猴子所在的“家”(位置),比比谁的猴子先送完,先送完者为胜。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能否和同伴商量玩法与规则。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时空关系:区别上下、左右的方位;

数概念: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几排第几列等。

规则

游戏前先商量规则,轮流掷骰子并互相验证。

一方的猴子全部送(取)完者为胜。

提示

该游戏可1人操作,也可2人游戏;2名游戏者需同向而坐。

3. 小象过河

适合年龄: 小、中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在幼儿园的建构区内,投放着多种积木,照片上的积木(见图一)每天静静地待在角落中无人问津,废弃的积木还能再利用吗?一天,教师无意间发现了贝贝小朋友用积木搭了一座“桥”,并手持玩偶玩起了送“小象过河”的游戏,边玩边说“笃笃笃,我送小象过河啦”,贝贝一次又一次重复着。

幼儿的兴趣点是一次又一次帮助“小象过河”,用连接的方法搭建是小班幼儿经验点,但无意识地将积木连接“造桥”,显然推进作用不大,教师思考着如何在“桥”上做文章?现成的积木再开发由此产生。

调整

开发后材料 (见图二)

图案底板1块(标有红、黄2色起点和终点)(见图三);三种长度的木条积木和“木桩”底座若干(见图四);方格底板若干(见图五);多米诺骨牌积木(颜色、长度不等)(见图六)。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可能出现的玩法

小班

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见图二),运用木条连接的方法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河面上搭建小木桥,帮助小象顺利过河,数一数用了几根木条送小象过河。

中班

(1)1人游戏,造桥送动物回家,游戏记录所用木条的种类和数量。

(2)2人游戏,游戏前自主商量决定选择怎样的材料“造桥”送小象回家,记录所用木条的种类和数量,最后比一比谁用的材料多、谁用的材料少。

幼儿作品:

图七

图八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大胆主动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木条“造桥”(根据材料线索探索“搭桥”送小象过河的方法)。游戏过程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逻辑分类与关系:能将4~5个物体按长短进行排序;体验并理解测量单位和策略结果之间的反向关系。

游戏规则

在线条的交叉点设置木桩。

游戏结束后物归原处。

提示

该游戏材料可一人游戏也可两人游戏,玩法和规则可自定。

该游戏材料适合中班(此底板的部分格子内标有石头图案,提示此处不能设置木桩或搭建小桥,见图九)。

图九

4. 各种各样的人

各种各样的人(1)

适合年龄: 小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彩色小人”是宜家儿童部的现成玩具,玩具中“小人”的属性特征明显(比如:服装的颜色;帽子的形状;小人的动作、面部表情等),同时小人的头部、身体、帽子可以拆分、拼装等;当玩具投放入区域后幼儿十分喜欢(比如:小班幼儿拆拼玩过家家,大班则根据“小人”不同特征玩“列队、打仗”等游戏);如何顺应幼儿的兴趣,使游戏性和教学要求很好地融合(即:让小班幼儿在摆弄中积累按属性特征配对和分类的经验;当材料对大班幼儿挑战性不强怎么办等)成为团队思考的重点。

调整

可能出现的玩法

随意组建拼搭小人,根据小人的服装、帽子等特点将小人送入相应的场所内(见图二),说说玩玩。

图二

游戏规则

完成游戏后,物归原处、物还原样。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大胆主动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对材料有否兴趣;是否能看懂材料暗示,有目的地玩;是否有多种玩法等)。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逻辑分类与关系:根据物体的属性特性进行匹配或分类。

提示

小人可以拆开并随意组合。

各种各样的人(2)—华容道(见图三)

图三

适合年龄: 大班

开发后的材料

蓝色小人10个,黑色小人1个;棋谱一块(4×3)。(见图四)。

图四

可能出现的玩法

1人或2游戏,游戏开始前,先将黑小人摆放在棋格黑色点子上(任选1个)10个蓝小人摆放在其余空格内。通过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小人”位置,帮助黑色小人走出棋谱,比比谁先救出黑色小人。

游戏规则

小人根据摆放位置只能上、下、左、右方向移动。

有空格时,才能移动小人。

陷入僵局,游戏结束,救出黑色小人即游戏胜利。

观察要点

能否有目的地观察材料猜测玩法;能否创造出新的玩法等。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时空关系:能否区分不同的方位,选择合适的路径找到出口。

提示

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及规则后,可以增加不同颜色的小人及“关卡”提升游戏难度。

5. 小刺猬背果子

适合年龄: 中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小刺猬背果子”是现成玩具,“小刺猬”形态可爱、颜色鲜艳,其中“背果子”的情景也受到了幼儿的追捧。当玩具投放入区域后,幼儿最喜欢什么呢?帮助“小刺猬背果子”(他们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将木质插柱插到小刺猬的背上,兴趣落在了“插”的动作而非“果子”的数量上)。如何使游戏性和教学目的有效融合?游戏情境吸引着幼儿反复操作,但并没有对幼儿进行数数方面的提示,这与教学目的不吻合,所以这份玩具需要调整。另外,考虑到“小刺猬”的数量以及参与操作幼儿的人数,除了小班幼儿独立操作以外,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4名幼儿同时参与游戏不合适,所以,我们作出如下调整:将四个“刺猬”减少为二个“刺猬”(见图二)。

调整

图二

开发后的材料

木质刺猬底座一块(见图三);木质插柱若干(见图四);点子骰子1个(见图五)。

图三

图四

图五

可能出现的玩法

1人或2人游戏,轮流投掷骰子,根据骰子所出现的画面(点子数量),对应拿取相同数量的木质插柱,逐一插入“小刺猬”底座上的小孔内,直至“刺猬”上的小孔全部插满,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根据骰子掷出的点子数量拿取相等数量的插柱。

2人游戏时需按商定的规则进行游戏。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能否根据提供的材料有目的地进行游戏;2人游戏时能否轮流进行。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数概念与运算:数数、按数取物、集合数量比多少等。

提示

游戏初期,投放的“果子”数量不宜过多。

6. 三色积木

适合年龄: 中、大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三色积木”是一份现成正方体积木,因其特征明显(比如:颜色、大小、形状等)且可以任意搭建,我们把该玩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观察中发现幼儿创造了多种玩法(比如:把积木一层一层往上叠放,比高矮;用积木拼搭各种图形或物体;选择2~3种颜色按模式规律排序;玩积木接龙游戏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多数幼儿以搭建物体为主,而且,搭建的兴趣非常高。

既然这是一份低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如何通过它让幼儿积累空间方位的综合应用能力呢?

调整

图二

开发后的材料 (见图三)

图三

图案底板(见图四);三色积木若干(数量分别为1、2、3块积木连接)(见图五);与三色积木对应的颜色转盘一个(见图六)。

图四

图五

图六

可能出现的玩法

中班

1人或2人游戏,任选一块底板,轮流转动转盘,根据转盘上指针指向的颜色确定需要拿取和连接的积木颜色(如:指针指向黄色,则拿取和连接黄色的积木;指针指向绿色,拿取和连接绿色的积木),当所需的积木用完时,数一数,哪种颜色的积木最多?哪种颜色的积木最少?还是一样多?

大班

2人游戏,任选一块底板,每人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的颜色就是自己在本轮游戏中需要连接的积木颜色(如:指针指向红色,则选红色积木连接);游戏开始,幼儿轮流拿取颜色积木(见图五)连接,当一方幼儿所需的颜色积木用完,本轮游戏结束,积木颜色连接面积大者为胜。

游戏规则

游戏前转动转盘确定双方积木连接的颜色。

按照底板图案中提供的方式摆放积木。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采用的方法与策略(比如:选择怎样的积木、积木连接在什么位置合适、怎样让自己赢等)。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数概念:10以内数数;在数量比较中,能不受物体颜色、形状及排列位置、间距等影响,积累数量比较及数量守恒的经验。

时空关系:空间方位的综合应用。

提示

材料初期投放时,可选择没有图案的底板,可供幼儿任意摆放。熟悉玩法和规则后可选择有图案的底板。

该游戏材料也可让幼儿自行商定玩法和规则。

7. 六边形拼图

适合年龄: 大班

开发前的材料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六边形拼图”是一份现成的木质拼图玩具,牢固耐用;其玩具的底板呈等边六边形,并已印上了黑色三角形轮廓线,幼儿只需按图拼搭,由于图形数量比较多,完成拼搭需要花较长的时间,重复着相同的经验,挑战性不够。

图形组合拼搭(即形拼形)的经验是幼儿需要积累的经验,但机械的练习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如何让孩子开心地玩、智慧地玩呢?教师对玩具进行了再开发。

调整

图三

开发后的材料 (见图四)。

木质底座(见图二);底板若干(见图三、图五、图六);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和梯形拼块若干(见图七);骰子2个:数字骰子(数字2、3、4)、形状骰子(梯形、三角形)(见图八)。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可能出现的玩法

2人游戏,任选一块底板(见图三)嵌入木质底座(见图二);游戏开始,幼儿轮流同时掷出2只骰子(图形和数字),并根据骰子显示的画面(图形和数量),选择对应的积木进行拼搭(比如:骰子显示数字4、梯形,即:取4块梯形积木),游戏继续,直到底板完全嵌满,本轮游戏结束。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拼图中专注、坚持性、解决问题等能力(比如:当所需的图形不够怎么办等)。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时空关系:在几何图形的组合和拆分中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能否按需灵活分解或组合完成拼图。

游戏规则

轮流掷骰子进行图形拼搭。

根据骰子显示的画面(数字和图形),选取对应积木。

提示

该游戏可让幼儿自行商定玩法和规则。

该玩具也可在中班阶段投放,教师可提供“图案”底板(见图九)供幼儿拼搭,感知图形组合的变化,提高拼图的兴趣。

图九

8. 左手右手

适合年龄: 小、大班

材料开发前 (见图一)

图一

缘由

手部模型是现成玩具,因模型中的手指可弯曲而受到幼儿的喜欢。手部模型“动态化、可变换”的特点,使教师能从不同年龄段的数学经验着手,设计符合各年龄段的玩法,做到了“一物多玩”,在手指前端贴上“指甲”,让玩具变得更真实,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小班幼儿在积累数概念经验时,被数数的物体需要直观呈现,中、大班幼儿在积累计数和区分左右经验时,需要给幼儿更多的空间,那我们是如何调整的呢?

调整

材料开发后 (见图二)。

图二

材料: 手部模型玩具(见图一);自制戒指若干(见图三);5以内点子骰子一个(见图四)。

图三

图四

可能出现的玩法

小班:戴戒指

(1) 选择喜欢的戒指(颜色)戴在手上,进行数数。

(2) 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戒指戴在手部模型上,数一数手上一共戴几个戒子,并说出总数。

大班:区分左右手

2人游戏,A幼儿扳动手部模型玩具,模仿手部动作并做手势,B幼儿根据手势猜出左手或右手;猜对了得1分,猜错了不得分。

游戏规则

根据骰子画面的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戒指。

2人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一人做手势另一人猜。

观察要点

小班幼儿在操作中能否边玩边说;大班2人游戏猜测“左手右手”中发生矛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是否会借助“镜子”验证、如何记录输赢结果等)。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小班:数概念与运算(一一对应、按数取物、数数并说出总数等)。

大班:时空关系(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方位)。 jEfc7mtoAThiKeik/VrUadlyKiq82RppSBfAyVp9/ATu745KnCYRr1WQ/kDFan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